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5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4月經濟數據。

國內多點散發疫情對經濟影響較大。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4月當月各項指標中,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1.9%。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攀升至18.2%,就業形勢嚴峻。

5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甦。5月份物流貨運實物量指標、發電量指標,都顯示出5月經濟運行在逐步改善。

疫情對經濟衝擊加大

受疫情影響3月消費和服務業指標轉負,但工業生產相對穩健。4月主要經濟指標普遍轉負,顯示出疫情對4月經濟衝擊加大。

從1-4月累計增速來看,各大指標增速有所回落。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3%,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降0.2%,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8%,出口同比增長10.3%。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4月當月一些經濟指標的表現,顯示出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受國內疫情短期衝擊,疊加國際地緣衝突的影響,部分企業停工停產和物流受阻還影響到出口業務。4月出現物流受阻情況,反映出部分地方和部門在防疫過程中,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考慮得不夠全面。面對這些情況,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進行了糾偏。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海經濟本身在中國經濟版圖中佔據一定比例。更重要的是,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是個經濟循環,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疫情因素,會對整體經濟循環產生影響。

在4月回落的經濟指標中,汽車產銷下行幅度明顯、房地產投資和銷售仍在下行、消費下挫等較爲突出,是很重要的拖累因素。

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同比下降2.9%。其中,4月汽車製造業下降31.8%。查詢數據可以發現,4月汽車製造業下行幅度已經超過了2020年3月下行幅度(-22.4%)。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其中,4月汽車類銷售額同比下降31.6%。受疫情影響,汽車消費能力和信心也出現一定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海、長春是國內汽車生產的兩大重要基地,企業停工停產會對整車生產帶來直接影響。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是汽車零部件密集佈局的地區,這些企業羣體的停工停產也會拖累整車生產。上海實行靜態管理,以及國內物流運輸受阻等,上海生產的整車也難以運出。不過,從目前來看,4月的衝擊應該是短期的,隨着長春、上海的復工復產,5月汽車生產和銷售有望恢復到正增長。

數據顯示,1-4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2.7%,由一季度正增長轉負。1-4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9.5%,降幅較1-3月份擴大6.8個百分點。

不過,近期各方政策在集中發力穩定房地產市場。除了各地出臺下調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調整限購限售等政策,近日央行推出差別化的房貸政策來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降幅較3月份擴大了7.6個百分點。

付凌暉表示,4月份消費下降主要受疫情短期衝擊影響,尤其是4月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9.7%,餐飲收入下降22.7%。隨着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前期被壓抑的消費會逐步得到釋放。4月中下旬以來,國內疫情整體趨於下降,上海和吉林的疫情逐步好轉,有利於創造適宜的消費環境,我國消費恢復態勢有望得到延續。

加大相機調節力度,5月有望逐步恢復

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有很多的因素超出了預期,經濟運行確實面臨很多困難。但是也要看到這些困難都是短期的、暫時的,從全年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還有不少有利條件。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4月經濟受疫情衝擊比較大。從二季度來看,4月份是低點,很有可能也是全年的低點。5月份隨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上海、吉林情況逐步好轉,5、6月份經濟大概率會逐步回升。除了要關注疫情好轉後經濟修復,還要關注經濟結構性問題,包括市場預期、就業等問題,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出臺”,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張永軍表示,5月經濟運行應該會好轉,無論是國內疫情還是物流都有改善,但是二季度經濟運行依然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當前,市場對於“增量政策”的討論增多。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調節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斷髮力,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綜合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困難行業和重點領域扶持,效果會不斷顯現。同時,有關方面在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將會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5月12日,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在中央宣傳部發佈會上表示,接下來的經濟工作,首先要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力爭在上半年全部落地,包括積極幫扶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住廣大市場主體。二是要抓緊謀劃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我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有足夠的空間和多樣化的工具,會進一步加強相機調控,該出手時就會出手。三是要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要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搞活經濟。四是要充分挖掘內需潛力,要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還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對此有關部門都正在抓緊落實新的政策舉措。

張永軍進一步建議,現在應該抓緊出臺增量政策,可以考慮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特別國債的資金部分可以用於地方抗疫支出,部分可以用於重大項目投資,用來支持“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加快項目建設進度。4月融資數據表現不佳,重要原因在於企業需求比較弱,因爲4月份國內訂單下降、投資增速也在下降,整體需求不足,企業貸款需求會相應下降。當前最重要的是防疫要儘快取得成效,推動經濟恢復,這樣才能推動需求的恢復,在這個基礎上政策再加些力。增量政策也要儘快推出,這樣才能實現全年預期經濟發展目標。

羅志恆表示,當前應該在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儘快推動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降低疫情對經濟正常運行的影響。具體政策方面,財政政策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融資數據已經顯示出需求偏弱的現狀,企業和居民貸款需求較低。增量政策方面建議發行特別國債,用於增加拉動基建、助企紓困政策、扶助困難羣衆、地方抗疫支出等。

明明指出,增量政策短期內需要形成一定衝擊力,這樣對提振信心的效果比較好。應該在常規政策力度的基礎上,讓政策力度再加大些,就如同政治局會議提到的政策要有一定冗餘,不是說政策剛剛好,而是需要短期政策加力來提振信心。

(作者:周瀟梟 編輯:包芳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