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身为父母,肯定是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但你能保证,你认为的“最好”就一定是对的吗?

文章开头我想做个测试,下面有三类父母,请广大读者用你们的经验识别一下,哪一类才是你认为的理想父母:

第一类父母是孩子的学习陪伴者

他们格外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在意孩子考试考了什么分,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知识。他们以孩子将来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为目标,并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

为此他们会格外注意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会根据孩子在科目上的优劣报对应的补习班,会跟孩子一起分析错题,教孩子学习方法甚至时间管理技巧。

第二类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品格培养

因为他们认为,相比学习,孩子的能力更重要。比如专注力、比如社交能力,再比如创造力。能力可以带动学习。

因此,他们不是很在意孩子一时的成绩,所以会给孩子报绘画、音乐等课外班,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会督促孩子体育锻炼,希望孩子能在运动中磨炼出不怕吃苦的品格。

第三类父母很佛系

他们对孩子似乎没什么要求,觉得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没必要和其他人比。孩子只要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了。

他们觉得,孩子的人生该由孩子自己去创造,父母顶多是在孩子年幼时给足安全感,其它的主要靠孩子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中,这样的父母对待孩子奉行“平等”原则,孩子想要做什么,只要保证安全,就由着他们去做。即便做错了,也不责不罚,由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你觉得这三种父母,哪种父母最负责?又是哪种才算是理想父母呢?

第一种和第二种是不是很难分出优劣?或者说,看起来好像第二种比第一种强一些,但第三种绝对不是优秀父母?

其实,第三种才是真正懂教育、会教育的父母,因为他们抓住了养育核心。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曾在书中说,育儿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其次是“怎么做”,然后才是“做什么”。

而影响孩子成长的为什么,怎么做和做什么,则来自以下图表:

根据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依恋模式”(安全感是否充足)和“自我观念”(是高自尊还是低自尊)是核心模型,最重要;而孩子的抗挫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则是孩子不同个性的体现;最外层的是孩子的成绩。

这三层中,里层决定外层,外层是里层的显现。越靠核心的部分,越重要。

由此可见,哪怕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再好,如果他性格不够坚毅,也不一定能一直优秀到底。而性格坚毅、成绩又好的孩子,如果内核中安全感是不足的,同时又很自卑,那他将来长大成人之后,需要修复的东西会更多。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所说的三种父母,很显然,第一种父母最在意的是孩子的成绩,而这恰恰排在图表最外层;第二种父母重视孩子的能力,这排在图表中间层;第三种父母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培养,这恰恰是在最里层。

这样一对比,高下立现。

这对我们育儿有什么启发呢?

能帮我们理清育儿中,什么才是关键点,什么又是伪重点。

我们常常盯着孩子的学习,以为帮孩子把学习搞好就万事大吉,却忘了孩子的品格培养甚至比学习更重要,甚至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但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也还不够,孩子的底层内核是安全感和高自尊。拥有这两种精神内核的孩子,才会拥有抗挫力、创造性等等一系列可贵品质。

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原则,人只有满足最底层的需求,才有可能发展更高一层的需求。若底层需求不能被满足,则发展上层能力如同空中楼阁一样。

从儿童情绪营养需求金字塔中可以看出,最底层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有了它,才能发展出一系列抗挫力、遵守规则、自信等其它能力,进而转化为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习。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