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隨着整改最後期限的日益逼近,不少基金大V被券商和基金公司“正規軍”收編,納入合規發展的軌道。從入職機構來看,多位基金大V選擇了與券商合作,直接入職或將自己的組合及IP出讓給具備投顧牌照的機構。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無論基金大V選擇與券商還是基金合作,本質上都要從賣方銷售模式向買方業務模式轉變。“投”和“顧”是買方時代的一體兩面:“投”連接的是資管產品,本質是達成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平衡;“顧”連接的是客戶需求,本質是爲投資者提供陪伴服務,幫助客戶完成投資偏好和產品的匹配。

據瞭解,有的基金大V選擇入職券商或基金公司,繼續管理組合。管理200億元資產的基金大V“銀行螺絲釘”就選擇加入東方證券,擔任東方證券首席投顧官。還有“基金教主”管理的產品,即華安基金楊曉磊主理的“華安畫線派”組合,直接完成投顧升級,楊曉磊仍爲主理人。

有的基金大V則將自己的組合及IP出讓給了具備投顧牌照的基金三方代銷機構,但自己並未入職。比如,“民工看市”發文稱,將基金組合轉給華寶證券基金投顧團隊,主理人失去操作權限,未來調倉都由投顧機構來操作。基金大V“揭幕者”提到,旗下部分基金組合已完成合規化升級,“十年定投成長”主理人變更爲華寶證券,其他兩個組合也會交給專業的持牌投顧機構,並陸續完成升級及上線。

“之前有券商找過我,也有基金找過我。”某基金大V表示,基金和券商的合規要求有一定差別。基金公司主要輸出策略,對投研能力要求很高,對組合管理、銷售適當性等方面也有一套較高的標準。

某基金銷售人士提到,在基金公司,投顧團隊和FOF團隊多數情況下是一套人馬。在公募行業做FOF或者投顧,會有嚴格限制,比如基金池標準、調倉、換手率、股債比例等,整體來講,有很強的“投”屬性。

另一位基金大V向記者提到了選擇入職券商的原因。“券商更加靈活。”他說,比如券商的基金池非常大,全市場選基金不受限制。公募基金做FOF和基金投顧,准入門檻高、限制多,很多黑馬基金沒辦法入庫。再者,券商的研究能力也不弱,市場上關於基金配置的研究報告,多數是由券商研究所的賣方分析師出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