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天問一號成功着陸火星一週年。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成功,標誌着我國邁出了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繫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

天問一號創造歷史

落“火”一週後,2021年5月22日,在地面人員的精心操作下,祝融號火星車駛下着陸平臺;6月11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公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天問一號任務實現了6個“首次”:首次實現地火轉移軌道探測器發射,首次實現行星際飛行,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軟着陸,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表面巡視探測,首次實現4億公里距離的測控通信,首次獲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學數據。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問一號不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而且首次實現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火星環繞、着陸和巡視三大目標,充分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的智慧,標誌着我國在行星探測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作爲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隊伍付出了艱苦努力。以祝融號火星車爲例,它採用仿生“蝴蝶”式獨特外觀設計;外觀顯著位置安裝國旗,讓五星紅旗閃耀火星;踏足火星後,在車轍中留下的“中”字印跡,充分體現了中國智慧。

天問一號成果豐碩

駛上火星表面後,祝融號火星車向着陸點南側不斷前進,並不斷回傳探測數據。在前進過程中,祝融號完成了火星表面地貌科學探測,順利穿越多個地形複雜地帶,並對石塊、沙丘、撞擊坑等進行了詳細探測,利用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次表層探測雷達等載荷獲得大量科學數據。

截至2021年8月15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運行90個火星日,圓滿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各項狀態良好,開始超期服役。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和祝融號火星車進入自主運行模式,暫停科學探測工作,安全度過了首次日凌。

2021年11月,祝融號火星車與歐空局“火星快車”開展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22年5月,我國科研團隊利用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數據,在地質年代較年輕的祝融號着陸區發現了水活動跡象,表明火星該區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截至2022年5月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在軌運行651天,距離地球2.4億千米,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347個火星日,累計行駛1921米,兩器累計獲取約940GB原始科學數據,運行正常。

深空探測步履不停

根據《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等探測器,完成嫦娥八號關鍵技術攻關,與相關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合作夥伴共同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繼續實施行星探測工程,發射小行星探測器、完成近地小行星採樣,完成火星採樣返回等關鍵技術攻關。

記者瞭解到,目前,嫦娥系列探測器正按計劃開展各項工作。天問二號探測器也已轉入初樣研製階段,任務正在加快推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中國的深空探測會長期持續,“能走多快走多快,能走多遠走多遠”。

巡天探宇,我國深空探測一直步履不停。(記者宋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