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爲清朝統治者出身於建州女真族,不屬於中原漢族,並且清朝入關後施行“滿族至上”的不平等政策,所以在清朝最初建立的時候,發生過各種“反清復明”運動,三藩之亂時的吳三桂叛亂也是打着這個旗號。儘管大清入關之初統治並不順利,但是歷經康雍乾三朝後,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百姓安居樂業,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然而再強盛的國家如果閉關鎖國,也會最終走向滅亡,大清也難逃於此。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清朝第11位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因其年號“光緒”又稱“光緒皇帝”。載湉生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外有列強壓迫,內有後官權傾朝野,載湉雖抱有復興國家的壯志,但卻扳不倒清朝末期真正掌權者慈禧太后。

載湉的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的親妹妹,因此載湉是慈禧的親外甥。在載湉四歲的時候,當朝的同治皇帝載淳駕崩,由於載淳是咸豐皇帝的獨子,因此大清面臨皇位繼承難題。慈禧爲了後期自己能夠穩定的把控朝政,建議將親妹妹的兒子過繼爲自己的兒子,然後立爲嗣君。載淳的父親是當時大清的醇親王,當聽到慈禧有此私心,當場一聲哀嚎,癱倒在地。要知道封建王朝的等級森嚴,自己的兒子被明搶入宮成爲太后的兒子,從此以後見面就只有君臣,而不能再以父子相稱。

載湉成爲皇帝以後,名義上爲九五之尊,實則大清王朝的“傀儡皇帝”。爲了控制載湉,慈禧太后不僅將自己的親侄女安排給他做皇后,還將朝中文武百官安排成自己訓政時期對其效忠的大臣,以掌控載湉的日常活動。慈禧還要求載湉每日請安時要向她彙報朝中大事,不可擅做主張,以免鑄成大錯。慈禧表面上遵從祖宗之法,在載湉大婚後便退出朝政頤養天年,實則埋好眼線,背後裏發號施令,使得載湉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光緒二十年,日本藉口保護僑民對朝鮮發動戰爭,實則挑釁大清。光緒帝載湉洞察日本圖謀,果斷主戰,多次下詔命直隸總督大臣李鴻章備戰迎敵,否則大清再無安枕之日。然而由於日本提前做好了戰爭準備,加上清政府長期的腐敗無能,軍隊戰力不足,最終大清戰爭落敗。光緒帝雖反對簽署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頓足留淚,可是抵擋不住慈禧太后及衆多大臣的逼迫,最終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籤了字。

甲午中日戰爭落敗後,光緒帝深感大清的岌岌可危,怎樣才能救國於危難之中?以康有爲、梁啓超爲代表的維新派讓光緒皇帝看到了希望,他們帶來的富國、養民、強兵等新思想,讓當時的光緒帝眼前一亮。光緒二十四年,在光緒帝的大力支持下,一場自上而下的變法運動在大清展開了,然而這場變法運動深刻觸動了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的利益,很快使慈禧太后感受到了危機感,眼睜睜的看着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傀儡”脫離自己的掌控,甚至最後可能引火燒身,慈禧太后開始和密臣謀劃重新鞏固自己的權力。

很快,慈禧太后要廢掉光緒帝的傳聞傳進了光緒帝的耳朵,一時間光緒帝驚慌不已,自己的皇位來自於慈禧,現在她想要廢掉自己亦是輕而易舉。經過多番考慮,光緒帝和康有爲、譚嗣同等親信準備殊死一搏,計劃包圍頤和園並控制慈禧太后,並殺死當時太后的寵臣榮祿。爲了成功施行這個計劃,譚嗣同找到了當時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並脅迫袁世凱參與此次計劃。袁世凱表面上答應了譚嗣同,並接受了光緒帝的召見,然後乘坐火車趕到了天津,得知了慈禧太后即將重新訓政的消息。爲了防止事情敗露牽連自己,袁世凱遂向榮祿告了密。慈禧太后本來只是斥責康有爲等人亂政,當得知他們密謀對自己不利時,便下令逮捕康有爲、梁啓超等人,並將光緒皇帝軟禁於瀛臺。這一囚禁就是十年,直到後來砒霜中毒而死,也沒能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