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守

對於性格安靜的人,很多人存在一種誤區。

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性格安靜,就代表着他孤僻高冷,不好相處,需要人去引領,走向熱鬧的人羣。

就算是對方說自己感覺很好,也會被旁人理解爲難爲情,害怕去和人們交流。

但恰恰相反,如果不是內心足夠強大,便無法讓內心保持真正的安靜。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見這樣的情況。

很多時候,人們愈發熱衷於追求繁華世界,迫切需要不斷展現自我,就會變得沒有耐心,遇事慌亂無章,將本該完成的事情,變得一團糟。

而安靜的人,在面對事情時,表現的往往是氣定神閒之態,事情的結局總不會差。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切記喧譁。”

或許是社會的使然,喧譁成了一個常態,安靜卻顯得尤其不合羣。

其實不然,《菜根譚》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爲伸。”

真正有實力的人,低調不張揚,亦不喧譁,內心足夠強大,才能修煉出安靜之態。

01

安靜,是一種力量

演員王勁松,如果不是和王源搭檔了一次戲,恐怕至今依舊鮮爲人知。

在他的身上,形容最多的是“渺小”,安靜在那演着自己的戲,鑽研每一個角色。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裏,全臉扎四十多針,依舊在演戲,就連剪輯師都不信他能忍受這樣的疼痛。

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裏,活活被雪給覆蓋,不能讓鏡頭看見他在呼吸,克服自身肌肉的顫動,感受從冷到疼到麻,直到只剩下一地白雪。

每一次的拍戲,王勁松都會全身心投入,細膩的表演,讓人們看見一個個角色“活”了起來。

在這個流量爲王的時代裏,王勁松始終認爲:“敬業是一個演員基本的素養,不是拿來炫耀的。”

正是這樣的人,內心才足夠強大,這樣獨一無二的演員之路,讓其在喧囂中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安靜力量。

諸葛亮在《戒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不靜的人,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遇事容易衝動行事,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大多一團糟。

內心強大的人,懂得凡事在於靜,而不在於躁,安靜亦是一種力量。

02

安靜,是一種智慧

安靜的精神世界,能造就一個人的智慧,也能讓人們走更遠,更順暢。

就這一點,美國作家梭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身處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人追求官場的繁華,觥籌交錯的社交場所,越是熱鬧喧譁,越有成就感。而梭羅卻轉身離開人羣,進入了瓦爾登湖畔的森林中。

富足的環境和精神世界,讓梭羅寫出了堪稱聖書的《瓦爾登湖》,此後名聲大噪。

最好的人生,並不是和所有人一樣,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道路。

其實,生活中,我們常看見被外物牽絆的人。

他們在遇事時,喜愛出風頭,大肆發表自我的看法,顯得很有智慧的樣子,反觀那些在人羣中,靜靜傾聽的人,纔是真正的智慧,他們不被名利所牽絆,內心自是強大。

周國平曾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爲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爲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是喜愛熱鬧,只是因爲內心不夠強大,害怕獨處,被人遺忘。

智者之所以安靜,是因爲內心強大,才更能抵得住外界的喧囂,也耐得住寂寞。

03

有人說:“高質量的安靜,勝於低質量的熱鬧。”

學會靜下來,是讓人獲得內在強大力量,最簡單的方法。

當你不再焦躁,就能自然而然把生活過得穩當起來,也不再去追求酒肉朋友,而是迴歸自我的世界。

錢鍾書在這一點上,一直保持着淡然之態。

作爲一個傑出的文學家,錢鍾書的崇拜者和粉絲極其多,也會有很多人來找他聚會,或是聊天,無一例外,全被錢鍾書拒之門外。

面對讀者強烈要求見面的信件,錢鍾書則回覆說:“如果你喫了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非要見到那隻母雞呢。”

有些人就是如此,不喜與人打交道,因爲內心足夠的強大,能安靜與自我相處 。

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裏。”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在不明白內心真正的需求時,往往會選擇去逃避面對自己,不讓自己安靜下來。

離不開喧囂,纔是弱者的表現,強者自持豐富的安靜,感受人生的廣袤世界,獲得內心的強大力量。

——END——

今日話題:

你認爲性格安靜的人是怎樣的呢?

歡迎留言分享,點贊轉發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