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恢复发展,有关部门正在加大纾困力度。记者5月16日从市经信局获悉,在京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最高将可达40%。通州区金融办介绍,全区银行机构一季度面向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余额已达2302亿元。

中小微企业贴息不超过1年

市经信局、市金融监管局等五部门此次共同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纾困保障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帮扶作用,降低在京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其中,对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等行业中小微企业,按照相关要求,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贷款服务中心现场登记、签订合同并放款的“首次贷款”业务,贴息比例为40%。

据介绍,该细则所称的“首次贷款”是指企业首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同一借款合同的第一次放款)。具体判定标准为该企业此笔贷款发放时,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征信报告中“中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条目记录均显示为零。

对于首贷户来说,可从贷款贴息和担保费用补助两种方式择一享受。与此同时,单笔贷款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含),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首贷续贷等贷款余额超600亿

与此同时,伴随着通州区不断加快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功能,在战“疫”有力度的同时,中小微企业更感受到了普惠的温度。记者从通州区金融办方面获悉,通过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机制,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功能,其正在助力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金融惠企服务常态化、系统化和品牌化。

聚焦中小微企业,今年通州区实施“首贷贴息、担保补助、担保代偿、贷款风险补偿”支持措施,鼓励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做好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推出“创业担保贷”、“惠如愿”、“税务贷”等70余种普惠金融产品。通州区金融办方面介绍,全区银行机构一季度已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近2750笔,贷款余额超210亿元,首贷、续贷和无还本续贷共发放近1090笔,贷款余额超600亿元,着力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贷”动小微企业实现新发展。

不仅如此,着眼于乡村振兴,通州区已与11家金融机构签署“金融助力三农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共同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支持“三农”领域,推动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扶持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开展新金融场景合作及拓展,通州区金融办已助力开发线上融资产品体系“乡村振兴e贷”,开展乡村便利店建设和金融服务下乡活动,做好乡村便利店运营管理提升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已累计向通州区企业发放农业农村贷款110笔超50亿元,解决了农业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难题,助力恢复农业生产秩序。

设立多支基金投向重点领域

侧重热点科技打造创新“驱动轮”,为加快承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落地实施,通州区支持科技创新利好政策也频频出台,如“城市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知识产权促进办法”等,聚焦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助力打造科技产业集群。

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金融机构已推出“知识产权抗疫贷”“智权贷”“版权贷”等50余种科创金融特色产品,全区银行机构一季度累计发放科技创新类企业贷款152笔共33.8亿元,中关村科技园区贷款14.6亿元,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资金撬动作用也铺设出融资“惠企路”,通州区金融办方面介绍,立足副中心功能定位,今年通州区已设立首期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100亿元绿色基础设施基金,以及10亿元元宇宙发展基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不动产和高精产业等相关领域,为产业生态建设提供资本支撑。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期间,通州区已全面构建“首贷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担保代偿”——“四维”支持体系,全力推动银行机构建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四贷”长效机制,铺设了以政策为引领、创新为动力、服务为保障的“副中心矩阵”,推动充满温度的普惠金融为抗击疫情与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