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

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4月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全面回落。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降幅比3月扩大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增幅比3月收窄7.9个百分点。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6.8%,涨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2.7%,罕见出现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付凌晖说,现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

多位专家分析,本土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已经显现,除投资整体符合预期外,生产、消费等均出现收缩。下一阶段,要尽快控制疫情,宏观政策要聚焦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个人纾困,提振国内有效需求。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经济走势或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工业出现负增长

由于物流和供应链的扰动,疫情对4月工业生产的冲击显著大于3月。数据显示,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业下降4.6%,主要是受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下降影响。4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8%。

从地区看,受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1%,东北地区工业同比下降16.9%。

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家李宗光告诉第一财经,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的部分企业停工停产造成。从现在来看,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间已经过去,叠加未来政策层面的增量工具实施,下半年经济将有希望出现好转。

付凌晖分析,当前,工业生产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水平下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堵点、生产循环不畅、生产成本上升、营利能力下降。但是尽管有这些困难,我国工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累计来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

值得一提的是,4月中旬以来,工业经济逐步显现出企稳向好的迹象。4月第二周起,工业用电量连续两周降幅收窄,手机信令监测的工业集聚区用工指数也出现趋稳回升的势头。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产循环改善,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将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推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疫情对消费和就业冲击明显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增下降11.1%,低于前值7.6个百分点,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其中,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下降8.4%,低于前值5.4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消费仍是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这一方面和疫情扰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从消费总额来看,4月份的主要特点是非生活必需品销售和餐饮销售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4月当月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下降22.7%。由于此次疫情对跨区域物流造成较大影响,网上消费增速也明显放缓。1-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大降3.3个百分点至3.3%,为2020年5月以来最低。

从地区来看,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长三角和东北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

付凌晖表示,4月份消费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短期冲击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逐步得到释放。从4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疫情整体是趋于下降的,上海和吉林的疫情逐步好转,有利于创造适宜的消费环境。同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强援企稳岗扩就业将保障居民消费能力,加之促消费各项政策显效,我国消费恢复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告诉第一财经,疫情和就业是影响消费下滑的最大原因,不过,中国的消费潜力和空间依然较大,可适当通过财政政策发力,视情况发放消费券或补贴,以达到在短期内激活消费需求的目标。

疫情对我国就业稳定的影响持续加大。今年前4个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4月份调查失业率的各项指标延续3月份趋势继续上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备受关注的青年失业率也从3月的16%升至4月的18.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对第一财经表示,4月份调查失业率继续上升,主要是受疫情反复及各地区封锁政策影响。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大幅缩减,企业经营信心下降。此外,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员工成本等各个方面的成本均大幅度提高,也是导致企业缩减用人规模的原因。

基建投资不及预期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涨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5%,涨幅比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0%,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1%,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4%,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7.0%。

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层面不断为稳增长政策加码,基建投资发挥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但由于目前多地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加剧、全球通胀及美联储加息导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在复杂多变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基建投资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

作为基建投资的“晴雨表”,4月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47.3%。由于多地疫情反复和物流运输受限的影响,有效开工不足的现象较为明显,从而拖累工程机械的销量。

房地产投资方面,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2.7%,这是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情况。同时,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跌破荣枯线,4月份数值为95.89,较一季度继续下行。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依然较为严峻,楼市交易和市场预期或在二季度将继续走弱。但随着中央和地方供需两端更多提振楼市的政策出台,房企的融资难题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房地产市场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回稳趋势,而与房地产相关的各项主要指标也有望在今年四季度由负转正。

植信金融研究院院长连平也认为,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复工复产的推进,民企经营状况出现好转,投资积极性会再度提升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亦存在二季度末见底的可能,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

付凌晖强调,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较为充足。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

二季度会保持增长态势

付凌晖说,从目前来看,4月份当月主要的工业和服务业出现了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整个经济运行会下降。从实物量指标来看,5月份整体在改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在持续发力,二季度仍然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近段时间以来,助企纾困的政策文件密集落地。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针对宏观政策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中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12日表示,首先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还要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分挖掘内需潜力。

5月以来,相关部门连续发布了《关于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经济复苏进程将加快。朱海斌对第一财经表示,二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最为严峻,5月份疫情防控态势会进一步好转,部分地区经济活动开始重启,并于6月份逐渐恢复正常化。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经济走势或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一阶段,要尽快控制疫情,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宏观政策要聚焦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个人纾困,提振国内有效需求,尽快扭转预期,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

(第一财经记者郭晋晖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