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4月26日消息,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適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證監發〔2022〕41號

中國證監會各派出機構,各交易所,各下屬單位,各協會,會內各部門:

公募基金作爲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國內經濟金融環境不斷優化,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公募基金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規範水平穩步提升,財富效應逐步顯現,行業實力顯著增強。但與此同時,行業仍存在專業能力適配性不夠、文化建設薄弱、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站在新發展階段,要緊緊圍繞促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進一步堅定深化改革,紮實推動監管轉型,加快構建公募基金行業新發展格局。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緊緊圍繞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

總的原則是,堅持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切實提高公募基金行業服務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的能力,正確處理好規模與質量、發展與穩定、效率與公平、高增長與可持續的關係,切實做到行業發展與投資者利益同提升、共進步。

二、積極培育專業資產管理機構

1、支持差異化發展。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優做強公募基金主業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發展,促進形成綜合性大型財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協同發展、良性競爭的行業生態。引導頭部機構切實發揮引領表率作用,堅持長期主義,努力做難而正確的事,成爲“受人尊敬、讓人信服”的行業領跑者。支持公募主業突出、合規運營穩健、專業能力適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子公司,專門從事公募REITs、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顧問、養老金融服務等業務,提升綜合財富管理能力。研究進一步優化基金管理公司交易模式,公募基金後臺運營業務外包由試點轉常規,支持中小基金管理公司降本增效,聚力提升投研能力。引導經營失敗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動申請註銷公募基金管理資格或者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實現市場化退出,推動構建優勝劣汰、進退有序的行業生態。

2、切實提升治理水平。推動基金管理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健全“三會一層”制度,嚴格依法履行各自職責,有效發揮獨立董事、監事、督察長的監督功能,強化高管人員履職盡責。嚴禁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濫用控制權干預公司正常經營管理,防範股東缺位和內部人控制。把好股權准入關,壓實基金管理公司股權管理的主體責任,防範資本無序擴張,嚴厲打擊股權代持、變相套取牌照、倒賣牌照等違規行爲。全面加強基金管理公司黨建工作,將黨的領導融入國有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各個環節,探索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現代資產管理機構治理體系。

3、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證券公司等優質金融機構依法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適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堅持專業、誠信、合規的監管導向,強化發起人道德操守、執業聲譽與專業勝任能力的審覈,審慎有序覈准自然人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嚴防行業無序競爭。

4、穩步推進高水平開放。支持對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長期投資意願的優質境外金融機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擴大持股比例,鼓勵行業積極借鑑境外先進資產管理經驗和有益業務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務境外投資者及全球資產配置的能力。繼續推動擴大QDII額度,拓寬公募基金海外市場投資渠道。穩步有序推動產品雙向開放,持續推進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業務,穩妥拓展ETF互通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推動股票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標的。

5、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蓋經營管理層和基金經理等核心員工的長期考覈機制,將合規風控水平、三年以上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納入績效考覈範疇,弱化規模排名、短期業績、收入利潤等指標的考覈比重。督促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薪酬遞延制度,建立完善經營管理層和基金經理等核心員工獎金跟投機制,實施違規責任人員獎金追索扣回制度,嚴禁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行爲。支持基金管理公司探索實施多樣化長期激勵約束機制,研究採用股權、期權、限制性股權、分紅權等方式,實現員工與公司長期發展、持有人長期利益的一致性。積極推動有關部門放寬國有基金管理公司員工持股政策限制。

三、全面強化專業能力建設

6、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引導基金管理人構建團隊化、平臺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提高投研人員佔比,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推動基金管理人實現宏觀、策略、行業和公司全維度的研究覆蓋,切實提高股票發行定價能力。引導基金管理人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採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爲,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功能作用。推動基金管理人夯實信用風險研究能力,建立健全各類金融工具和交易對手的內部評級體系,重視內部評級結果的應用和轉化,堅守投資紀律。

7、持續強化合規風控能力。督促基金管理人持續強化投研內控建設,規範證券出入庫管理,加強對基金投資交易的監測分析與跟蹤檢驗,嚴格投研人員通訊工具、股權投資等行爲管理,有效發揮研究、交易、風控、合規、監察等各環節的監督制衡作用。嚴厲打擊“老鼠倉”、市場操縱、利益輸送、非公平交易等損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爲,建立違法違規人員從業“黑名單”制度和公示機制。推動基金管理人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流動性風險管理,提高信用風險識別能力,增強市場風險抵禦能力,牢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督導基金管理人定期開展信息系統安全評估、壓力測試和應急演練,持續加強數據安全保障、系統容量管理及災難備份能力建設,確保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鼓勵基金管理人加強資本積累,建立完善“生前遺囑”和股東救助機制,提高機構自身的抗風險韌性。健全完善基金行業分級分類風險應對預案,推動建立基金託管人流動性支持機制,完善優化行業風險準備金管理制度。

8、積極鼓勵產品及業務守正創新。鼓勵基金管理人以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爲出發點,以風險可測可控、投資者有效保護爲前提,加大產品和業務創新力度,切實提高公募基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摒棄蹭熱點、搶噱頭、賺規模的“僞創新”。大力推進權益類基金髮展,支持成熟指數型產品做大做強,加快推動ETF產品創新發展,不斷提高權益類基金佔比。有序拓展公募基金投資範圍和投資策略,穩步推進金融衍生品投資。穩妥發展固收類產品,支持個人零售型債券產品發展,研究完善FOF、MOM等產品規則,加大中低波動型產品開發創設力度,開發適配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基金產品,有效對接不同風險偏好資金需求,健全完善公募基金風險收益曲線與產品譜系。持續強化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和風險管控,出臺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監管規定,研究制定浮動淨值型貨幣市場基金規則。研究推動ETF集合申購業務試點轉常規,積極推動公募REITs、養老投資產品、管理人合理讓利型產品等創新產品發展。

四、着力打造行業良好發展生態

9、突出厚植行業文化理念。持續深入開展“合規、誠信、專業、穩健”行業文化建設工作,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和道德規範培訓力度,增強基金從業人員職業認同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摒棄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等不良文化現象。推動基金管理人加強品牌建設與聲譽管理,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致力打造“百年老店”,堅持講情懷、守專業、正理念,恪盡職守、謹慎勤勉,切實摒棄短期導向、規模情結、排名喜好,堅決糾正基金經理明星化、產品營銷娛樂化、基民投資粉絲化等不良風氣。督促基金管理人全面加強廉潔從業管理,以組織領導、內部控制、財務管理、激勵約束爲抓手,切實做好投資研究、佣金分配、銷售宣傳等重點環節的廉潔風險防控工作。

10、着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引導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牢固樹立以投資者利益爲核心的營銷理念,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踐行“逆向銷售”,積極拓展持續營銷,創新投資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督促銷售機構持續完善內部考覈激勵機制,切實改變“重首發、輕持營”的現象,嚴禁短期激勵行爲,加大對基金定投等長期投資行爲的激勵安排,將銷售保有規模、投資者長期收益納入考覈指標體系。有序發展基金投顧業務,逐步扭轉“重投輕顧”展業傾向,提升投資者“精準畫像”能力,着力發揮顧問引導作用。全面強化投資者教育工作,科學搭建投教工作評估體系,形成體系明確、獎勵先進、爭相發力的基金行業投教工作新局面。

11、不斷強化行業合力。壓實基金託管人共同受託責任,強化基金財產保管、估值覈算、投資運作監督等履職擔當,着力扭轉“重承攬、輕履職”、低費率低質量無序競爭等現象,推動基金託管人實現運營能力與監督履職同提升。督導基金託管人嚴控產品准入,嚴防運營風險。支持資本充足、運作穩健、能力突出的基金託管人開展公募基金運營外包等服務業務,研究推進基金託管人通過組織架構創新實現託管業務的集中化、專業化運營,鼓勵基金託管人基於自身風險定價能力爲託管基金提供流動性便利等增值服務。進一步發揮基金評價機構評價引領作用,引導投資者關注長期投資業績、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避免“盲目跟風追熱點”,督促評獎機構着力提升獎項設置的專業性、科學性、權威性,避免行業“自娛自樂”。積極發揮新聞媒體的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穩定市場預期,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督促行業機構完善聲譽風險管理體系,自覺維護行業聲譽。

12、提高中長期資金佔比。做好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工作,指導行業機構穩妥做好產品、系統、投教等準備,鼓勵行業機構開發各類具有鎖定期、服務投資者生命週期的基金產品。積極參與各類養老金投資運營管理政策設計,推動配合有關部門出臺養老金市場化、長期化投資政策,研究建立以個人賬戶爲基礎的多層次補充養老體系,支持更多優秀公募基金管理人蔘與養老金管理。持續推動保險、理財、信託等各類資管機構通過直接投資、委託投資、公募基金等形式提高權益投資實際佔比,並實施長週期考覈。推動基金管理人加大人力、資本、研究等資源投入,加強多資產配置和投研能力建設,切實提高中長期資金服務水平。

13、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成爲心繫“國之大者”的踐行者,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更大功能效用。督促行業履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積極發揮公募基金專業買方作用,促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平穩落地,支持北交所改革發展。推動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既要“用腳投票”,更要“用手投票”,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引導行業總結ESG投資規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踐行責任投資理念,改善投資活動環境績效,服務綠色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行業人才、資金、專業等優勢,加大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力度。

五、不斷提升監管轉型效能

14、強化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公募基金行業中央數據交換平臺的數據交互質量和監測分析能力。加快建設公募基金賬戶統一查詢平臺,抓緊推出“基金E賬戶”APP,爲個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基金賬戶及份額信息查詢服務。建設行業性的機構投資者直銷服務平臺,爲機構投資者提供集中化、標準化、自動化的基金投資電子信息流轉服務。全面做好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信息平臺上線工作,爲行業參與養老第三支柱提供有力保障。穩步拓展滬深交易所基金通平臺業務功能,爲場外投資者投資公募REITs等場內基金提供補充性渠道。

15、加快推進監管轉型。釐清監管職責邊界,堅持規則監管與原則監管並重。持續優化放管結合、改進服務,充分尊重市場約束,及時開展行業法規制度整合清理工作,着力構建完善、簡明、清晰的法規制度體系,有效調動市場各方積極性。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堅持“穿透式監管、全鏈條問責”,綜合運用經濟罰、資格罰、聲譽罰,堅決落實機構和個人“雙罰”機制,嚴肅處理虛假承諾、損害投資者權益等違規行爲。加強監管部門、行業協會與市場機構的雙向溝通,及時傾聽市場聲音,積極回應行業訴求。做好預期管理與引導,通過新聞發佈、情況通報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監管透明度。

16、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強化科技監管賦能,抓緊推進監管系統建設,提高非現場監測的及時性、有效性,增強從苗頭性、系統性角度發現問題的能力。優化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風險畫像與分類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堅持區別用力、定向施策,動態分配監管資源,對重點高風險機構實施“貼身監管”,堅決出清嚴重違法違規機構。進一步優化基金註冊機制,在分類註冊的基礎上,對基金管理人專業投資能力、合規風控水平、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區分實施鼓勵性、審慎性和限制性措施。夯實各方監管責任,各監管部門單位要貫通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構築維護市場穩定、有效防控風險、充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監管防線。

中國證監會

2022年4月26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