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甦。

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衝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佈4月經濟數據顯示,工業、消費、投資等經濟指標全面回落。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降幅比3月擴大7.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增幅比3月收窄7.9個百分點。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6.8%,漲幅較一季度收窄2.5個百分點,其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2.7%,罕見出現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

“隨着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運行有望逐步復甦。”付凌暉說,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多位專家分析,本土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已經顯現,除投資整體符合預期外,生產、消費等均出現收縮。下一階段,要儘快控制疫情,宏觀政策要聚焦穩就業、穩物價、穩增長等目標,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形成合力爲困難行業、企業和個人紓困,提振國內有效需求。隨着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下半年經濟走勢或將明顯好於上半年。

工業出現負增長

由於物流和供應鏈的擾動,疫情對4月工業生產的衝擊顯著大於3月。數據顯示,從環比看,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製造業下降4.6%,主要是受到汽車等裝備製造業下降影響。4月份,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8%。

從地區看,受疫情影響,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4.1%,東北地區工業同比下降16.9%。

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家李宗光告訴第一財經,製造業增加值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響的部分企業停工停產造成。從現在來看,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時間已經過去,疊加未來政策層面的增量工具實施,下半年經濟將有希望出現好轉。

付凌暉分析,當前,工業生產確實面臨一定壓力,主要表現在市場需求不足、產銷銜接水平下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一些堵點、生產循環不暢、生產成本上升、營利能力下降。但是儘管有這些困難,我國工業體系齊全、配套能力強的特點沒有改變。累計來看,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

值得一提的是,4月中旬以來,工業經濟逐步顯現出企穩向好的跡象。4月第二週起,工業用電量連續兩週降幅收窄,手機信令監測的工業集聚區用工指數也出現趨穩回升的勢頭。

付凌暉表示,下階段隨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產循環改善,尤其是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持續發力,將有助於提振企業信心、改善企業經營,推動工業生產持續恢復。

疫情對消費和就業衝擊明顯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增下降11.1%,低於前值7.6個百分點,爲2020年4月以來最低。其中,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下降8.4%,低於前值5.4個百分點。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表示,消費仍是經濟恢復的薄弱環節。這一方面和疫情擾動有關,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居民就業和收入的影響。

從消費總額來看,4月份的主要特點是非生活必需品銷售和餐飲銷售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拉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4月當月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9.7%,餐飲收入下降22.7%。由於此次疫情對跨區域物流造成較大影響,網上消費增速也明顯放緩。1-4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大降3.3個百分點至3.3%,爲2020年5月以來最低。

從地區來看,受疫情衝擊比較嚴重的長三角和東北地區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下降幅度均超過30%。

付凌暉表示,4月份消費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短期衝擊影響。隨着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前期被壓抑的消費會逐步得到釋放。從4月中下旬以來,國內疫情整體是趨於下降的,上海和吉林的疫情逐步好轉,有利於創造適宜的消費環境。同時,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強援企穩崗擴就業將保障居民消費能力,加之促消費各項政策顯效,我國消費恢復態勢有望得到延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告訴第一財經,疫情和就業是影響消費下滑的最大原因,不過,中國的消費潛力和空間依然較大,可適當通過財政政策發力,視情況發放消費券或補貼,以達到在短期內激活消費需求的目標。

疫情對我國就業穩定的影響持續加大。今年前4個月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5.7%。4月份調查失業率的各項指標延續3月份趨勢繼續上升,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6.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6.7%,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備受關注的青年失業率也從3月的16%升至4月的18.2%。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第一財經表示,4月份調查失業率繼續上升,主要是受疫情反覆及各地區封鎖政策影響。這種情況下,消費需求大幅縮減,企業經營信心下降。此外,企業的原材料成本、運輸成本、員工成本等各個方面的成本均大幅度提高,也是導致企業縮減用人規模的原因。

基建投資不及預期

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3544億元,同比增長6.8%,漲幅較一季度收窄2.5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6.5%,漲幅比一季度回落2.0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2.0%,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7.1%,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0.4%,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7.0%。

今年以來,由於國家層面不斷爲穩增長政策加碼,基建投資發揮了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但由於目前多地疫情反覆、俄烏衝突加劇、全球通脹及美聯儲加息導致我國經濟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上升,在複雜多變的經濟下行壓力面前,基建投資的恢復力度不及預期。

作爲基建投資的“晴雨表”,4月挖掘機銷量同比下降47.3%。由於多地疫情反覆和物流運輸受限的影響,有效開工不足的現象較爲明顯,從而拖累工程機械的銷量。

房地產投資方面,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速爲-2.7%,這是今年以來,首次負增長情況。同時,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連續4個月跌破榮枯線,4月份數值爲95.89,較一季度繼續下行。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的挑戰依然較爲嚴峻,樓市交易和市場預期或在二季度將繼續走弱。但隨着中央和地方供需兩端更多提振樓市的政策出臺,房企的融資難題得到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房地產市場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回穩趨勢,而與房地產相關的各項主要指標也有望在今年四季度由負轉正。

植信金融研究院院長連平也認爲,隨着疫情影響的消退和復工復產的推進,民企經營狀況出現好轉,投資積極性會再度提升帶動製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亦存在二季度末見底的可能,從而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回升。

付凌暉強調,投資穩增長作用將繼續發揮,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支撐有力。今年以來,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快,可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財政資金較爲充足。投資到位資金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速保持較快增長,有利於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

二季度會保持增長態勢

付凌暉說,從目前來看,4月份當月主要的工業和服務業出現了下降,但這並不意味着二季度整個經濟運行會下降。從實物量指標來看,5月份整體在改善。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在持續發力,二季度仍然會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近段時間以來,助企紓困的政策文件密集落地。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餘度。

針對宏觀政策如何有效應對疫情衝擊,中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12日表示,首先要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力爭在上半年全部落地。還要抓緊謀劃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充分挖掘內需潛力。

5月以來,相關部門連續發佈了《關於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的通知》、《關於做好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隨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復甦進程將加快。朱海斌對第一財經表示,二季度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最爲嚴峻,5月份疫情防控態勢會進一步好轉,部分地區經濟活動開始重啓,並於6月份逐漸恢復正常化。隨着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下半年經濟走勢或將明顯好於上半年。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下一階段,要儘快控制疫情,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宏觀政策要聚焦穩就業、穩物價、穩增長等目標,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形成合力爲困難行業、企業和個人紓困,提振國內有效需求,儘快扭轉預期,促進經濟加快企穩回升。

(第一財經記者郭晉暉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