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貝殼又雙叒曝出裁員了

自創始人左暉因病逝世後,貝殼命運多舛,股價下跌、遭渾水做空,近期還被美國SEC列入“預摘牌”名單,而公司當前還面臨營收增速放緩、業績由盈轉虧、毛利率持續下跌等難題。

雷達財經出品 文|孟帥 編|深海

近日,有着“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之稱的貝殼被曝將裁員稱之爲“重生計劃”。

據媒體報道,此次裁員涉及貝殼的產品、研發、運營、集團職能等崗位,還包括新賽道的家居家裝、普惠居住業務,預計將在5月底、6月初完成。雷達財經注意到,這已是貝殼近7個月來第三次傳出裁員的消息。

自創始人左暉因病逝世後,貝殼命運多舛,股價下跌、遭渾水做空,近期還被美國SEC列入“預摘牌”名單,而公司當前還面臨營收增速放緩、業績由盈轉虧、毛利率持續下跌等難題。

此外,貝殼所處賽道面臨諸多競爭對手向其發起的挑戰。

貝殼三度裁員,名曰“重生計劃”?

近日,據晚點財經報道,貝殼已經對所有業務線和產研、運營、中後臺啓動裁員。知情人士透露,無論公司整體還是各業務層面,此次裁員比例遠超今年3月10%的裁員數量,且不僅僅侷限於普通員工。據悉,此次被裁的員工可獲N+1倍賠償,預計在5月底、6月初完成。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多位認證爲貝殼員工的用戶稱自己趕上了貝殼的這一波裁員,本輪裁員被稱爲“貝殼重生計劃”。

“5月10日,天氣陰,各大業務線裁員進行的如火如茶,幾個辦公區唉聲一片”,提到裁員的場景,貝殼的一名員工如是說道。

“本部門21屆幾個校招部門全部被裁,都沒滿一年”,對於網傳50%的裁員比例另外一名員工表示,“保真,很多研發部門(裁員比例)不止50%”。

還有員工表示,此次裁員還涉及到公司懷孕的同事,公司給出N+1倍及哺乳期繼續交社保的補償方案,若不接受就轉爲待崗狀態,只發70%的基本工資,等到哺乳期結束解除合同。

因疫情被集中隔離的王娜(化名)目前並不在裁員之列,但聽說公司裁員的消息後,心裏也滿是忐忑,“還不知道結果,等待是最煎熬的”。

雷達財經注意到,本次裁員已是貝殼近7個月以來第三度傳出裁員的消息。據媒體報道,去年10月、今年3月,貝殼都曾有裁員的消息傳出。

去年10月,貝殼裁員的消息從上海蔓延至全國。據媒體報道,貝殼上海涉及到的被裁員工超200人,有超百人爲研發團隊和貝殼金福的員工。據悉,此次裁員貝殼給到員工的賠償達到了N+3倍。而此次裁員在全國範圍內,更是波及到超3萬名以上的員工,這些員工多爲一線房產經紀人、與核心業務無關的職能部門及研發部門的員工。

彼時,貝殼針對市場上的裁員傳聞回應道,2021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對上海地區金融等部分業務進行調整,對於因此涉及到的員工將嚴格遵守國家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妥善安排,並優先爲這部分員工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5個月後,貝殼的裁員消息再度襲來。3月有消息稱,貝殼將優化二手房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羣10%的員工。此外還有消息稱,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貝殼已有20多名中層、高層陸續離職,包括一名金融副總裁、兩名總經理,另有高級總監和總監等,部分管理層放棄期權離開。

新一輪組織優化的消息傳出後,貝殼再度出面回應,表示沒有整體優化調整計劃。貝殼還稱,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貝殼各城市公司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及自身業務發展,進行組織動態調整,屬於公司組織常態化運營優化機制,不存在比例、數量等要求。同時,公司在發力租賃、家裝、家居等領域業務,爲員工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對於網傳的“中高層離職”等信息,貝殼則解釋稱此前已做公告,系去年下半年公司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對金融部門做出的調整。截至目前,貝殼還未就第三度裁員傳聞作出回應。

不論貝殼怎樣回應,貝殼經紀人數量減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貝殼旗下的經紀人數爲45.45萬人,同比減少7.8%,活躍經紀人人數超過40.6萬人,同比下降8.7%;去年年中,貝殼經紀人的數量爲54.86萬人。這意味着,僅僅去年後半年就有近10萬名經紀人從貝殼離開。

經紀人大量“出走”的同時,貝殼的大批門店也已關停。去年6月末,貝殼的門店數爲52868家;到了12月末,貝殼的門店數降至51038家,換言之,貝殼半年減少了1830家門店。

值得一提的是,裁員消息傳出的同時,貝殼還因違規被點名。5月12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公佈的18款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爲的移動App名單中,貝殼找房位列其中,具體違規內容爲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貝殼日子不好過

頻繁曝出裁員背後,近一年時間,貝殼接連遭遇了創始人左暉因病辭世、反壟斷風波、公司遭到渾水做空、美股股價一路下跌等變故。4月22日,貝殼又被美國SEC列入“預摘牌”名單,貝殼對此表示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股東的利益。

5月11日,貝殼正式以介紹方式在港交所上市,並在北京總部舉行了雲敲鑼儀式,成爲首家以“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股票代碼2423。

值得一提的是,貝殼回港上市的當天,北京的一線經紀人李黎明及武漢的一線水電裝修工人劉鑑現身敲鐘活動現場,貝殼也被外界調侃“一邊上市、一邊裁員”。

回港上市的貝殼,在2021年日子並不好過。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彭永東稱,“2021年是貝殼空前艱難的一年”。

2021財年,貝殼錄得807.52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57%。2019財年、2020財年,貝殼營收分別爲460.15億元、704.81億元。雖然公司營收仍然保持增長的趨勢,但較此前兩財年60.63%、53.17%的增速,貝殼的增速已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營收放緩的同時,貝殼的盈利情況也不容樂觀。2021財年貝殼淨利潤分別爲-5.25億元,上年同期爲27.78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118.87%。

貝殼利潤方面的窘況,進一步體現在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上。2019財年至2021財年,貝殼毛利率分別爲24.49%、23.92%和19.59%。

貝殼CFO徐濤對此解釋稱,毛利率下降一方面是貢獻利潤率較低的新房交易服務在收入結構中的佔比持續提高;另一方面是鏈家經紀人的固定人工成本及交易支持人員的人工成本佔比上升,導致存量房交易的貢獻利潤率下降。

與此同時,貝殼的經營產生的現金流也出現大幅縮水,2020年貝殼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爲93.62億元,2021年該項指標則降至35.95億元,減少了約2/3。貝殼現金流量淨額的大幅減少,讓其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大。

此外,作爲房地產經紀行業重要參考指標之一的成交額,貝殼也開始顯現頹軟的跡象。財報顯示,2019財年至2021財年,貝殼分別取得2.13萬億、3.50萬億和3.85萬億元的GTV。雖GTV總體呈現增長趨勢,但增速明顯下降,從84.5%下降至64.5%,再大幅跌至10.1%。其中,貝殼2021財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成交額更是接連下跌。

2020財年,新房業務一躍成爲貝殼公司營收的第一大來源,份額從上一財年的44.1%升至53.8%,新房業務在2020財年、2021財年分別爲貝殼貢獻379.38億元、464.72億元的收入。然而,作爲最大營收來源的新房業務,利潤率卻在貝殼的三大業務中墊底且持續走低,2019財年至2021財年該指標分別爲24.3%、21.5%、19.3%。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隨着房地產行業政策的不斷加碼和規範化管控,新房市場的整體行情大不如前,諸多房企暴雷,也讓貝殼處於行業下游的新房業務面臨不小的壓力。

另一方面,貝殼曾經的“王牌”存量房業務營收佔總體的份額也在不斷下滑。2019年財年至2021財年,貝殼該業務的收入分別爲245.69億、305.65億和319.48億元,營收佔比卻從53.4%萎縮至39.6%。

面臨新老對手挑戰,遭多位重要股東減持

據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居住行業中前五名公司的總交易額佔比約爲14.6%,其中貝殼以9.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門店數量、經紀人數量也一馬當先。

然而,政策管控趨嚴之下,房地產行業相關的上中下游企業都迎來洗牌,貝殼除了需要解決內部問題,行業內的其他對手也正蓄力向其發起挑戰。龍湖、萬科、碧桂園等房地產開發商紛紛盯上了房屋租賃的市場,分別推出塘鵝、樸鄰租房、有瓦等品牌;而以燒錢著稱的互聯網大廠字節跳動、阿里、快手也都瞄上了這塊蛋糕,通過幸福裏、天貓好房等直驅貝殼腹地。

以流量爲參考維度,安居客成爲了貝殼不容小覷的對手。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去年6月至今年4月房地產服務類App月活榜單上,安居客穩居第一,貝殼找房、鏈家分列第二、第三,其後幸福裏、我愛我家等競爭對手也在一旁“虎視眈眈”。

雖然排在第二,但貝殼找房與安居客的月活數據差距不小。以今年4月的數據爲例,安居客月活爲3966.99萬,貝殼找房爲1893.62萬,鏈家爲951.01萬,安居客的月活是貝殼找房的2倍。值得一提的是,4月排在房地產服務類前七位的App月活均出現了下滑。

面對行業的激烈競爭,貝殼除了原有業務外,開始發力整裝大家居和普惠居住兩個新賽道,推行“一體兩翼”的戰略升級。不過,去年第四季度貝殼含家居裝修和房屋租賃在內的新興服務收入僅爲5億元,目前還未看到明顯成效。

此外,貝殼在資本市場也一定程度受冷落,軟銀、高瓴資本、融創等股東相繼減持。融創中國半年內兩次減持貝殼,共套現約10.84億美元;軟銀旗下機構自去年2月至年末減持約3200萬股;高瓴資本則減持約870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3.3%。5月5日貝殼最新披露的股權架構中,軟銀、高瓴資本已不在列,貝殼幕後最大的機構股東騰訊,持股比例也從12.3%降至10.8%。

另一方面,貝殼的股價也一路下跌,截至5月12日收盤,貝殼美股報收11.8美元,較最高點市值蒸發8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