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寧被曝正在申請“寧咖啡 NING COFFEE”商標,根據2021年財報,李寧包括特許經銷商在內,共計7137家門店。李寧並不是第一家跨界咖啡的品牌,此前,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萬達、同仁堂等企業均已涉獵咖啡生意

各大巨頭跑步入市進入咖啡賽道,顯然對這個市場有着樂觀的估計。據相關機構測算,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保持27.2%增長率,遠高於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萬億元,總體呈現持續擴大的趨勢。一些媒體稱“咖啡賽道的高速公路已鋪好”

網絡圖

中國咖啡市場真的如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嗎?

中國的整體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期,咖啡市場的規模無疑也會越來越大,同時,作爲一種成癮性的商品,它必然會佔據巨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它會有想象中的市場潛力嗎?

假如我們回顧一下全球咖啡市場的歷史,可能會有更清晰的答案。咖啡原產非洲東北部,當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咖啡主要出口港口摩卡港的生意後,咖啡纔開始變成了全球性的商品。

網絡圖

咖啡要成爲一個國家的國民飲料,需要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資本,咖啡在歐美的最初的流行,離不開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這些大鱷的推波助瀾。這點,國內入局的也同樣是一些頂級公司和資本大鱷。

第二是消費需求。對咖啡的需求來自兩方面。咖啡是歐洲進入工業時代起變成國民飲料的,它並不代表悠閒,而代表勞動,它實質是工業化生產的清醒劑和鬧鐘。也就是說,工作節奏越快,就越需要咖啡。其次是社交需求,商業越發達,越需要咖啡。這兩點,當下的中國也有同樣的需求。

然而咖啡成爲國民飲料還有最後一點,那就是文化

英美法等國,都有深厚的咖啡館文化,在他們的歷史和文化中,咖啡館擔負着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作用,比如著名的勞埃德保險公司曾經就是一家咖啡館,喬納森和蓋拉威兩個咖啡館,還作爲英格蘭的主要證券交易所長達75年,法國也有一大批咖啡館和藝術家、作家緊密相連。

最爲有趣的是,當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的競爭落於下風時,英國國民飲料從咖啡轉向紅茶,至今英國佔主導的還是下午茶文化,今天英國仍然是全球茶葉最大的進口國,而咖啡的人均飲用量卻排在歐洲倒數。而在美國,由於波士頓傾茶事件的發生,他們和宗主國英國分道揚鑣,佔主流的是咖啡文化。可見文化的作用是多麼強大。

網絡圖

在中國,茶文化如果從陸羽的《茶經》算起,就有一千多年,而咖啡進入中國不過一百多年,真正開始流行也不過二三十年。茶文化始終是中國的主流文化,茶佔據日常提神飲料的主導地位,社交中真正受歡迎的也還是茶。因此,即便是年輕一代變得更加喜歡咖啡,它仍然是茶飲料的補充,我們在喝茶或者喝咖啡的時候,其實更多在意的是裏面的文化,而不是簡單地解渴和提神。

我們可能會在資本的引導下流行一段時間的“咖啡熱”,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是無法寫入我們民族的基因裏的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當然能接受咖啡,但中國的茶文化纔是真正永恆的主角,茶纔是老少皆宜的國民飲料。因此不能簡單把歐美市場的容量照搬到中國,筆者以爲,按照眼下的發展,咖啡市場很快會進入飽和,而所謂的每年27.2%增長率也會迎來市場拐點。

策劃:陳軍 方薇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