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宏觀政策應該如何發力應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哪個更有效?發放消費券對撬動內需作用有多大?

5月14日,在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多位經濟學家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綜合來看,專家普遍認爲,今年在貨幣政策空間已經比較有限的背景下,要加大財政支出的力度,並優化財政支出方向,以穩定預期,保障基層政府的穩定運行並保障市場主體。其中,發消費券對拉動消費的作用立竿見影,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

論壇上,業內專家普遍認爲,在疫情疊加俄烏衝突背景下,純粹用貨幣政策工具應對難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

“降準的空間確實越來越小了,降息的空間也不是很大。”談及傳統政策的空間和效果,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爲,從外部角度看,今年美國大幅加息會出現某種程度的中美利率倒掛,這會導致部分資金從我國債市、股市流出,人民幣面臨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

在陸挺看來,傳統的政策傳導機制有些方面失靈了。“以前主要靠地產和基建拉動經濟,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是最重要的辦法。目前房地產拉動是很困難的,基建(也)很難上來,所以整個傳導機制現在面臨問題。”

“主要的問題不是貨幣政策寬不寬鬆,市場上並不缺錢。”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也指出,當前主要的問題是受疫情蔓延的影響,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今年能不能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內關係到穩增長的目標能不能實現,對外關係到能不能有效應對外部超預期衝擊。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爲,就促消費來講,無非應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面對現在的結構性問題,作用有限。財政政策應該非常積極。

“今年減稅降費、留抵退稅力度非常大,總規模全年預計到2.5萬億元,尤其是留抵退稅這對於解決企業目前現金流問題、紓困問題具有非常積極的效果。”不過,李迅雷也指出,財政投入主要是要確保企業主體對就業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但對於財政支出直接用於消費領域投入偏少。“建議財政政策力度要繼續加大,尤其用於消費方面。比如,在財政政策方面應提供信貸傾斜政策,用財政政策撬動信貸政策,比如增加貼息、貸款的擔保,在紓困方面給予一定的租金減免,稅費方面的減免力度非常重要。”

通過消費券撬動內需

從數據來看,疫情衝擊非常明顯,消費轉負,居民貸款房貸也出現了負增長。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住戶貸款減少2170億元,同比少增7453億元。其中,住房貸款減少605億元,同比少增4022億元;不含住房貸款的消費貸款減少1044億元,同比少增1861億元;經營貸款減少521億元,同比少增1569億元。

當前,消費成爲國民經濟當中最大的挑戰。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大幅回落,其中3月消費增長-3.5%,回落幅度最大。

在陸挺看來,進入抗疫第三年,不少家庭、企業儲蓄和積累被不斷消耗,抗衝擊能力減弱,疫情之下失業率上升,導致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下降,尤其在耐用品方面,在房地產方面的投資意願、能力也會下降。

“企業和居民對疫情的不確定性預期超過了2020年一季度,不確定性加劇使得居民會減少投資和消費。”陸挺說。

如何應對?專家建議,可通過消費券撬動內需潛力,發揮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復甦作用。

“發消費券對短期拉動消費的作用立竿見影,而且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爲,“過去兩年,歐美的刺激經濟政策主要在消費端,發錢給老百姓增加需求、消費;我們的刺激經濟方法主要是減稅降費,給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但我們的消費端比較弱。在這種國際國內的形勢下,促消費會成爲重頭戲,(後續)可以考慮給各地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提供中央財政支持。”

實際上,早在2020年,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提振居民消費信心、激活消費市場潛力,全國各地曾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從實施效果來看,此前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測算,每1元錢的政府補貼能帶動3.5元至5.8元的新增消費,槓桿效應達到3.5倍以上。

沈建光說,地方政府對發消費券非常看好,因爲對當地消費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尤其是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已走到世界前列,通過數字經濟的方式來發放消費券的效果會非常好。在中國香港的實踐也說明,在疫情恢復時,發消費券對香港餐飲的促進效果尤其明顯。

“消費的作用比基建投資作用更大。”李迅雷也提出了發消費券的建議。他認爲,中國經濟發展已出現幾個拐點,比如人口老齡化的拐點、房地產的拐點等,過去的增長模式很難持續。在這種情況下靠外需很難,內需除了靠投資拉動,更多要靠消費拉動。

陸挺也表示,消費券是非常好的政策,是可以發力的點。“今年在貨幣政策空間已經比較有限的背景下,要加大財政支出的力度,並且優化財政支出的方向,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力度穩定預期,保障基層政府的穩定運行並保障市場的主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