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波

在日前舉行的以“動盪中的2022——全球與中國經濟及政策展望”爲主題的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除了要防止戰爭發生外,還要保持高速動態的經濟增長並保持開放的態度。當中國的增長成爲其他國家的機會,他們意識到和中國保持良好貿易關係的重要性,就可以瓦解美國試圖和中國“脫鉤”的企圖。

林毅夫首先回顧歷史。他談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當時的八個國家佔全世界GDP的50.4%。一百年後的2000年,G8(八國集團)的GDP佔世界47%,八國中只有奧匈帝國換成了加拿大,這說明20世紀的世界經濟版圖是非常穩定的。

進入21世紀,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的2017年、2018年,G7(七國集團)加上俄羅斯佔全球GDP的比重已經下降到34.7%。林毅夫認爲,除了這些國家增長率下降的因素外,也因爲新興市場的經濟快速崛起,特別是中國。

2000年,中國GDP在全球佔比爲6.9%,2018年佔16.8%,增加了9.9%。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報告,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7年中國19.6萬億美元的GDP已經超過美國的19.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在這樣全球版圖的變化過程中,從心理上來說最大的輸家是美國。因爲整個20世紀,美國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林毅夫說,於是現在美國試圖通過和中國“脫鉤”來鉗制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試圖通過在亞太的戰略以及一些軍事行爲來包圍中國。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同場論壇上表示,歷史上每一次大國衰落,新的大國興起時,全球範圍內都存在衝突和矛盾,大國衝突依靠戰爭來解決。達利歐認爲,中國要避免發生軍事衝突,這是他給中國政策制定者一個最重要的建議。

林毅夫對達利歐的觀點表示認同。他指出,中國應該以古爲鑑,參考歷史上如何防止戰爭發生的經驗。他同時提出兩條建議,保持高速動態的經濟增長和保持開放的態度。

林毅夫說,中國當前仍處在迎頭趕上的過程中,人均GDP是美國四分之一的水平。中國擁有後發者優勢,每年仍然具有8%的GDP增長潛力;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也有較好的政治環境保證穩定增長。中國首先應該利用好這些優勢,保持高速動態的經濟增長。

其次,中國要積極保持開放,成爲全球化的推動者。林毅夫表示,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佔全球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能夠保持,將會持續地助力全球經濟發展。作爲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中國是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和70多個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這些國家從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獲益良多,中國的增長也將是其他國家的機會,爲他們創造就業,推動經濟發展,從而使他們意識到和中國保持好的貿易關係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中國就可以瓦解美國試圖和中國“脫鉤”的企圖。

“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當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中國的經濟總量總有一天會是美國的兩倍。”林毅夫斷言,當那一天到來時,美國將不得不做一個平衡和抉擇:必須與中國進行貿易,維護好和中國的關係。因爲只有跟中國打交道,才能維持自己的就業率,才能確保美國自己的利益。“這樣樹立的全球新秩序,就是穩定和平的新秩序。”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