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單日成交額僅838萬港元 雙重上市的貝殼 接下來怎麼走?

《科創板日報》5月12日訊(北京 記者 胡家銘) 5月11日,貝殼(2423.HK)以介紹上市+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發行價30.854港元/股。截至5月12日收盤,貝殼股價下跌2.44%,以30港元/股的價格收盤,仍低於發行價。

值得注意的是,僅就成交額數據來看,貝殼5月12日的單日成交量爲27.88萬股,成交額僅有838.31萬港元,而同期貝殼美股的成交額則在1035.44萬股,成交額則達到1.23億美金,相比美股,貝殼港股的成交額差距在115倍左右。

同時,貝殼回港的時間點,恰逢貝殼創始人左暉去世一週年。過去一年,受房地產行業走弱趨勢影響,2021年前半年,貝殼營收增幅開始放緩,後半年營收則繼續下降,全年淨虧逾5億多元。

若從股價走勢來看,貝殼美股相比此前接近80美元/股的價格,已經八去其七,若相比兩年前的發行價,則是腰斬。但客觀來看,公司在業務上的基本面仍在,一些諸如大家居和普惠居住等業務,目前則並未取得良好成果。正因如此,貝殼要走的路,仍然很長。

數據:2021年淨利潤22.94億元

2022年3月10日,貝殼發佈未經審計的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據財報顯示,2021年貝殼找房全年成交額(GTV)爲3.8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全年營收爲808億元,同比增長14.6%;淨虧損5.25億元,同比下降118.9%,經調整後淨利潤爲22.94億元。

分開來看,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貝殼的營收、淨利潤和增速均表現尚可。一季度,公司營收206.97億元,淨利潤10.59億元;二季度營收241.74億元,淨利潤11.15億元;到了第三季度,營收下降爲180.96億元,淨虧損17.66億元,第四季度,營收進一步降至177.9億元,淨虧損爲9.33億元。

現金流量方面,貝殼相比2020年的93.6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減少接近三分之二,2021全年僅錄得35.95億元。這說明貝殼在維持營收上升的同時 ,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加。

具體來看,貝殼在經營活動產生的淨利潤一欄,相比2020的27.78億,變爲-5.25億,減少超過30億;同時,減值及撥備一欄則減少23.84億,相比2020年則翻了兩番;同時,貝殼的預付款項及其他營收款減少相比去年的5.59億增加近10億,爲14.5億,如果將上述三項數據彙總,貝殼便已經減少超過50億的經營性現金流。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項目是,相比前兩年,貝殼的存款及限制性現金首次出現了負數,這意味着長期行業下行承壓,很大程度上消耗了貝殼數年來積攢的現金儲備,這對於需要重資產模式運作的貝殼來說,並不算很好的信號。

類似的現象從資產負債表中亦能看出——據貝殼2021年財報,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儲備爲204.46億,相比2020年的409億減半。

而財務狀況的惡化,已經影響到了貝殼的日常經營,據多家媒體報道,貝殼已經對所有業務線及產研、運營、中後臺啓動裁員。

新一輪裁員

據新浪財經報道,2022年3月,貝殼啓動了新一輪裁員,涉及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羣,部分主管接到通知需要優化部門10%的員工。

“此外,去年10月以來,已經有20多名中層、高層陸續離職,包括一名金融副總裁、兩名總經理,另有高級總監和總監等,部分管理層放棄期權離開。”報道還提到,上一輪優化主要是一線房產經紀人,合計優化總數超過3萬人,平臺職能部門大約2000人。

但據最新消息,貝殼2021年下半年優化了超過6.4萬名經紀人和2000名總部員工,這一點從公司年報亦能窺出端倪——公司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年末貝殼共有員工119658人。一年後減少到110082人。

而由於處在上市的關鍵節點,緘默期的貝殼並未公開回應裁員事件。

從行業端來看,貝殼原本預計,在兩個月前算起,此時二手房和新房交易量達到本輪行業調整底部,而觸底後的市場信心將迅速恢復。

事態發展並未如貝殼所願,總體來看,前三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約爲2.96萬億元、同比減少 22.7%,銷售面積約爲3.1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3.8%,跌幅進一步擴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貝殼的業務開展。

據悉,在此期間,即便多地放鬆房地產限制政策,國家也在出臺完善、滿足剛性及改善型住房需求,但後發疫情打亂了行業復甦節奏,舉例來說,北京與上海區域內,很多意向客戶因爲疫情管控無法與經紀人見面及看房,這樣的大背景下,貝殼無奈斷臂求生。

事實上,貝殼的處境在地產中介行業裏仍算幸運的一類,4月19日,易居公開宣佈當天到期的3億美元票據無法償還,並導致前年阿里購買易居的10億元可換股票據也交叉違約。這意味着中國最大的房產代理機構、擁有26個地產公司股東的乙方代表出現暴雷。相比之下,貝殼境況遠好於此。

股東結構大變,貝殼發力新業務

據公司一同披露的招股書,貝殼的股東結構相比兩年前的美股上市,已經發生重大變化。2019年3月,鏈家升級爲貝殼後,其宣佈完成了兩輪36億美元融資,高瓴資本、騰訊、紅杉基金、軟銀集團等都在列。

2020年8月,貝殼找房在紐交所上市。招股書顯示,當時左暉持股佔比46.8%,彭永東持股爲3.6%。在機構類股東里,騰訊以12.3%的持股比例排在第一位,軟銀10.2%、高瓴5.3%緊跟其後。

2021年以來,不少機構紛紛減持,融創中國在半年時間裏兩次減持貝殼,合計套現約爲10.84億美元。據新華財經數據顯示,從2021年2月8日至年末,軟銀旗下機構減持約3200萬股,高瓴資本減持約870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3.3%。

最新披露的股權書,港交所上市完成後,彭永東持股佔比4.8%,左暉家族持股23.3%,騰訊持股10.8%,軟銀、高瓴資本的名字已看不到。

主營業務承壓的前提下,貝殼仍然在發力新業務。4月20日,貝殼宣佈完成對家裝家居品牌聖都的收購,價格約摺合人民幣80億元。公開資料顯示,聖都家裝成立於2002年,主營業務房屋整裝,業務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截至2021年末,聖都家裝在全國31個城市開設110餘家門店,累計服務超15萬家庭。

彭永東在貝殼2021年報業績會上稱,“貝殼家裝業務已經實現了從0到1,聖都將讓貝殼家裝業務更快實現從1到100的規模化複製。”

而普惠居住,即指長租公寓行業。2021年底,貝殼推出“貝殼租房”,進軍長租行業。2022年2月10日,貝殼宣佈其投資共建的首個青年公寓項目在上海徐彙區落地,由老舊廠房改造而來,項目總體量達2978套。

在面對是否會跟從事長租公寓業務的兄弟公司自如引起內部競爭的質疑時,貝殼方面的回覆是:“貝殼租房將和自如開展更多合作,在面向租房業主時共同提供多元化服務模式。”

據貝殼財報顯示,分屬於家居裝修,房屋租賃的收入,在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爲5億元,這意味着新業務的營收在短期內對貝殼整體意義仍然有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