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4日)上午11時許,入院32天的108週歲的新冠重症患者葉鳴老人從上海市浦東醫院出院,創下國內重型新冠肺炎轉陰出院最高齡紀錄。

葉鳴生於1914年12月29日,上世紀30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他利用自己在上海市立第三醫院手術室做麻醉師的身份,爲抗日遊擊隊籌措醫療器械、藥品等。抗美援朝時,葉鳴參加醫療隊奔赴前線。

今年4月12日,發熱、咳嗽、咳痰、氣促的葉鳴,確診患上新冠肺炎,被送到浦東醫院。副主任醫師蔣慶淵發現老人意識不清,有腦梗、冠心病等病史,長期臥牀,比較虛弱,立即將情況反饋到指揮部。浦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餘波杜忠華組織心內科、老年醫學科、呼吸科、中醫科等學科專家和護理團隊成立“老寶貝”守護團隊,在堅持“一人一方案”的基礎上,對葉鳴給予重點關注,每日數次查房,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措施。

4月27日晚,葉鳴的病情突然發生變化,出現呼吸急促、意識變差,指脈氧最低下降至79%。值班醫生敖榮廣立即組織搶救,並根據重症患者診療常規迅速開啓專家會診模式。結合CT胸部影像結果和基礎疾病病情,專家團隊判斷患者已經進展到新冠肺炎重型,次日將老人轉至ICU。

“血氧正常情況下應該在95%以上。老人家目前的病況適合氣管插管,以改善呼吸衰竭症狀。”ICU主任王樹雲說,不過,考慮到患者已經108週歲,進行有創操作後恢復時間長,而且他的女兒也不贊成插管,後經中山醫院專家鐘鳴、國家督導組專家等開展病例討論後,一致決定不插管,給予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

王樹雲介紹,人的肺泡並不是全部被利用的,靠近背部的一些肺泡並沒有張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採用俯臥通氣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將靠近背部的肺泡打開,替代肺炎損傷的肺泡,從而改善呼吸功能,同時排出病肺裏的液體。“常規俯臥通氣要求一次至少12小時,我們考慮到老人家高齡,心臟功能不好,耐受力下降,因此密切關注他的生命指徵,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睡姿。”

這就對護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護士長瞿如意曾經援鄂,她說:“俯臥對高齡老人是一種考驗,時間長了老人家會煩躁,影響治療效果。”葉鳴身高近一米八,調整體態需要4個人一起行動,護理團隊還會不時地給老人家拍背,做氣道護理,防止壓瘡。“吸痰時會產生氣溶膠,我們的護士放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自己的風險,而是握一握老人的手,笑着鼓勵老人家。”葉鳴耳朵背,對話比較困難,大家就用身體語言、用溫暖的眼神讓老人家放寬心。 護理部副主任瞿海紅每天都關心和指導對葉鳴的各項護理。

通過高流量吸氧、高側臥位通氣、抗感染、抗病毒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症治療,葉鳴的各項指標一天天好轉。

5月13日,葉鳴老人的核酸檢測結果爲陰性,醫護人員高興地擁到病牀邊,祝賀他又打了一次勝仗,老人家開心地笑了起來。14日,葉鳴達到了採樣時間超過24小時、連續兩次檢測結果爲陰性的出院標準,順利出院回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