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之家

元曲有曰:“天地中间,生老病死,物理常情”,生病去公立医院人人熟知,莆田系医院却未必人人都知。莆田医院百度百科定义为:莆田系医院是福建莆田人所辖医院集合的简称,福建莆田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私立医院,并逐步抱团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

有着号称中国三大“东方犹太人”的潮汕人、温州人及莆田人中的莆田人,可能名气不如潮汕人和温州人响亮。但熟悉莆田的朋友就会知道,在医疗产业、建筑建材业以及鞋服等产业上,莆田人则更显低调和莆田隐形富豪多的特点。

真正了解莆田系开医院发家史的人也会知道,勤劳的莆田资本以承包公立医院男科以及在厕所和电线杆上张贴治疗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的牛皮癣小广告起家(关于莆田医院承包经营和小广告的信息可参考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莆田系以承包公立医院科室发展院中院的经营模式为起点,但到了2000年国家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将“院中院”模式被剪断后,莆田系又将承包一个科室转为承包整个医院、合资设立医院和自设专科医院作为发展新模式,至此“莆田系”医院横空出世。

本文所述的华厦眼科医院作为莆田系医院之一虽然不以承包某个公立医院科室起家,而是其实控人苏庆灿于2003年一次性购买(两次付款)公立厦门眼科中心医院而起家,其起家后的故事我们暂且不表。华厦眼科于2020年7月首次公开披露招股书,2021年6月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于2021年8月提交证监会注册,然而直至今天也无进一步的动静。

估值之家重拾华厦眼科上市故事不是要热炒冷饭,也不是要趟华厦眼科前身之公立厦门眼科中心改制中的背后浑水。只是从财务专业的视角分析华厦眼科披露的会计报表内外的信息是否经得起推敲和评估报表背后有没有隐含不为人知的风险。

当然对华夏眼科今生前世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自行查询南方周末的两篇文章:2016年6月的《厦门眼科中心:一家莆田系医院的成长史》和2020年11月的《被疑贱卖的三甲医院:厦门眼科中心改制内幕》,以及同时期第一财经的《看不清的华厦眼科:历史的“补丁”与当下的“迷雾”》文章等。

1

收入可靠性严重存疑

(1)总收入波动和2020年疫情背景不匹配

发行人披露的报告期内总收入和关键母子实体的收入对比见下表:

单位:亿元

从第一行合并报表的数据来看,发行人总收入从2017年度15.97亿元的收入逐步递增到2021年30.64亿元,符合成长性的规律和预期,业务也在稳定发展,相当完美。除了2020年度增长幅度低些之外,其他年份基本都保持高速增长的水平。

但我们都知道的是2020年是中国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一年,武汉封城76天,全国各地都大受疫情的影响,尤其是服务业可谓惨淡。发行人以服务为主业的单位,2020年收入居然不降反升,虽然增幅较小。除了新冠疫苗和检测直间接相关的服务单位以及收入造假外,试问国内还有多少家服务企业在疫情期间在总体规模几乎不增的情况下收入能维持甚至继续增长?

发行人2020年不止收入不降反升,该年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率更是近三年中的最高水平。而且发行人的员工总人数也从2019年度的6429人下降为2020年的6064人,下降幅度为5.68%。

(2)总收入趋势和水电消耗趋势截然相反

估值之家整理出发行人报告期内收入总额和水电消耗对比信息见下表:

我们选取发行人最近三年也即2019年- 2021年度数据来看,无论是水电的消耗量还是支出金额该三年基本都是下降的(只有2021年电的消耗和支出几乎持平),但诡异的是发行人的收入总额却是连续上升的,尤其是从2020年度到2021年度收入经历了大增,但出现的却是水消耗同期仍是下降的怪事。发行人对此异常的解释也是语焉不详。

(3)重要子公司收入与并表收入增长趋势不相符

我们再研究发行人的仍主要从事批零业务的母公司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报告期间的收入,具体见上表的第二行,我们可以看到发行人母公司2020年的收入从上年的2.65亿元剧降为2020年的0.8亿元,下降幅度高达69.81%。直到2021年收入也才1.1亿元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水平。

母公司从事的业务也主要和医疗相关,为何母公司受影响如此之大而发行人合并后报表收入却与母公司收入的增长情况截然不同?更何况的是发行人第一大收入和利润来源的厦门眼科中心收入在2020年度也是下降的(见上表第三行),以及为发行人所有眼科医疗提供手术晶体的捷颂医疗子公司收入在2020年度也是大幅下降的(见上表第四行)。但发行人的并表收入就是增长的,谁能解释明白这个问题?

估值之家或许能解释明白这个问题。估值之家详细查询招股书资料发现,发行人疫情期间收入增长主要系源于发行人的全资孙公司杭州华厦,在疫情没发生的2019年度以交社保人数76人实现了2,073.50万元的收入,但任谁都想不到的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度该孙公司竟然以交社保人数58人创造了27,325.13万元的惊人收入业绩。你没看错,人数减少了18人,疫情年份营业额却增加到了13倍之多,人均年产值更是高达471.12万元/人年的火星水平,而2021年爱尔眼科的人均年产值也不过55.62万元/人年。另外杭州华厦2020年疫情的人均年产值水平是发行人2021年度值的直接10倍(发行人2021年度人均年产值也才47.1万元/人年),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就问你服不服。

如果说爱尔眼科在业界是神般存在,那么发行人的杭州华厦孙公司以8.5倍于神的人均年产值简直就是造物主般的存在了。杭州华厦凭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发行人2020年度极度不利局面。对比杭州华厦在2017年缴纳社保人数为57人当年收入额为650.69万元,从2017年到2020年经历了短短3年时间,人数总体未增但收入却暴增了41倍,平均每年收入增长将近14倍。不知道发行人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如果不是收入造假的话。

(4)眼科医疗收入增长和眼科医院数量增长不匹配

我们知道收入增长和市场规模和占有率相关,而医疗行业衡量市场规模和占有率的一个主要指标是医院的规模。我们整理出发行人报告期内眼科医疗收入和眼科医院数量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的眼科医疗收入从2017年的15.97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30.64亿元,绝对值增加了14.67亿元,相对增加了100.34%。而发行人的眼科医院只增加13家左右,增长率仅为28.89%。通俗讲就是报告期内发行人眼科医院数增加不到30%但却实现了收入翻番有余增长。发行人居然有将原45家眼科医院潜力发掘到如此巨大程度的谜之能力!

(5)多家子公司人均年产值异常

以上文中提到的发行人及行业头企爱尔眼科的人均年产值47.1万元/人年和55.62万元/人年的区间为判断依据。以超过55.62万元/人年为不正常的判断标准。发行人报告期内有如下子公司(眼科医院)的营业额与社保缴纳人数不匹配而产生人均年产值的异常现象甚至是严重异常的现象如下:

1).郑州华厦视光:2021年收入额11,433.20万元以及73人交社保,人均年产值为156.62万元/人年。是参考值的3倍有余。

2).深圳华厦:2021年收入额19,114.27万元以及162人交社保,人均年产值为117.99万元/人年。是参考值的2.3倍。

3).重庆华厦:2021年收入额10,809.93万元以及114人交社保,人均年产值为94.82万元/人年。是参考值的1.8倍左右。

4).成都华厦:2021年收入额10,048.71万元以及144人交社保,人均年产值为69.78万元/人年。是参考值的1.4倍左右。

5).漳州华厦:2021年收入额5,514.50万元以及88人交社保,人均年产值为62.66万元/人年。是参考值的1.2倍左右。

此外还有上文提到的杭州华厦2021年上文收入额为26,849.64万元以及深圳华厦2021年上文收入额为19,114.27万元。而因无法查询到2021年度的社保缴纳人数(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无法准确测算其人均年产值。但按照杭州华厦2020年度缴纳社保人数为88人估算,杭州华厦2021年度人均年产值为305.11万元/人年的逆天般6倍水平。按照深圳华厦2019年缴纳社保人数为162人估算,深圳华厦2021年度人均年产值为117.99万元/人年的2.3倍于参考值的异常水平。

(6)远超行业龙头的总资产周转水平

发行人2021年度以26.87亿元的平均总资产创造了30.64亿元的总收入额,当年收入额与平均总资产比(总资产周转率)为30.64/26.87=1.14,而同年爱尔眼科的总资产为218.49亿元,总收入为150.01亿元,爱尔眼科的销售额与总资产比为150.01/186.95=0.80。发行人单位总资产创造收入值比爱尔眼科高0.34元,相对高出42.5%的水平。发行人以超过行业龙头近一半的营运能力水平将行业头企甩出一大截的水平,意味着发行人的经营水平不但跑赢了行业龙头、而且还甩出行业龙头一大截的距离。这相当的可疑!

(7)报告期内近乎规律增加的未分配利润

估值之家整理出发行人报告期内的未分配利润数见下表:

单位: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在2017年度还是累计亏损的,在报告初期马上开始报表扭亏。以2018年未分配利润相比2017年度增加1.33亿元为基础,此后每年近乎规律的翻番增长。这规律性相当强,如果不是人为操纵的话!

我们以上述异常为基础再结合坊间传言当年民非华厦眼科中心清算后的定向捐赠可能用于虚增发行人业绩等其他辅助信息综合判断,发行人报告期内虚增收入舞弊的可能性极大。

2

成本相关数据的严重不符性

(1)永远高企的存货周转率

发行人招股书中披露的与可比公司的所有可比比较指标,如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及利息保障倍数等都劣于爱尔、谱瑞及何氏三家公司对应值,甚至劣于该三家公司的算术平均值,但唯独出现存货周转率这项指标值比这三家同行都强而且还强一半多的怪事(研发费用率比可比公司略高一点除外)。估值之家整理出发行人报告期内的存货周转率见下表:

发行人列举的其他对比指标都比可比公司的差,为何只有存货周转率指标能独善其身,而且还平均超过58.79%。招股书显示发行人的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期初期末平均账面价值。从公司本身就可以看出这个指标值偏大,要么分子的营业成本过大,要么分母期末存货余额过小。

从该指标分子营业成本过大的角度推测,基于上文中发行人极有可能虚增收入舞弊的分析结论为基础推断。虚增了收入为了保持正常的毛利率范围,必然要虚增营业(主营业务)成本,发行人因虚增收入舞弊而不得不虚增主营业务成本,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异常上升,就能部分解释发行人存货周转率异常上升的现象。

从该指标分母平均存货过小的角度推测,因发行人主要从事的是医疗服务为主的低存货的服务业,其取得主要存货也仅仅为眼科耗材。而披露的眼科耗材采购数量和收入有直接对应关系,数据不符很容易遭公众质疑。除非发行人以申请豁免披露为由拒绝披露虚假高价值关键眼科耗材的采购数据,但你还别说蹊跷的是这样的事还真的在发行人身上还应验了。发行人在招股书中前五大供应商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的章节中披露:“公司向上海乐悦光学设备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主要采购ICL晶体及TICL 晶体,前述产品的采购数量及采购金额(含单价)已申请豁免披露”。该供应商和该采购是否合理我们在下一章节再扒一扒。我们再回到正题,发行人想多虚构主业相关存货金额和数额都非常困难,所以发行人很难通过虚增存货金额的方式彻底降低存货周转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医院屯很多收入不相关的存货根本就行不通也说不通。

所以发行人存货周转率的高企的原因的是虚增收入导致的主营业务成本异常增大以及服务行业特点决定的无法很方便地虚增存货而不能有效降低该指标所导致的。

(2)不正常的供应商和采购内容

发行人向上文中提到的上海乐悦光学设备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主要采购用于屈光手术的可植入式人工晶体(ICL),报告期内发行向其采购的披露金额如下:

单位:万元

ICL 屈光矫正晶体是美国STAAR Surgical公司独家专利垄断的产品,美国STAAR Surgical公司在中国市场采用直销和经销的方式供应该种晶体,其中兰胜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被授权的代理商。而发行人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1月起兰胜供应链公司陆续授权上海乐悦光学设备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为发行人的经销商及售后服务商,所以发行人的ICL晶体只能向上海乐悦及其关联公司购买,具体金额见上表。但上表中的采购金额可能还包括TICL晶体以及白内障手术的可植入式人工晶状体(IOL),唯一可知的是ICL晶体只能从该供应商极其关联公司购买。

估值之家一是查询了兰胜供应链公司和上海乐悦的股东情况,并未发现二者有交叉持股的情况。二是兰胜供应链公司取得美国STAAR Surgical公司的产品授权,但并不意味着其有权能够再授权给上海乐悦。兰胜供应链公司转授权同地区不相关的公司代理自身业务,缺乏适当的商业理由。

同时上海乐悦是家纯粹的贸易商,其自2014年成立以来缴纳社保人数一直是4人左右,相对于发行人最近向其采购近8000万元而言公司模式太小,注册资金也才1000万元实力也存疑且上海乐悦被天眼查等多家信息服务平台标注为小微企业。同时按发行人披露的采购金额测算该供应商2021年人均年产值即不低于1991万元/人年,类推5个人一年能做近一个亿的销售额,上海乐悦一个贸易商在上海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究竟有何独到的过人之处或独门秘籍方能如此独步江湖并成就如此大业?

此外发行人为何就此供应商采购的ICL 屈光矫正晶体数量单价和金额申请豁免披露呢?招股书及其他材料并未披露发行人申请豁免披露的原因。但如果发行人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申请的豁免披露,那么请发行人不要忽略的两点是美国STAAR Surgical公司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其产品相对单一和很多相关信息和数据都是公开的。其次是该晶体是美国STAAR Surgical公司的独家垄断的产品,公开相关数据能对该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非常有限,至于对发行人有什么重大不利影响更是很难看出。所以发行人申请豁免披露相关信息的做法非常勉强。但如果是为了避免公众推测其收入和存货的真实性则申请豁免披露的理由不但不可或缺甚至非常必要。

(3)结转材料成本的单价异常

招股书披露发行直接材料的结转成本单价高于采购单价原因为:主要医用耗材通过关联子公司捷颂医疗集中对外采购后对内销售,由于各家医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内部交易价格的差异导致的增值税损失系前述税金损失的主要来源。

估值之家统计了发行人报告期间主要材料的单价差异情况,见下表:

单位:元

报告期内2018年5月之前货物销售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8年5月-2019年3月增值税率为16%,2019年4月开始增值税率为13%。按此增值税率和发行人解释的差异的原因推断,发行人主要材料的采购价和结转成本价格差异应该稍低于对应的增值税率或者应该相差不大。但是我们观察上表就会发现,除了2019年的屈光材料和眼底材料以及2020年眼底材料价格差异和增值税率接近外,其他几乎没有和对应年度增值税率接近的。

尤其是发行人主要收入来源的白内障材料的差异最大,从2020年差异最低为3%到2017年差异最高为12%。产生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大概有三类:保荐书信息披露出错、财务核算体系混乱以及虚增收入而须虚转成本的需要。

考虑保荐书先后经两家券商之手出具以及中金公司的专业性水平,保荐书信息披露出错的可能性基本排除。如果是财务核算体系混乱则发行人所披露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从发行人自行开发医院管理和结算系统以及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审计报告来看,发行人财务核算体系混乱的可能性也非常小。那么最有可能的还是发行人存在虚增收入而须超额虚转成本所致。

(4)存货采购数据与存货消耗不符

估值之家测算发行人报告期间理论需要采购的存货不含税金额见下表一:

单位:万元

说明:因无法取得2017年存货年初数故黄底色格数值已经按后期平均数暂估得出。

从上表一我们可以看出发行人报告期间理论需要采购存货的不含税金额约为32.85亿元。

而发行人招股书中披露的原材料具体采购金额见下表二:

单位:万元

从上表二我们可以看出发行人自己披露的报告期间采购原材料的金额30.33亿元,此金额结合其他证据判断应该是不含税的,否则与表一的差异会更大。表一和表二的合计差异额=32.85-30.33=2.52亿元(如果此表二30.33亿元是含税的则和表一的差异为惊人的6.01亿元),此处差异数可以理解为报告期内发行人采购的存货不够用掉的还缺口2.52亿元。此存货缺口的差异数存在则从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印证了前文中因发行人存货难找而无法适当降低存货周转率的推断。

(5)存货采购现金的支出异常

从现金流量的角度验证发行人存货使用和采购金额是否准确,估值之家整理出发行人报告期内存货采购的现金流量见下表三: 

单位:万元

说明:因无法取得发行人2017年期初应付和预付账款数,黄底色格用其后期间平均数估算代替。

从上表三我们可以看出,发行人报告期内采购存货支出现金约为39.64亿元,比发行人披露的采购金额30.33多出了39.64-30.33=9.31亿元。这9.31亿元的差额表明发行人报告期内少披露了9.31亿元的存货采购或者9.31亿元现金不见了。发行人存在将9.31亿元用于体外循环的可能性。

以上表三采购现金39.64亿元和表一发行人消耗的存货折成含税金额37.54亿元比较,差异数为39.64-37.54=2.1亿元,此2.1亿元差异表明发行人报告期内支付的采购存货现金比实际耗用的存货对应的采购金额多支出了2.1亿元。这其中2019年差异最大达到1.19亿元,该年发行人可能用这1.19亿元进行体外循环。

以上信息均表明发行人可能存在转出1.19-9.31亿元现金用于虚增收入等体外循环。

3

奇怪的一般纳税人简易办法征收

发行人披露下辖的各家医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导致材料结转成本比采购成本高,而我们知道的是不能抵扣进项的主要原因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才无法抵扣进项。那么发行人年销售额21-30亿的收入规模不可能是小规模纳税人,那又怎么会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呢?我们进一步查询公开信息发现,发行人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的厦门眼科中心竟然是简易办法征收的一般纳税人。

简易征收的基本原理是纳税人因为特殊行业没有办法取得进项税发票,所以按照简易征收率征收。简易征收因为可能使得国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增值税征收蒙受非正常损失,所以务总对适用的行业也有严格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估值之家查询了简易征收适用范围的相关政策发现其主要适用小型水电站的发售电力、销售建筑所用的砂、土、石料以及营改增涉及的甲供和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等共24种特殊情形。这24种特殊情形中并未规定发行人所主营的医疗服务也可以享受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简易征收的一般征收率为3%,而一般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6%,二者相差3%。估值之家按正常6%的增值税率测算出发行人报告期内增值税差异见下表:

单位:亿元

发行人是如何取得简易征收的税收政策以及取得程序和结果是否合法合规?如果违法违规那么依据上表的测算结果,报告期内即少交增值税合计2.86亿元。如果不合法将会存在行政处罚的风险还需加上滞纳金和罚款等支出将是一笔巨额款项。而且也会进一步拖累所属期间的净利润水平。

4

无法让人看懂的盈余公积金提取

估值之家整理出了发行人报告期内计提的盈余公积和净利润相关数据见下表: 

单位:万元

从该表我们看不出任何规律,比如2017年和2018年披露净利润分别为5163万元及1.38亿元,理论上说按《公司法》相关规定最低提取净利润10%也即516万元和1,375万元最低的盈余公积就可以了,但发行人却从仍然从并表的角度分别提取了1725万元和3150万元的盈余公积。此外在2017年累计仍为亏损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计提盈余公积金,甚至在合并报表中多提的盈余公积也应当做冲回处理。

如果上述两个年度多提属于正常情况则后面三个年度不提或少提的操作就让人直接看不懂了。

2019年度发行人盈利1.82亿元却没有提取盈余公积。

2020年度发行人披露净利润3.21亿元却只提取了最低提取额的一半也即1,680万元盈余公积。

而到了2021年度更是以4.54亿元的盈利本该最少提取4,536万元的盈余公积却只提取了八分之一左右也即541万元。后三年的异常让人很是难以理解。据此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2021年发行人盈利就是5,413万元而非发行人披露的4.54亿元的净利润,2020年也以此类推。

发行人作为一家准上市公司且前后有两家会计师事务为其会计数据背书,但盈余公积数据成了如此奇怪样子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也可能就是上述推断的情况,发行人的盈余公积的会计核算没有问题。结合上文中的收入和成本数据有问题来看,发行人披露的净利润数不实,如此的话则发行人涉嫌主要以调表方式虚增净利润。以保荐人选取2020年和2021年为保荐年度为来看,如果发行人的提取的盈余公积金金额准确,则发行人该两个保荐年度内实际利润不会大于2.22亿元,但发行人披露的该两个年度内的净利润合计数为7.75亿元。涉嫌具体虚增利润7.57-2.22=5.53亿元,虚增比例约为5.53/2.22=249.1%,也即虚增2.5倍利润。如果属实这恐怕是财务造假上市和虚假陈述的高压线了。

5

募投项目严肃性不足

发行人本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募资77,850.61万元。一是在天津花费0.61亿元新开一家眼科医院,二是花费0.84亿元购置10台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设备升级部分眼科医院装备,三是再花2.3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新开200家高级眼镜店,四是再花2.04亿进行软硬件采购即所谓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五是最后2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估值之家除了对发行人募资投产新项目的必要性存疑外,甚至对项目的严肃性都产生了怀疑。2019年12月发行人卖掉了北京的华厦眼科,现在却要重新在天津重开一家?发行人要在2年内新开200家眼镜店的相关数据中,披露招募的验光师平均人工成本为7,000元/月,店长为8,000元/月。估值之家就问发行人这个工资水平确定能招到带执照的验光师和店长?如果能,交社保和公积金吗?这个工资水平扣除五险一金后还能招到人吗?如果此工资水平不包括五险一金,你披露的这些数据意义又何在。

另外还发现发行人准备花费2.04亿进行软硬件采购即所谓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其中采购本部PC服务器12台金额120万元。10万一台服务器?发行人你是王多鱼钱花不掉发愁吧?另外60台所谓超融合一体机要花费3600万元,你没开玩笑吧,60万一台?宝马540Li也就这个价了。还有什么远程会诊录播大数据存储要150万等等其他的软硬件,总共要花2.04元?发行人你莫非是西虹市首富真实再现?

以上信息除了显示你发行人你真有钱外,就是怀疑你的项目的真实性甚至严肃性。确定你上市融资的必要性真是为了以上项目而不是别的目的?

6

重赏之下的中金公司能否拯救重围中的“白衣天使”

(1)重赏之下的中金公司

2016年4月发行人与兴业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和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参与上市辅导的中介机构。然而双方风风雨雨近三年半后的2019年8月,上述三家机构同时退出。此后中金公司接过保荐人大棒,携同容城会计师事务所及上海锦天城律所继续带领发行人征战深交所创业板市场。估值之家整理了发行人报告期内管理费用中的中介费见下表:

单位:万元

上表中的中介费应该是以上市辅导费为主。从上表中大致可以看出中金接手后辅导费直接上涨了40.73%-88.89以上。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2019年10月,发行人的实控人苏庆灿与启鹭投资签署《投资协议》,约定将其持有发行人的2,250万股股份(占发行人总股本的4.50%)以每股11元总价24,75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启鹭投资。

而该启鹭投资股权结构中中金资本直接占股0.11%且为执行合伙事务的普通合伙人(GP),启鹭投资另外99.89%的股份由中金启融(厦门)股权投资基金持有,由此可见一斑。

你以为两家之间的关系仅限于此?不是!启鹭投资仅仅凭这4.5%股权就直接成功地向发行人董事会提名了一名中金公司的高级经理张秀秀作为发行人的非独立董事,从而占据了发行人董事会七个执行董事席位中的一席。

这下说清楚了吧?别着急,还没!2019年10月,苏庆灿与启鹭投资同时还签署了不会清理的上市对赌协议。苏庆灿为了发行人能够上市明面上支付给中金公司的报酬和让步算得上重赏了吧。以目前中金公司的实力和战力我们将中金公司比喻为条顿军团也算恰当吧。

(2)陷于重围中的“白衣天使”能否被拯救

在苏庆灿的重赏之下,以及在善于开创先河交易的中金公司加持下,发行人于2021年6月顺利通过创业板上市委的审核。真的是顺利通过不用怀疑,从上市委审核会上问询的问题就能看出来。两个月后的8月份按注册制的流程发行人上市最后关键步就是提交至证监会申请注册。本来以为是顺风顺水就没事了,但发行人就卡在证监会的注册环节,直到今天也没有进一步的公开消息。

从发行人招股书披露的问题来看,发行人存在违规套取医保基金以及各子公司多起被行政处罚的违法事件甚至发行人改制过程可能涉及国资流失等诸多黑历史。说发行人陷入重围也不算过分吧。

条顿军团带领发行人顺利闯过深交所的关卡,但能否闯过证监会注册这一关卡从实际情况来看还真不好说。也即发行人能否被拯救有待时间的检验和证明。

综上所述:发行人涉嫌通过体外循坏的方式收入造假和虚增利润。在前期兴业证券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更换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以中金公司的实力可以带发行人轻松通过交易所的审核,但遇到严肃认真的证监会爸爸,实力渐微的中金公司可能也相当无力。

当然我们并不怀疑条顿军团的实力。但被拯救的对象如果是阿斗的话,那恁谁也没办法扶起。另一方面如果证监会准许发行人注册,则可能开了一些先河,同时也印证了中金公司官网上的宣传语其善于开创交易的先河。然而世事无常胜有常,反复无常又即是有常。定论的事情估值之家不好在此下结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