華爾街見聞

作者: 趙穎

南美擴產之路存在重重困難,如政府幹預、柴油短缺、乾旱氣候、肥價飆漲等。

黑海地區是全球主要糧倉之一,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國際糧食價格飆升。此時的南美國家嗅到了機會,準備積極擴大產量,填補供給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顯示,全球糧食成本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毀滅性的飢餓”問題呈惡化趨勢。

這場“營養危機”信號在數千英里之外的“南美糧倉”巴西和阿根廷傳播開來。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南美地區的許多農業企業都希望從這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收穫更多,一些企業紛紛擴大產量,甚至轉移到新的產區。

巴西里貝朗·普雷託市的農民José Odilon De Lima Neto今年除了種植甘蔗和大豆外,還計劃播種其他的作物。他表示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夏季種植的不確定性,小麥可能會有投資機會。

但與此同時,燃料、化肥和動物飼料等關鍵農業投入品的成本上升,有可能拖累其糧食生產的能力。

諮詢公司StoneX分析師Vitor Andrioli指出:

如果衝突持續,農產品價格保持在高位,可能會刺激南美地區穀物和油籽種植的擴張。

農作物價格飆升 南美多國積極擴產

儘管巴西大部分熱帶氣候不利於小麥生產,但其今年的小麥產量比去年全年都要多。隨着農業技術的進步,專家們認爲,作爲傳統小麥淨進口國的巴西有望在未來實現自給自足,甚至成爲淨出口國。

但也有人發出質疑聲,巴西農業企業綜合協會(ABAG)主席Caio Carvalho警告說,在短期內,人們對沖突持續時間和售往何處存有疑慮,農業總產量不太可能大幅增加。

Carvalho補充說,如果生產商沒有安全的市場可供銷售,他們就不會冒險擴大供應。雖然巴西在中國、中東和俄羅斯有着強勁的銷售,但許多經濟體對其產品仍然相對封閉。

目前,南美地區的產量增加可能有助力填補玉米供應缺口。根據美國農業部最近的一份報告,衝突前,烏克蘭預計將成爲第三大玉米出口國,次於巴西。

與大豆類似,玉米主要用於飼養牲畜。巴西農業統計機構Conab估計,2022年巴西玉米出口量將增加四分之三。

此外,阿根廷潘帕斯地區的農民正在種植更多的葵花籽,除了價格激勵外,另一個激勵因素是葵花籽能很好地適應乾燥的土壤,需要較少的化肥。

挑戰猶存  “擴張”不易 

南美擴產之路也存在重重困難,如政府幹預、柴油短缺、乾旱氣候、肥價飆漲等。

《金融時報》報道稱,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的批評者警告說,國家干預和超過50%的高通脹正在阻礙農業部門的進一步生產。

他們認爲,更嚴格的保護主義措施,如對出口產品徵收高達33%的稅,對面包等商品實行價格控制,再加上匯率制度混亂,可能會導致農民等待國內條件改善,纔會擴大生產。

“問題在於,種植更多作物的信號不會傳到他們那裏。這對每個人都不好,不僅僅是阿根廷,阿根廷的產量應比原來多40%。”阿根廷最大的農業集團之一Los Grobo的負責人Gustavo Grobocopatel指出。

此外,阿根廷的柴油短缺引發了卡車司機罷工,很可能會影響農作物的收穫和運輸。

另一個挑戰是,南美地區仍處於嚴重的乾旱期,乾旱氣候抑制了農業產出的增長,並造成了經濟損失。

對巴西來說,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化肥價格飆升,該國85%的化肥進口的,其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俄羅斯。

Carvalho指出,9月份的種植季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化肥,缺乏化肥可能會導致農業生產能力下降。

肉類生產商倍感壓力

在農產品價格上漲提振農民耕作的同時,依賴穀物作爲動物飼料的肉類生產商倍感壓力。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雞肉出口國,分析人士指出,巴西可以填補烏克蘭衝突造成的供應缺口。

然而,在某些肉類類別中,海外需求增加未能抵消國內購買力的下降。在兩位數的高通脹下,較貧窮的消費者正在減少消費。

在巴西中西部的戈亞斯州,養豬戶Euclides Costenaro正處於供過於求和銷售利潤降低的困境中。和許多同行一樣,他正在縮小牛羣規模,從5000頭減少到3800頭左右。

Costenaro指出,現在每賣出一頭豬,就會損失200至350雷亞爾(43至75美元)。出口已經加速,但這並不能完全彌補國內消費的下降。損失非常嚴重,以前從未經歷過這種情況。其他牧場主也面臨着相似的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