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公募行业差异化发展,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等,16项事关公募基金行业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详细举措,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

《意见》发布后,多家公募总经理和董事长积极解读政策和响应政策号召,易方达基金总经理刘晓艳,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广发基金总经理王凡,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大成基金总经理谭晓冈,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等公募“掌舵人”解读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一项针对公募基金行业影响深远的监管举措,将重塑公募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并将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高度。

中欧基金刘建平: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的目的是提升客户价值,所有的竞争也是围绕客户价值展开,这对于整个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是有益的,对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有益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意见》指出,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促进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在当前公募基金行业中,差异化发展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长远影响?

刘建平:《意见》提到了两类差异化发展路径。

第一类差异化发展路径是鼓励公募基金主业发展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做一些延伸。这类机构的发展路径在海外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富达是一家早期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追求长期业绩的资产管理公司,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而言,这类机构由于更接近客户,能够更大程度提升居民财富管理体验。《意见》中也为基金管理公司如何向财富管理业务延伸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开展投顾服务,投顾服务能成为连接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的重要桥梁,更有效的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其全面推进有助于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第二类差异化发展是鼓励基金管理人发展特色化的资产管理能力。不是所有的资产管理人都要成为一家基金超市,资产管理人可以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方向发展特色化的资管业务,比如有的擅长主动权益,有的擅长被动投资,有的擅长资产配置等等。对行业而言,管理人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再同质化,产品更加丰富,对客户需求而言,管理人提供匹配自身能力禀赋的产品,有助于改善客户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意见》要求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提出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壮大基金管理人队伍,一方面会壮大行业力量,一方面也会加剧行业内卷,你如何看待竞争对行业发展的作用?

刘建平: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的目的是提升客户价值,所有的竞争也是围绕客户价值展开,因此这对于整个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是有益的,对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有益的。

未来的竞争也会呈现差异化,BCG就将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alpha精品店、beta巨头、分销平台、解决方案专家,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基金管理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资源分配时的倾向就会形成竞争差异,比如alpha精品店的资源投入主要倾斜于投研层,形成投研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持续创造稳定的超额收益,beta巨头、分销平台以及解决方案专家的资源投入分别倾斜于运营层、客户层和平台层,银行、券商、保险进入公募基金领域后也会形成差异化的资源分配,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差异化竞争。

此外,银行、保险、券商这些机构在部分投资领域确实是他们的长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银行在固收投资领域,保险在资产配置领域,券商在另类投资领域,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未来能够丰富公募基金行业的产能。

截至2021年底,居民投资非货公募基金的金额尚不足8万亿,各类咨询机构估算的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则超过了200万亿,未来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基金管理人在当前阶段应该更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基金报记者:《意见》要求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提出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壮大基金管理人队伍,一方面会壮大行业力量,一方面也会加剧行业内卷,你如何看待竞争对行业发展的作用?

刘建平: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的目的是提升客户价值,所有的竞争也是围绕客户价值展开,因此这对于整个行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是有益的,对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有益的。

未来的竞争也会呈现差异化,BCG就将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alpha精品店、beta巨头、分销平台、解决方案专家,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基金管理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资源分配时的倾向就会形成竞争差异,比如alpha精品店的资源投入主要倾斜于投研层,形成投研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持续创造稳定的超额收益,beta巨头、分销平台以及解决方案专家的资源投入分别倾斜于运营层、客户层和平台层,银行、券商、保险进入公募基金领域后也会形成差异化的资源分配,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差异化竞争。

此外,银行、保险、券商这些机构在部分投资领域确实是他们的长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银行在固收投资领域,保险在资产配置领域,券商在另类投资领域,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未来能够丰富公募基金行业的产能。

截至2021年底,居民投资非货公募基金的金额尚不足8万亿,各类咨询机构估算的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则超过了200万亿,未来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基金管理人在当前阶段应该更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对外开放方面,《意见》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支持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公募等专业资管机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提升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刘建平:“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公募基金行业国际化方向的重要手段。

首先谈“引进来”。海外基金行业发展历史较长,在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都有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比如,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虽然发展超过20年,但是过去很长时间,规模都不大,特别是权益基金,直到最近几年规模才有显著发展,但随着规模发展,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如何管理大规模资金、如何做基本面投资还有投研团队如何协作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进一步提升,我们需要学习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更好的管理大规模资金。再比如,养老三支柱和Reits这些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的公募基金新领域,说实话我们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经验是相对不足的,亟待从海外市场学习他们的投资和运营经验。

“引进来”重要,“走出去”也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提升对当地市场的投研能力,不断开发高质量的QDII产品,服务于国内居民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走出去”让全球的投资者来配置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优质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稳中有升,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意见》要求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推动公募REITs、养老投资产品、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开展产品创新和支持实体经济,是满足投资者需求、回归资管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本质要求,你对这一要求如何解读?

刘建平:资产管理连接着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其本源就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的使命。《意见》提出产品和业务守正创新要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作为两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的发展和创新。从居民财富管理角度出发,在总量上,需要不断提升居民的权益投资占比;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国内经济动能正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化,权益融资比例将不断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提升权益基金规模,以及尽可能的开发出一些长期资金偏好的基金产品,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资金。

健全完善产品的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在结构上,居民的理财需求已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债券型产品、FOF、MOM、REITs、养老金产品、中低波动型产品等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公募基金管理人在这些产品的创新发展上也需要积极参与、稳步推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意见》要求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推动基金管理人加大人力、资本、研究等资源投入,加强多资产配置和投研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中长期资金服务水平。针对如何提升中长期资金,让资金进的来,留得住,贵司有哪些好的想法和举措?

刘建平:《意见》中提到要着力引入这两类中长期资金,主要包括各类机构投资者以及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一是2021年机构持有国内主动股票业务单元(银河证券口径分类)的规模仍在持续上升,这里的机构主要包括保险、理财以及信托等。让机构资金进的来,留得住,主要依靠明晰的产品特征和基金经理风格。机构客户是一批专业的投资者,具有清晰的投资目标和资产配置框架,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更青睐风格明晰且在这类风格中具有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基金。

未来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类中长期资金,我们对于第三支柱的理解是:个人在税收激励驱动下通过较长时间的投资和积累,获得一个有品质的老年生活,其业务实质则是通过账户制形成了一笔具有相当长期限属性的投资资金。在长期视角下,权益投资的性价比显著提升,提升个人养老金投资中的权益资产比例是我们认为难而正确的事,也是我们将坚持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