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显现。

5月13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3.6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4月末,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5%和10.2%,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

下一阶段,央行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M2增速明显走高,社融不及预期

4月M2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

对于M2增长超出预期的原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一是4月降准落地,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加强了货币派生效应。二是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本月财政存款仅小幅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三是去年4月M2同比增长8.1%,为当时的低点,形成了较低基数,对本月M2回升形成一定贡献。

4月新增社融9102亿,环比少增约3.74万亿,同比少增9468亿;社融存量为32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同比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4个百分点。

“4月新增社融总量表现不佳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表外票据融资和外币贷款三项拖累。”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表外票据融资负增2557亿,环比多减2844亿,同比多减405亿。我们注意到4月开票量虽环比减少但同比增加,故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多减主要由票据贴现高增、表外票据更多转移到表内所致。4月外币贷款负增760亿,环比多减999亿,同比多减488亿,与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有关。

温彬表示,整体上看,本月信贷社融明显不及预期,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本月M2增长较快,前4个月累计新增社融超过去年同期,也体现了金融靠前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他认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更趋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风险挑战有所上升,稳增长更加紧迫。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好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双重功能,提振有效融资需求,稳定信贷总量。运用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的调整,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力度,为市场主体纾困,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居民、企业部门贷款双双走弱,贷款利率下降

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央行负责人答记者问表示,“前4个月新增贷款8.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4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看,居民、企业部门贷款均明显走弱。

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疫情影响下,线下看房需求及餐饮、消费等接触类服务需求骤降,导致居民贷款明显少增。2022年4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816.86万平方米、7.75万套,同比分别大幅下降54.24%和53.55%,延续了3月份的下行态势,且下降幅度为2020年3月份以来最大。”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48亿元。

梁斯分析,企业中长期贷款自3月份同比多增后再次出现少增,且降幅较大,票据融资则延续了连续多增态势。近段时间以来,疫情影响范围持续蔓延,全国多个省市均受到影响,各地防控措施升级,经济活跃度明显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干扰,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要素短缺等因素,企业对未来经营的正面预期有所转弱,资金需求动力,尤其是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动力不足,资金需求仍主要用于短期纾困。

值得一提的是,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保持在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09亿元,同比多增8161亿元。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下一阶段,央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稳定信贷总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但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减少收费,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三是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好“金融23条”,支持受困企业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居民家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信贷还款安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