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 

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大資管時代大幕正徐徐拉開。一場激烈而精彩的戰役即將上演,足以載入中國金融業史冊。

激烈在於,原先固若金湯、各自爲戰的資管市場格局因新規則、新機遇而被攪動,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各路人馬同臺競技、輪番登場;精彩在於,花樣繁多的各類資管產品和合作模式將橫空出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這過程中,具備長期資金管理能力、長期絕對收益收穫能力、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等方面核心優勢的大型保險資管公司,被視爲極具競爭力的角逐者。有着20多年資管行業經驗並榮獲“2021年上海領軍金才”的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近日在上海證券報獨家專訪時,道出了大資管時代下平安資管的變與不變。

做,長期正確的事情!

截至2021年末,平安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超4萬億元,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超5100億元,組合類產品業務規模超3500億元——持續提升的第三方資管業務佔比,領先同業的全品類產品線,作爲業內最早積極走出買方舒適區的平安資管,早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前,就已主動參與大資管市場的競爭與賽跑。

在與上證報回顧公司這一路走來的歷程時,張劍穎感慨稱:“平安集團的精神之一就是永遠要敢於投入到市場競爭中去,以創業者的心態不斷在市場中獲取發展和進步。因此,平安資管從沒有滿足於‘打理集團內部資產就能豐衣足食’的日子,而是在公司成立後的第二年(2006年)就開始探索發展第三方資管業務,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

由買家向賣方的角色轉型,這是檢驗保險資管公司市場競爭力的註腳,更是快速提升各項能力的利器。見證了公司市場化轉型並牽頭搭建境內外第三方資管業務體系的張劍穎,對此深有感觸。“我們一直相信,在服務好保險資金主業的同時,積極拓展外部客戶,把市場化的錢管好,才能真正提升投資能力,從而更好地管理各類保險資金,在獲取更好收益的同時贏得客戶的認可和尊重。”

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爲人先的朝氣,這是平安資管在同業心中的鮮明標籤。在張劍穎看來,支撐公司不斷向前的底層邏輯,是永葆“長期堅持正確發展觀”的初心,即以客戶爲中心,做長期正確的事。

何爲做長期正確的事?萬變不離其宗,審慎合規經營是核心、更是命脈。“在資管新政未出臺的前幾年,資管行業出現一些泡沫,我們也沒有被當時的氛圍衝昏了頭腦,在淨值化業務發展不容易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合規經營,在大家都在做‘容易的業務’時,我們頂住壓力,沉下心來構建專業的資產管理產品線和投資能力。”她坦陳地說。

不走彎路,就是最大的捷徑。張劍穎說,平安資管在過去這麼多年,從沒有做過打擦邊球的業務、沒有爲短期業績衝過規模,從一開始就佈局需要長期積累的淨值型產品,即使很難。正是這樣的堅持,自去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後,平安資管平穩過渡且穩中有進,積極擁抱新的資管行業格局。

“保險資管產品業務發展歷來穩健,資管新規出臺後行業的整改壓力不大,這一點各方是認可的。一方面,保險資管產品發展一直相對規範,監管制度比較嚴格;另一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保險資管產品的投資者較大比例是保險資金,而保險資金的特色就決定了保險資管產品的發展是非常穩健、審慎的,是有其特色標籤的。”張劍穎說。

目前,組合類資管產品、債權計劃、股權計劃共同構成了我國保險資管產品的主要類型。其中,組合類資管產品主要是投向公開市場的相關品種,包括股票、債券、基金及銀行存款等;債權計劃、股權計劃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領域,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從本源出發,保險資管產品創設的目的,就是爲保險資金找出路、通過長期投資爲保險資金獲取穩定收益、爲實體企業對接長期資金。因此,在張劍穎看來,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保險資管產品都應首先立足於爲保險資金運用提供中長期投資工具,爲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

與此同時,她也認爲,隨着大資管格局確立,保險資管產品也是保險資管傳統能力優勢對外輸出的重要載體。“相比其他類型的資管機構,保險資管有其獨特的能力優勢,可充分發揮其長期資金管理能力、長期絕對收益獲取能力、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通過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努力拓展第三方資管業務,創設多元類型的產品,更好地爲各類投資者服務。”她說。

塑,有競爭力的產品!

“做長期正確的事情”,這爲平安資管之後的持續發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當然,從買方到賣方的轉型,需要轉變的不只是理念。另一個先決條件是:保險資管公司必須要有自己的資管產品和投資服務,否則第三方資管業務形同紙上談兵。

勢在必行的產品化和服務化趨勢,也讓張劍穎深感認同。“保險資管產品是檢驗保險資管機構市場化的‘試金石’,最考驗管理能力及市場化程度,最需要時間來建立長期業績和口碑的,但對資管機構來說最有價值的一塊業務,值得深度挖掘。”

從現狀來看,我國保險資管產品目前在保險資金規模中佔比還有很多提升空間,但近兩年來的增速提升非常明顯,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將是參與大資管競爭的工具利器。細看結構,大型保險資管公司的新增組合類資管產品規模高速增長,前五家佔比50%,頭部集聚效應凸顯,其中產品投資人來自業外(非保險)資金的比例在持續提升。

產品有競爭力,纔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正是基於這樣的洞見和長遠規劃,這家保險資管行業裏的“急先鋒”,已經瞄準了資管新規下的諸多機遇。

“截至2021年末,平安資管資產管理規模超4萬億元,其中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超5100億元,組合類產品業務規模超3500億元。”張劍穎透露說,未來,公司會與時俱進佈局三大產品發力方向,即積極承接銀行理財投資需求、蓄力財富管理業務、前瞻儲備養老資管業務。

張劍穎透露說,公司從2009年就開始爲銀行理財產品提供相關服務,近年來更是與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提供多方位的投資管理服務與能力輸出。未來,還會繼續和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深挖合作空間、豐富合作模式。“在服務機構客戶的同時,我們也非常看好中國未來的大財富管理市場機會,這方面公司已經在積極籌備,未來在準備成熟的前提下,會擇機通過與各類財富管理渠道合作而推出相關業務。”

具體產品定位方面,她說,根據保險資管自身特性和長期優勢,將進一步推出有特色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線,“固收+”產品和FOF細分產品線將是主要抓手。同時,公司也會加強在一些特色細分領域的產品策略,逐步打造特色優勢鮮明的平安資管產品線。

築,合力共贏的生態!

大資管時代,佈局宜早不宜遲。當下,在保險資管行業內部達成的共識是,在監管部門鼓勵大力發展養老保障體系“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當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管理及養老財富管理業務將成爲大資管時代下的“新風口”。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關乎10億人的個人養老金頂層設計終於出爐。有國家及監管部門的政策支持,又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張劍穎堅信,未來會有更多符合老百姓養老投資需求的商業養老金融產品應運而生,以養老爲目標的財富管理資金將催生倍數級的資管需求。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她坦言,從能力上,平安資管在長期投資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長期資金管理能力和絕對收益獲取能力。從經驗上,平安資管在過去十幾年的實踐中已經建立了完備的資管產品線,多數產品都是具備養老資金投資特徵的,且歷史業績優良,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參考國際經驗,保險資管公司也應是養老類資金的主流管理機構之一,並有能力提供差異化的投資能力和養老目標產品。

張劍穎透露稱,平安資管在投資策略和投資能力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政策允許的框架下,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參與到第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中去,貢獻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能力和經驗。目前,公司的產品線已經有一些成熟的投資策略和產品,非常適合養老目標的投資需求,未來可以視情況對第三支柱養老產品以及財富管理客戶複製這些成熟且成功的策略及產品線。”

“同時,保險資管公司的長期絕對收益投資能力與社保基金、地方養老、年金、第三支柱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的需求高度匹配。我們也希望有機會積極與各類型金融機構合作,促進養老類資金配置更多符合養老目標特點的保險資管產品。”她說。

大資管時代的到來,資管行業的界限逐漸模糊,行業壁壘逐步破除,牌照優勢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能力較量。可預見的是,未來各類資管主體間的競爭勢必會加劇。

不過,在張劍穎看來,引入競爭和合作的市場,方纔更有效率。“養老金市場足夠大,完全可以容納現在所有的資管機構直接參與。當前不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而是一個充滿着多贏機遇的市場。現在還遠未到‘分蛋糕’的時候,更多的是大家一起想辦法怎麼把‘蛋糕’做大。”

據瞭解,平安資管計劃着力打造“產品工廠”,服務保險主業的同時將能力向業外輸出,目標是成爲中長期投資產品的主要提供者、資管行業生態的合作者。

乘風破浪會有時,在平安集團強勁保險主業及強大綜合金融協同效應的支撐下,平安資管憑藉“結硬寨,打呆仗”的精神,夯實基礎守正創新,於大資管時代揚帆正行。

編輯:黃   蕾   責編:邵子怡、孟妹

校對:馮雯君   製作:張   巘   圖編:張大偉

監製:浦泓毅   簽發:潘林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