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間,“牙茅”通策醫療(600763)發佈公告,公司於5月15日與和仁科技(300550)控股股東磐源投資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和仁科技7879.53萬股股份,佔和仁科技股份總數的29.75%。此次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成爲和仁科技第一大股東。

7.69億元現金收購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經雙方友好協商,確定爲9.76元/股,較和仁科技最新收盤價10.49元/股折價約7.48%。股份轉讓價款總計爲7.69億元,全部爲現金收購。

不過,本次收購併非一次性拿出全部現金,而是將分三期完成,其中首期爲3億元;第二期付款至總金額的90%,即當期付款3.92億元;第三期支付最後10%款項,即7690.42萬元。標的股份將一次性進行交割。

據通策醫療2022年一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三月末,通策醫療賬面貨幣資金爲7.34億元,較2021年末減少了約1.10億元。

在本次交易前,磐源投資持有和仁科技43.95%的股份。本次轉讓完成後,磐源投資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14.20%。

本次交易除了股權轉讓以外,還有表決權放棄的安排。自雙方簽署的協議生效起,磐源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楊一兵、楊波放棄其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的和仁科技超過2648.86萬股(佔總股本總股本10%)股份所涉及的表決權、提案權等根據法律、法規和上市公司章程所約定的股東權利。

此外,協議各方確認並同意,在本次交易完成後的30個工作日內將改選和仁科技董事會,其中通策醫療有權提名3名非獨立董事和2名獨立董事,磐源投資乙方有權提名2名非獨立董事和1名獨立董事。其中,和仁科技董事長將由通策醫療提名人士擔任,和仁科技的財務部門也將由通策醫療統一監管。

切入臨牀醫療信息化賽道

對於此項收購的原因,公告稱,醫療-衛生-健康信息化被高度重視,國家、醫院、市場都較以前加大了投入,逐步出現高速持續發展狀態。醫療信息系統逐步衍生出互聯網醫院、醫院集團解決方案、區域醫療中心、醫聯體和醫共體解決方案,同時行業開始探索基於“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臨牀和管理應用。

而和仁科技是國內較早進入臨牀醫療信息化的產品服務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目前擁有領先的技術體系、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豐富的總體解決方案和大型項目實施交付經驗,能夠滿足大型醫療機構客戶的建設需求。

和仁科技發展了一批以301醫院、西京醫院、同濟醫院、華西醫院、湘雅醫院、湘雅二院、浙醫二院等國內TOP20的一流知名醫院爲代表的標杆客戶,爲醫療機構與醫療衛生管理及協作機構的數據採集、融合、處理、存儲、傳輸、共享和應用提出基於自有核心繫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通策醫療表示,公司作爲一家以醫療服務爲主的大型醫院集團,向醫療服務專科領域高精尖發展,離不開醫療數字化的佈局,爲公司各醫院的高效發展提供高速的增長引擎。無論是公司正在建設的紫金港醫院還是濱江的“未來醫院”,均離不開智能化的診療空間,構建大數據平臺與人工智能平臺,整理、分析醫院運營情況與客戶的健康信息,通過智能分析輸出高質量的診療、運營管理方面的分析成果,提升醫療質量與運營水平,成爲未來各個醫院升級的看板。

本次交易還約定了業績承諾事項,交易對方承諾和仁科技2022年至2024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於1.2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和仁科技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淨利潤4123.48萬元、4314.28萬元、3480.73萬元,增長率分別爲1.96%、4.63%和-19.32%。2022年一季度,和仁科技淨利潤爲561.25萬元,同比增長3.98%。

通策醫療成長性受考驗

對於本次收購,通策醫療表示,將增強公司醫療信息化產業領域的綜合實力,與原有醫院的發展產生協同效應,整合後,有利於提升在專科醫院領域的技術、科研及醫療信息數字化能力,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競爭優勢。

作爲國內口腔醫療服務領域的龍頭企業,通策醫療一度備受市場追捧,股價在2017年-2021年期間創下了超過17倍的最高漲幅,市值一度超過1300億元。

但近一年來,通策醫療股價出現大幅回落,從最高點累計下跌接近70%,最新市值也僅剩437億元。究其原因,市場主要擔心的是公司主業的成長性能否持續。

2017年-2019年,通策醫療一直沐浴在行業高景氣的大環境下,淨利潤增速分別爲59.05%、53.34%、40.36%。2020年受疫情影響,淨利潤增速下滑至5.69%,2021年則恢復至42.67%。不過公司最新披露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增速僅爲1.25%。

對於一季度的低增長,通策醫療解釋稱,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醫院營業須接受各地疫情防控的統一安排部署,疫情區內經常停診限流,患者因疫情原因延遲就診計劃,外地患者到杭州就診人次也大幅下降,故Q1整體業績增長受影響呈現趨緩的態勢。

但市場的擔心不只是疫情,去年三季度開始,關於“牙科集採”的聲音不絕於耳。今年4月29日,浙江寧波市醫保局率先宣佈,推出種植牙醫保限價支付政策,種植一顆國產牙的全過程需要3000元,而進口牙也只需要3500元。目前已有103家醫療機構參與該項目,沃蘭、DIO等耗材品牌進入支付目錄。

寧波打響第一槍之後,四川牽頭組織的全國種植牙聯盟集採也將在今年開展,按照過往邏輯,集採將擠出耗材中的價格“水分”,從事相關業務的企業的盈利將經受考驗。

在此背景下,通策醫療本次收購,釋放出以外延式併購尋求增量市場的信號。但以雙方目前的盈利體量來看,和仁科技三年不低於1.2億元的盈利承諾,似乎對通策醫療的業績提升效果並不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