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近日,立陶宛方兩次指責臺灣拒絕購買其農產品和肉製品,該國媒體還質疑“臺灣誠意在哪裏”,臺當局的回覆始終是“沒卡關,處理中”。

據臺灣tvbs新聞報道,昨天,“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次稱,“政府絕對沒卡關”,臺當局在立陶宛代表處負責人黃鈞耀說法類似,“我們是要朝找到對雙方科技互補,彼此可以產生綜效的領域,也因爲這樣子我想必須要一點時間。”

本月9日,立陶宛媒體Delfi曾報道,臺灣地區以“質量問題”爲由,斷然拒絕了該國農產品入臺。隨後,臺灣方面向立陶宛方保證稱,沒有限制立陶宛產品入臺,只是因爲立陶宛對於臺灣來說,是一個新的穀物製品市場,農產品進口證的審覈需要時間。其還稱,會繼續促進立陶宛和臺灣地區更多類型的食品貿易。

然而,立陶宛方對此說法並不買賬,因爲早在今年1月份,臺當局就以所謂的進口許口證爲由“阻擋”立陶宛的農產品。

據臺媒報道,農業和食品飲料產業是立陶宛財政重要收入來源,佔出口總額約21%。連日來,立陶宛媒體猛烈抨擊臺灣,有媒體以“臺灣不開放立陶宛食品,宣傳的百萬元還看不到,是否期望太高?”爲題發文並指出,臺灣不僅拒絕購買該國穀物,也不讓農產品和肉品入臺,不是卡關就是沒下文,不少立陶宛企業和代表都質疑,雙方檯面上喊着經濟合作,可實際上臺灣的“誠意”在哪裏?

面對立陶宛方的質疑,臺當局繼續“以不變應萬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政府絕對沒卡關,相關部門3月已收到立陶宛牛肉輸出申請,正加速處理中,“我們很樂意的,就政府部門而言,來協助所有這些兩地都有互得其利的農產品貿易,我們也會鼓勵臺灣的業者來協助。”

臺當局在立陶宛代表處負責人黃鈞耀說法類似,“我們並不是政治性的投資,我們是要朝找到對雙方科技互補,彼此可以產生綜效的領域,也因爲這樣子我想必須要一點時間。具體的期望,我想今年的年底之前,我們會看到一些案例。”

臺灣外事部門“政務次長”田中光繼續,“其實我們是非常非常地快速,希望把立陶宛的一些產品,趕快帶入臺灣。”對於立陶宛媒體的質疑,田中光稱媒體的說法太嚴重了,“這是媒體的報道,其實卡關這個話,可能講得是有點嚴重,不管任何的貿易,都要經過雙方去談,它(立陶宛)所談的條件,它所輸來臺灣的產品,是不是符合市場的需求,或者衛生的條件。”

對於臺當局的說法,有網民嘲諷“是的,政府絕對沒卡關,只是在忙着搞錢、內鬥、養網軍……”;

“這事兒發生在臺灣,不意外”“反思一下,是不是哪裏損害了民進黨的利益”;

有網民指出,民進黨當時大肆宣揚和立陶宛交好本來就是一種宣傳,後來大概發現性價比不高,索性不演了,“大概也沒想到立陶宛當真了”。

對於臺灣和立陶宛的關係,中時新聞網曾質問,爲了在立陶宛設一個所謂“代表處”,臺灣已付出鉅額代價,被立陶宛給玩弄於股掌之間,還有買不完的“民主產品”,“臺灣當立陶宛的冤大頭,到底有完沒完?”

因此,也有臺灣網民直言,“反正雙方也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倒也不必如此認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立陶宛國內輿論抗議臺灣拒絕進口其商品時,還多次提到今年年初,臺灣花費2億美元成立的“中東歐投資基金”。當時,爲“抓緊”立陶宛,臺當局開啓“金錢外交”模式,不僅要成立2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還宣佈將爲臺灣與立陶宛企業的合作提供10億美元融資基金。

該國輿論抱怨,這2億美元不是全部給立陶宛,只是“優先給立陶宛”。有臺媒稱,蔡政府必須跟立陶宛解釋清楚,原先承諾的12億美元到底能夠分配多少給立陶宛,以免使立陶宛產生期待過高的誤解。

責任編輯:賈楠 SN2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