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直播帶貨亂象調查 直播帶貨不是“割韭菜” 必須讓假貨出局

來源:經濟日報

日前,中央網信辦發佈的2022年“清朗”行動重點任務提出,嚴厲打擊網絡直播收割老年人流量、實施營銷詐騙的行爲。作爲網絡社會弱勢羣體,老年人“觸網”比例逐年提高令人欣喜,但由此產生的新問題也值得關注,尤其是直播間設置消費陷阱,誘導老年人盲目消費的情況,需要引起各方警惕。

近年來,越來越多老年人走進直播間。一些主播通過打感情牌、利用老年人甄別能力弱的特點,誘導老年人消費。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互聯網適老報告顯示,老年人最大的非理性消費風險由2017年的線下購買保健品,變爲了2021年的過度網絡購物,其中最熱衷購買的依然是保健品。老年人的消費風險以線上的新形式捲土重來,廢寢忘食地守着直播間,不僅被收割了流量、金錢,也被收割了健康。

老年人癡迷網絡直播的現象不難理解。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身體不便等原因,老年人與外界的連接逐漸減少,即時互動的直播間搭建了一個仿現實對話場景,滿足了社交需求。即使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老年人,長時間沉浸在主播的情感套路和洗腦話術中,也容易衝動下單,買回大量不實惠也不實用的商品,甚至是假冒僞劣、“三無”產品。此種情形下,不論是和百般勸阻的子女產生矛盾,還是造成金錢損失,都不利於營造健康舒心的晚年生活。

相關平臺落實好管理主體責任尤爲重要。平臺不能只停留在“操作便捷”的適老層面,還應從護老層面爲老年人全方位打造綠色安全的用網環境。去年7部門聯合印發《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直播營銷平臺需對涉嫌違法違規的高風險營銷行爲採取彈窗提示、暫停直播等措施。近日相關部門再次印發意見,爲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設置紅線。

在強監管之下,直播營銷中的不良行爲仍時有發生,如何對老年用戶進行重點保護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比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建議設置老年人“防沉迷”系統。不同於未成年人,大部分老年人具有自主行爲能力,如果一刀切地限制其使用,在權利層面缺乏合理性,也有可能涉嫌歧視,簡單做減法並不是最優解。

網絡直播影響力持續擴大,爲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老年人的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引導老年人網絡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是銀髮經濟長久發展的必要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