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作爲微型經濟體,澳門如何打開自身經濟發展空間?澳門的一個重要選擇便是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在澳門特區政府出臺的第二個五年規劃中,積極培育發展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爲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被明確爲澳門特區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之一。越來越多人看到這個新興產業帶來的機遇及前景,加緊投入佈局,澳門中醫藥產業正迎來蓬勃發展。

建立健全相關體系

“要建立中醫藥體系的全球鑑定和認證標準化制度,推動中醫藥發展。”在日前於澳門舉辦的兩岸中華傳統醫藥發展研討會上,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紹平這樣呼籲。的確,促進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離不開一套相對完善的制度體系,對於業內人士的期待,澳門特區政府早已有所行動。

今年元旦,澳門特區政府將原衛生局轄下的藥物事務廳升格爲藥物監督管理局,負責藥物審批、註冊和管理,澳門《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也同步生效。澳門中醫藥學會會長石崇榮認爲,這對澳門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有着重要促進作用。有了完善的法制基礎,藥監局可依法對中藥的進口、生產、流通、廣告宣傳和使用進行管理,推動中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不只是今年,在此之前,澳門發力中醫藥產業早已蓄能許久。2011年,中醫藥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澳門;2013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橫琴正式運營;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在澳門掛牌;2017年,中醫藥被列爲澳門特區政府支持的新興產業之一;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爲推動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經過10多年的耕耘,澳門在中醫藥領域的“產學研”鏈條日益豐富壯大,制定業界規範標準的法律法規逐漸增多,爲澳門本土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加強粵澳產業合作

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環島北路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成爲澳門創業青年“夢開始的地方”。澳門大學中藥學博士倪靜雲的創業團隊就落戶在這裏。“作爲澳門人,覺得這樣一個時代機遇來臨了,我是不是可以在這浪潮中去更好地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和搭檔創辦了一家中藥產品研發公司,主要從事研發、生產中醫藥眼部產品等。”倪靜雲說,目前公司已上市產品5個,科研成果申報專利7項,今年還將加大研發力度,瞄準更大市場。

作爲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爲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尤其是澳門的中醫藥產業,在這裏得到了新的發展空間。截至目前,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已有註冊企業220家,其中通過產業園平臺培育的澳門企業54家,涉及中醫藥學、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領域,產業聚集效應初顯。

“從產品的研發、檢測,到註冊、審批、海外銷售,產業園提供‘一條龍’服務。”蔡健華在澳門經營中醫藥企業已有20多年,2017年入駐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孵化區,迅速打開澳門中成藥進入內地及海外市場的大門。

“產業園落地運營以來,累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減免金額超過2.5億元。”澳門青年謝智是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財務負責人,他見證了產業園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中試生產、研發檢測等產業鏈的形成,見證了科技成果在園區落地、孵化和轉化……“現在中醫藥產業正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逐步生根、開花結果。”謝智說。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澳門中醫藥產業基礎良好,澳門居民一直有使用中醫藥保健、治療疾病的習慣。”石崇榮表示,澳門的中藥房多達上百間,遍佈大街小巷,遊客到澳門也會買中醫藥產品作爲手信,這爲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基礎。他認爲,目前澳門中醫藥產業需要的是儘快建立獲國際認可的質量認證標準,這是讓澳門製造的中成藥以及澳門的經典名方中成藥進入葡語系國家和地區的關鍵之一。

蔡健華對此深有同感。他也察覺到,受技術和土地等資源限制,澳門藥企一般規模較小,以往靠的主要是經驗配方、老中醫祖傳配方,不能保障批量化生產和質量管控。“現在利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GMP中試生產車間,我們實現了標準化、現代化生產,這是進入國際市場必不可少的敲門磚。”蔡健華說,他們公司生產的兩款產品已在莫桑比克完成植物藥註冊,等疫情好轉後即可赴海外上市銷售。

截至目前,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已幫助包括澳門在內多家企業共9款產品在莫桑比克註冊成功,7款產品在巴西獲得中成藥註冊備案上市許可,即將進入當地市場銷售。“90後”澳門女孩黃茵成長於中醫藥世家,如今紮根在橫琴投身中醫藥產業,對中醫藥產品出海充滿信心。“澳門的優勢在於它與葡語系國家和地區之間已搭建的貿易關係。我們早期在葡萄牙和巴西市場調研時就發現,葡語系國家對中醫藥產品的包容性很高,對中醫藥有一定的推崇和認可度。”黃茵說,未來希望與大灣區中醫藥企業加強合作,探索更多產業發展的可能。(本報記者 汪靈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