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佈了《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用數據“說話”,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向好趨勢。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土壤環境狀況保持良好,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平。

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

2021年,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分別爲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濃度分別爲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六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值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單純從數據上看,PM2.5年平均濃度從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不過是幾微克級別的變化,但反映到實際環境改善成果上,卻是里程碑式的突破,這意味着北京市自1998年大規模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以來,經過20多年馳而不息的艱苦奮鬥,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面達標。“仰望夜空,繁星閃爍”的夢想照進了現實,市民的藍天幸福感極大增強。

五大水系水質明顯改善

2021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主要污染指標年平均濃度值繼續降低,市控考覈斷面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

河流數據表現亮眼,實現了“優增劣減”。全年共監測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7條段,I-Ⅲ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75.2%,同比增加11.4個百分點;IV-V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24.8%;無劣V類河流。從“清澈見底”到“魚翔淺底”,北京的水生態越來越好。2021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點湖泊和大中型水庫監測到浮游植物116種,浮游動物195種,底棲動物207種,魚類41種,包括黑鰭鰁和馬口魚等北京市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保障“喫得放心、住得安心”

全市土壤環境狀況總體良好。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建設用地實行風險管控,未利用地強化巡查保護,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和人居土壤環境安全。

2021年,全部國控土壤背景點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均低於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與“十三五”時期土壤背景點監測結果相比保持穩定。

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狀況良好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2021年北京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地記錄了65種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羣系,2020-2021年累計記錄94種。階段性調查實地記錄各類物種3702種,2020-2021年累計記錄6283種。實地記錄北京新記錄物種17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物種6種,均爲大型真菌。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爲70.8,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平原區的EI分別比上年提高2.9%、2.6%、2.4%;生態涵養區持續保持生態環境優良,EI比上年提高1.1%。這組數據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已經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此外,全市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與上年相比基本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水平,環境電磁輻射水平強度低於規定的控制限值。

2021年的《公報》,除了全面發佈生態環境質量狀況,還設置了“措施與行動”“共同防治”等篇章,回顧2021年北京市在污染防治攻堅、自然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管理、聯防聯控、全民行動等方面的工作。

《公報》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冊子,但細細翻來,卻厚藏着北京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體現着兩千餘萬北京市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嚮往。在新的起點上,北京將持之以恆,久久爲功,繼續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讓北京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