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力首先是有限的,其次是對萬法的關注與操持都歸於一心,但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是一般人所日用而不知的(注:如果對本文深刻理論的論述感到枯燥讀不進去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最後看大禮包)。

在這裏,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說明此事。也就是將人對外部的關注分爲大致的把握和精細地研究兩種。前者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般狀態,比方說面對一大堆的各頻道信息,大家也就只是粗略地讀讀,獲取一個大概的含義,而絕對不可能什麼東西一來都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後者就是那普通的信息中所閃現的一絲光芒,一旦被人的心靈所捕捉到,那麼你肯定是不會放過任何的一絲一毫,而必然一字一句地讀下去。

實際上,無論外部的世象如何萬千,我們對其的關注也就只能絕對地分爲這兩種。當然,每個人的這兩種情況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段的這兩種情況也必然是不同。然而以上這樣的公理性質的東西如果就停留在這公理的層面上,那麼就等於什麼也沒說,但假設我們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就必然可以發現其中所典藏的奧祕,以及運用它來更好地開拓我們生命中的疆域。

比方說,在以上公理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有定理一,即任何人、不管他處在什麼樣的時間段,總是不可能永遠都只處在這兩種情況的其中一種的狀態之中,而必然要在兩種情況之中來回運動。也就是說,你不可能永遠只是對萬千的信息洪流進行粗略的關注,而必然會在這種粗略關注的過程中突然對某件事物發起極大的熱忱從而進行極爲細緻地瞭解;同樣,即便現在就是這同一件曾讓你極爲細緻去了解的事物門類,你一旦拓展開來,最終也不可能始終如一地去仔細學習瞭解、而必然又進入一種粗略地了知世界萬千的精神階段。

該定理的證明十分簡單,主要是運用反證法,這裏就略去。但關鍵在於該定理的運用,也就是說,雖然我們可以非常嚴密地證明以上定理的必然性,但我們發現,在實際的生活中,一定會有一些人,他對一切的關注從來都沒有細緻過,也就是說,尤其在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中,他從來只是這裏刷刷、那裏看看,但卻從未對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個作品進行過不落一字的詳細閱讀,更何況是更細緻的參究了。由於定理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只能說,現實中出現的這種人錯了,他的精力運作幾乎屬於完全幼稚的狀態。

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面講,這個必然的定理也預示着現實中也完全有可能出現另一種人,就是他對任何他所遇到的事物、信息都只進行逐字逐句的閱讀了解與研究,而不對任何事物或信息進行粗略地、大致地掠過。但在現實中,由於這種人自然形成一種強迫症的狀態,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在現代社會中正常地生存,因此我們也就很自然地容易忽略這種情況;而前一種人由於完全可能呈現出一種什麼都知道的狀態反而在現代生活中很容易被認知、也非常容易生存,因此也讓我們很自然地忽略了其人精神世界的幼稚與白癡的本質。

因此,最關鍵的就還是要回到定理一所揭示的問題上來,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必然要讓自己處於一種從普遍地關注到細緻地研究、再到普遍關注這樣的精力循環當中來,而一個恰當調適後的如此循環將讓一個人始終處於一種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精力巔峯狀態之中。這實際上也可以做爲定理一的一個推論,也就是說,雖然人在本來狀態中,自然是兩種狀態交替出現構成循環,但極少有人能夠始終保持這種自然,因此一個主動調適過的兩者狀態比起未經調適的情況而言更能保有這種天然本身,從而使自我始終處於精力的最高狀態。

然而事情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因爲既然存在調適,那麼就必然存在調適的方法,而調適的方法又與每個人不同的興趣、世界信息的流動等情況相關,而一個真正有效的、普適於所有人的精力調適方法就必然與全域相關,換句話說,就是無論你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興趣如何、以及世界的信息與事物如何變換,我們所說的精力調適方法都必須是與其變換無關,而只與其中一些不變的本質特徵相關。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推出一個與一切人在一切時候所經歷的一切世界信息與一切事物相關的整體範疇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所以,對於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對任何信息與事物的普遍性關注,如果不介意,我們可以用世界趨勢來予以稱呼;同樣,對於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對某種他認爲是特別重要的信息或事物進行的特殊關注,逐字逐句、點滴參究,我們就可以用向上一路來予以稱呼。而之所以用這兩個名詞,那是因爲它們本身當中就含有對這兩種現象的描述。世界趨勢是一股人生在世對外界感知到外部事物的洪流,那麼人當然不可能時刻都精確到其中的每個分子原子,而只能做一種總體性的感知與把握;而向上一路是這其中突出一竅的部分,也就是說是你突然間彷彿進入了一個別樣的洞天,這裏面的每個細節、分子原子都竟然是那般地神奇,令你駐足其中仔細參究。

另外,由於世流永遠滾滾,而且其中必然由每一個世流中的分子原子組成,因此每個人無非是在自己的人生過程中,從世界趨勢到向上一路,又從向上一路到世界趨勢,而且你的世界趨勢可能是他人的向上一路或反之,你此時的向上一路又可能是你自己另一個時候的世界趨勢或反之,以及你此時的世界趨勢可能是他人在此時或另一個時候的世界趨勢或向上一路或反之,等等。而世界中,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在對外部的關注上,就被這個以上這個理論所揭示的範疇所概括。

但注意,本文到此實際上只論述了問題的一半,因爲世界不是用來關注的,世界是用來改變的,世界的洪流當然不是因爲每個人都在關注而形成,除非我們今天是像某種外星人一樣擁有沒有物質的身體、或反反反反物質的身體,但至少在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中,如本文開頭所說,人的精力就必然分爲關注操持兩種,當然後者的引入就涉及到更多的體力的介入,但體力都是在人的精神指導下運作的,因此這在我們的論述中可以暫時忽略不計,但最起碼,一個完整的理論必須包括對操持的論述,也就是說,如果經過主動調適後的在世界趨勢向上一路當中的自然交替轉換是讓人的精力始終處於巔峯狀態的不二法門的話,那麼人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就肯定是沒有問題了,但你又不可能只關注不操持,因此,加上操持,就等於給以上的範疇加了一個維度,而這個維度,敏銳的讀者已經發現了,那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世界趨勢與向上一路當中的

世界趨勢向上一路這三個範疇當中,看似最不起眼的範疇實際上是最難的部分,而且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個算子,它可以讓兩外兩個範疇在已經將人送入永遠的精神巔峯之後,讓人會關注而更會操持這樣送入升一個維度的更高巔峯、或讓人僅會關注而不會操持從而關注之巔峯也自然崩塌從而降一個維度跌至谷底。,首先它必須是一個範疇,然後還要能夠連接並控制另外兩個範疇的升維和降維問題,因此纔是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

本文到此字數已經超過2500,因此不再繼續。但這裏可以送一個大禮包,即說一個更被大家所切身關注的問題。那就是說,如果病毒代表完美的紅杏,檢測及封控的手段代表完備的牆,那麼根據紅杏出牆學的原理,紅杏必然出牆,不出牆的紅杏是不完美的,也就是說,必然有病毒會逃過所有的檢測及封控,這在數學上叫做哥德爾不完全定理,而我們現在所構造牆的手段無非就是一輪輪越來越嚴密的檢測及封控,那麼這意味着什麼就不用再多說了,但這至少說明,真正的數學,及其所代表的智慧是有力量的。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