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6年新設超1600家 村鎮銀行的舊局與新路

近年來卻不難發現,村鎮銀行風險抬升,經營成效差異化加大,優等生有,但後進生也不在少數。

近日,有關村鎮銀行事件頻繁受關注,也將村鎮銀行經營問題推向了公衆視野。

有接近監管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放眼各國,數量龐大的小型銀行監管都是難題,無論出於外部原因還是內部原因,小型存款機構的風險問題很難完全避免。

但顯然,監管已經意識到村鎮銀行的風險問題,《關於進一步推動村鎮銀行化解風險改革重組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出臺是一個信號,明顯感受到正在積極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化解風險。

近年來,村鎮銀行解散案例屢次出現,從昔日的風風火火,遍地開花,縣域覆蓋率超七成,到如今生存現狀良莠不齊,不少機構面臨改革重組,村鎮銀行的歷史不過16年。風雲變化,當我們步入後村鎮銀行時代,透過幾家村鎮銀行線上渠道無法提現這一事件,其背後的危局和迷思漸顯。

不夠多還是太多?

2006年末,原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6個省(區)的農村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試點。

自此,我國村鎮銀行試點大幕拉開。

一位農村金融業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份文件最大的突破在於大大降低了設立一家銀行的門檻,根據要求,在縣(市)和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分別不得低於人民幣300萬元、100萬元,遠遠低於後來民營銀行動輒數億元的註冊資本,且對所有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都進行放開。

而在3年試點後,2009年7月,原銀監會發布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9年~2011年總體工作安排》,其中指出三年內在全國設立1027家村鎮銀行,村鎮銀行自此迎來開業熱潮。據銀保監披露數據,截至2021年,銀保監會共覈准成立村鎮銀行1651家,機構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1300餘個縣(市、旗),縣域覆蓋率超71%,從金融服務下沉覆蓋度上來說,短短十餘年,成績斐然。

一位中部地區村鎮銀行行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村鎮銀行的出現有其天生的使命,要知道此前大中型銀行業務下沉度不夠,到縣一級金融服務較爲匱乏,爲了更好地服務三農,村鎮銀行的培育目標和市場定位一開始就是紮根縣域,支農支小,也因此對村鎮銀行的經營和業務範圍進行了嚴格限制,比如不得跨經營區域辦理授信、發放貸款、開展票據承兌和貼現;貸款主要投向縣域農戶、社區居民與小微企業等。這些限制也註定了,村鎮銀行只能是植根於“區域業務”的小型銀行,很難發展壯大。

但當村鎮銀行真正形成批量化的規模,近年來卻不難發現,村鎮銀行風險抬升,經營成效差異化加大,優等生有,但後進生也不在少數。背後原因何在?

前述人士指出,十餘年來,村鎮銀行無論在業務創新和發展上幾乎罕有進展,而大中型銀行的業務下沉卻在加速,一旦下沉到縣域,就是對村鎮銀行的降維打擊,幾乎無招架之力。而同樣被視爲小銀行的城、農商行,近年來縣域業務的開展也十分迅猛,且城、農商行無論是從資本實力、產品實力都比村鎮銀行強,村鎮銀行也幾乎沒有競爭優勢,優質的客戶幾乎都被其他更具實力的銀行拿走,村鎮銀行只有繼續下沉,但隨之帶來的是風險的抬升。

“對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村鎮銀行卻幾乎沒有進步空間。根據銀保監會官網發佈的最新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國農村商業銀行1596家,農村信用社577家,這兩者相加已超過2000家,比村鎮銀行數量還多。而農商行和農信社與村鎮銀行在服務對象、定位上本就有重合之處,且農商行與農信社歷史、根基更爲悠久,業務範圍更大,村鎮銀行在當下是否還急需是存疑的。”上述行長直言,“某種程度上來說,村鎮銀行不是開設得還不夠,而是太多了。”

未來發展應迴歸普惠

對銀行來說,信用是核心,而相關風險事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本質是因爲衝擊了市場對村鎮銀行的信用信心。那麼村鎮銀行值得信任嗎?

一西南村鎮銀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首先從設立條件看,村鎮銀行的發起人必須是銀行,且佔村鎮銀行股本總額不低於15%,而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的入股比例不超過10%,確保了銀行對村鎮銀行的控制權。且村鎮銀行也需要接受銀保監會等監管單位的監管,從我國金融體系監管來看,對銀行的監管一定是最爲嚴格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從存款的絕對層面看,極端層面看銀行有破產風險,因此存款也並非絕對安全。村鎮銀行存款安全的最大基石,依舊建立在《個人存款保險條例》的50萬本息保障之上,和所有銀行都一樣。即便儲戶對村鎮銀行安全性存疑,也可以將存款規模控制在50萬之內。

而村鎮銀行是否相較大型銀行風險爲高?

一位前村鎮銀行人士告訴記者,村鎮銀行因爲本身是放開銀行成立條件後的創新產物,部分村鎮銀行確實存在股東複雜、實控人不清晰的現狀。且村鎮銀行因爲數目衆多,監管上來說有難度,從經營層面來說,部分村鎮銀行經營披露並不透明,確實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且因爲村鎮銀行規模和資本有限,其承受風險和化解風險的能力較低。這些都是潛在的風險,需要後續加強監管和村鎮銀行自身加強治理逐步改善。

實際上,當前村鎮銀行的風險化解和改革正在加速,村鎮銀行解散案例接連落地。近日,寧夏銀保監局批覆同意寧夏平羅農商行吸收合併平羅沙湖村鎮銀行,若最終完成,這也意味着平羅沙湖村鎮銀行將被解散。

但一位西南近監管人士指出,重組是一種化解風險、整合資源的思路,但不是唯一路徑,關鍵是經營思路的轉變,真正做好縣域深耕,農村金融還是有空間。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村鎮銀行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如中銀富登,成立以來以集團化的模式推進縣域深耕,並不斷複製成功經驗,其規模、盈利都保持正增長。又如泰隆村鎮銀行,保持了較高的市場化程度,在地方頗具競爭力。

中國銀行2021年年報中披露,截至2021年末,中銀富登共控股124家村鎮銀行,下設185家支行,是國內機構數量最多的村鎮銀行集團,2021年實現淨利潤9.90億元。截至2020年末,泰隆村鎮銀行共設13家,總資產達101.80億元。

一位中部地區村鎮銀行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村鎮銀行雖然面臨較多困難,但在縣域金融發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覷。雖然近年來不少大中型銀行業務下沉,金融科技發展也十分迅猛,但對多數農民和縣域小微企業來說,純線上手段的觸達率和有效率有限,即便有效,如果真的深入到縣域信用白戶,其利率也會很高,必須通過網點、業務員去真實觸達客戶。“用傳統呆在網點靠拼資源拉存款的方式做村鎮銀行是做不好的,必須真正的做好口碑,做線下和線上相結合。”

部分銀行因爲業務範圍受限,過去幾年想方設法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創新希望有所突破走捷徑,但隨着監管趨嚴,村鎮銀行的良性發展未來還是要靠迴歸普惠本源,切實做好金融服務。“這條路勢必不容易,當前的競爭對手也很多,但只有迴歸業務本身,真正深挖本地的客戶和產業,給出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村鎮銀行纔有可能找到出路。”上述業務負責人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