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枕河

近期,海外央行不斷加入加息隊伍。發達經濟體中,繼英美加息之後,歐央行選擇跟進的幾率較大。此外,巴西等多個新興經濟體央行也相繼宣佈加息。

和以往相比,此次海外加息潮有何異同?對於全球資產配置而言,將產生何種影響?業內人士認爲,部分新興市場資產存在潛在風險因素,需要引起投資者的警惕。

海外央行頻頻加息

美聯儲在5月議息會議上宣佈加息50基點,這是其2000年以來單次加息幅度首次達到50基點。同月,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提高25基點至1%,爲2009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這也是英國央行自去年12月以來第四次加息。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發達經濟體央行也紛紛宣佈加息。

根據最新消息,歐洲央行的加息週期漸近。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週表示,歐洲央行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初結束購債,隨後數週內就會決定加息。

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也頻頻加息。在美聯儲加息後,多家海灣地區的央行跟隨加息。巴西央行5月宣佈加息100基點至12.75%,爲年內第3次加息,利率水平上升至2017年以來新高。馬來西亞央行同月加息,將隔夜政策利率上調25基點至2%。

高盛分析師預測,亞洲多個新興經濟體即將加息。面對通脹水平日益走高,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央行持續承壓,加息預期漸趨升溫。

部分資產或受影響

市場人士指出,與以往相比,此輪海外加息潮有四大特點,投資者需警惕部分資產受到衝擊。

首先,此輪加息潮具有普遍性。在美聯儲近期加息前後,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多個發達經濟體央行跟進,部分新興經濟體央行也跟隨加息或表示即將加息。其次,與以往進入經濟復甦週期後再加息不同,當前海外央行加息更多是因爲通脹水平大幅上升。第三,此次海外央行加息面臨衆多不確定性因素。高通脹率、供應鏈瓶頸、地緣局勢緊張、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酵等因素,很難用傳統的經濟理論衡量,這也給各經濟體制定貨幣政策帶來不少變數。第四,未來這些加息舉措面臨的變數較大,部分經濟體存在經濟衰退的可能,這導致多家央行存在不得不調整政策的可能。

展望未來,多家央行加息對於全球經濟復甦造成了負面影響,且並未從根本上抑制高物價。最終會帶來高物價、低增長的滯脹,並影響資本市場投資前景。此外,受到供需等因素影響,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供應鏈緊張情況持續。在此背景下,投資者需要防範部分與美元具有關聯性,特別是基本面較爲脆弱的新興市場資產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美國加息對新興市場影響較大,歷史上每一次美聯儲貨幣緊縮往往伴隨着新興市場的緊縮恐慌,甚至出現股債匯“三殺”局面,而且新興市場在本輪貨幣政策調整週期中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不過,中國經濟的內在韌性會抵消美聯儲等因素的外溢性影響。對港股來說,未來的投資機會將增多。“我們的研究表明,過去40年裏,美聯儲六輪加息,港股市場有五次表現正面,漲幅甚至領先全球股指。邏輯很簡單,香港市場以港元標價,將明顯受益於美元升值;港股同時以中國資產爲承載,將同時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程實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