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为)4月29日,记者从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获悉,由该委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联合主办的2022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日前在线上举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左慧玲发布了计算机软件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十大典型案例覆盖了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中源代码比对的问题、离职员工与权利人竞业禁止协议对侵权认定的影响、合同履行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软件开发需求未明确时的逾期履行的处理与责任认定等问题。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典型案例中,有一个离职员工违反竞业协议被判侵权的案例。原告北京合力亿捷公司是软件“整合移动互联网接入的云计算电子商务平台”的著作权人,原告合力亿捷(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专有被许可使用人。

二原告主张容联七陌公司在其网站中销售与其权利软件相同的软件产品。二原告还发现,容联七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蔡某曾是二原告的员工,有机会掌握二原告权利软件的全部代码。二被告则主张,蔡某与合力亿捷科技公司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将权利软件许可给蔡某使用;并且,被诉软件与权利软件后端代码不同。

一审法院判决,容联七陌公司、蔡某停止侵权,销毁涉案侵权软件;容联七陌公司、蔡某共同赔偿合力亿捷科技公司、合力亿捷(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28万元。二审最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软件侵权案件中,权利人往往主张被诉侵权软件系由其离职员工提供,并将该离职员工与使用方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介绍,由于该离职员工常常属于权利人的技术人员,故离职时一般会签有相应保密协议。在判断被诉侵权行为性质前,首先应当明确该离职员工的提供行为,是否违反其与权利人的离职协议。

据悉,知识产权法院此次案例发布聚焦计算机软件领域,从建院以来审理的计算机软件案件中选取十件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的生效案件予以发布,希望以司法引领促进行业规范和发展,为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依法保护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供指引和保障。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足北京区位优势,将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使命和目标,为国内外创新主体提供公正、平等、高效的保护。

据了解,建院七年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12.8万件,年平均增幅达28%。过去一年,共计收案27000件,结案24700件。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最全、数量最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