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個多月,2022年6·18大戰已打響。對不少商家來說,市場競爭疊加物流影響,今年6·18堪稱史上“最卷”的一次。

5月10日,天貓發佈6·18招商規則,一改往日複雜燒腦風格,簡單明瞭“跨店滿300-50”。隨後,天貓官方微博表示“好多驚喜在後面”,淘寶也暗示後期還將推出更多優惠舉措。

日前,京東也發佈了6·18大促滿減規則:每200減30,最高優惠達40000元。

面對更大的促銷力度,商家們心裏卻犯起嘀咕。

5月12日,某美妝護膚品牌員工王宇(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其所在公司已報名參與今年6·18相關活動,但所遇困難明顯高於往年。

“作爲年中大促,還是會積極參與。但由於疫情影響,個別重點地區發貨比較困難,而且現在消費者對於非生活必須品的消費持保守態度,今年6·18可能會比前兩年更難。”王宇表示。

5月12日,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向時代週報機者表示,當前電商行業發展已進入成熟期,電商平臺創新陷入瓶頸,增長乏力。

阿里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6·18,淘寶天貓將推出金融補貼、物流疏通、流量補貼、疫情特別補貼、技術升級等5方面舉措,爲商家助力。

更大的優惠力度

隨着天貓6·18招商規則發佈,不少人發現今年的折扣力度比往年來的更“猛”。

去年,天貓6·18跨店滿減優惠爲“每滿200-30”,相當於八五折,而今年跨店滿減優惠爲“每滿300-50”,相當於八三折。

主場作戰的京東同樣在滿減優惠上下功夫,“每滿200-30,最高優惠40000元”,同時推出了更豐富的促銷玩法。

在運營策略上,京東也設置了更爲精細的規則,將6·18活動劃分爲1個開門紅、4個場景期、1個高潮期、1個返場期共7個波次。

圖源:京麥商家中心

電商平臺將氣氛拉滿,但商家們參與的積極性反倒不如往年,部分商家直言,折扣力度過大反而導致盈利更難,部分商家仍在猶豫觀望。

“平臺進一步加大了優惠力度,也進一步延長了活動的預售預熱週期。我覺得現在確實也需要這種大促活動提升一下國內用戶的消費熱情。”5月12日,深圳有哈科技有限公司CEO蘆勝波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有哈目前已報名參與了多家平臺的6·18促銷活動。

但第3年參加6·18的蘆勝波也坦言,今年雖然促銷力度增大,部分折扣卻需要商家承擔,他對許多商家反映的盈利難問題也有實實在在的感受。

對此,莊帥也表示,由於活動規則發生變化,相應成本需要商家承擔,因此今年6·18對於商家而言更多的益處在於清理庫存,提升品牌知名度,盈利方面收益較小。

面對競爭更激烈的6·18,商家想有戰果,需要前期更充分的準備,精打細算。

蘆勝波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近期公司已全面鋪開所有前期準備工作,研發了3款新品計劃在6·18期間推出。目前公司已經有兩款產品進入李佳琦直播間篩選序列,6·18期間店鋪也會有相應的自播安排。

王宇也表示,目前公司各方面都已進入6·18籌備節奏,平面設計、營銷活動等玩法都在推進中。公司也有與頭部主播合作的計劃,目前已處於選品溝通狀態,店鋪直播間也會跟隨6·18節奏更換相應的裝修和直播機制。

更大的物流壓力

在不少商家看來,今年是6·18十多年來最具挑戰的一次,有商家感嘆今年的6·18實在“太卷”了。

由於部分折扣需要商家承擔,品牌溢價較高的商家在活動面前更具競爭力,而利潤較低的中小商家則面臨巨大考驗。“參加有可能虧錢,不參加又擔心被降權重和流量。”“我不想參加活動了,有虧本的錢還不如去加單量。”有商家無奈表示。

蘆勝波也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爲商家需要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質,提升企業內功,通過更優質、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創造價值,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的運營效率。

蘆勝波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除參與成本外,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成本、配送成本上升,也加大了商家在大促中的供貨、配貨難度。

莊帥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電商行業上游出現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工廠出現停工停產、用工不足的情況,物流供應鏈也受到影響,這些都考驗着商家的應對能力。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京東集團聯合調查發佈的2022年4月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爲102.2,比上月回落1.8個點。電商物流指數下降主要受到需求端的影響,總業務量及農村業務量指數大幅回落。部分地區關閉中轉場和配送網點,快遞中斷和延遲導致電商物流業務量快速回落。

“目前很多商家轉成本地化運營,將很多的貨品供給自己所在城市的線下店,或社區團購平臺銷售。”莊帥表示。

爲保證供貨,部分商家早早便開始建立庫存。蘆勝波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有哈從今年2、3月就開始逐步爲6·18大促準備庫存,還在河南新建了倉庫,以保證能夠在6·18期間及時完成交付。

王宇也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正在準備重點地區的庫存,預計物流對店鋪的影響不會太大。

不僅供應端,消費端的用戶消費慾望下降,也是商家感到“卷”的一大原因。必須承認的是,近年來,無論雙十一還是6·18,都呈現熱度下降的趨勢,疊加今年整體經濟下行壓力,不少消費者不再盲目、衝動消費。

“以前一年纔有一次雙十一、6·18,現在類似的購物節越來越多,平時還有各種直播,不必非得等到大促活動才消費。”5月11日,經常網購的小王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她覺得現在購物節的玩法老舊不夠吸引人,而自己的購物需求也在不斷減少,消費觀念更加理智。

面對各嚴峻的市場環境,商家們在積極自我調整的同時,也希望各方能給予更多幫助,共同發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