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阻斷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大流行,中國各城市採取了較爲嚴格的防疫措施,給經濟帶來了新的變數。多位從業人士感受到其所在銀行對於新增貸款的態度更趨審慎,行業資產質量壓力依然不小。

自2020年初至今,新冠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但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及其帶來的不確定性仍讓人難以忽視。“今年銀行的風控壓力可能還要超過2020年。”一位東南地區城商行風控人士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直言。

從賬面數據來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指標呈現出較大分化,主要表現爲:個別行業(如房地產)不良率明顯抬頭;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基本保持穩中向好,但部分非上市中小行則出現一定程度的風險暴露。

展望2022年,房地產行業等個別大戶潛在的資產劣化風險仍是銀行重點關注的對象,而在疫情加速數字化轉型趨勢下,數字化的風控能力建設成爲現階段銀行重點投入的領域。

此外,一些銀行從業人士也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露了對中小企業不良風險的擔憂:部分中小企業受到防疫措施的影響,償債能力減弱,還可能出現風險傳導。不過,券商中國記者也向多家銀行處瞭解到,爲防止中小企業因疫情短期因素出現資金困難,銀行業也在通過延期、展期、再貸款等多途徑爲其“輸血”,積極紓困。

風控壓力不減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梳理42家A股上市銀行2021年度報告發現,36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指標改善,較上年末下降2-47bp不等;5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分別爲青農商行、西安銀行、浙商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分別增加30bp、14bp、11bp、3bp、3bp;另有南京銀行年末不良貸款率與上年持平。

再看今年一季度的情況,上市銀行財報顯示,不良指標繼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具體而言,A股42家上市銀行中,27家銀行不良率呈現下降,僅貴陽銀行、蘭州銀行、招商銀行3家銀行不良率較上年末微升,其餘銀行則與上年末持平。

與上市銀行普遍呈現不良指標改善的情況相比,非上市銀行表現分化較大。例如,江西新建農商行、新疆天山農商行等非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均在3%以上,且2021年末較上年末上行1-21bp。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在中國銀行業佔比超八成,非上市銀行不良情況的披露細化了銀行業的信息顆粒度,但難以反映行業全貌。

“上市銀行現在的不良指標,應該跟過去兩年的‘淨表’努力和疫情初期對一些困難企業的延期、展期政策較爲寬鬆有很大關係。”一位華南地區銀行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但這不意味着銀行的資產質量壓力減小。”

招商銀行管理層也在今年業績發佈會上坦言,今年銀行業整體的經營都面臨着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銀行業的增長遇到困難,風險管理面臨也巨大的挑戰”。

從多位受訪銀行人士感受來看,今年銀行風控壓力或超往年,這是基於對外部風險形勢的判斷。“現在整個大環境還是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經濟趨勢也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就是疫情。”前述城商行風控人士認爲,“目前來看,製造業的復產復工情況還是最首要的,對經濟起着比較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一位資深大行從業人士也向券商中國記者指出,資產質量壓力一直存在,“原有的項目發展的運行過程中如果是出現了波動,不管是市場還是資金呀,都會對這個項目(貸款)有影響的,所以要時刻繃緊這個弦”。

三大風控壓力來源

從多位受訪銀行人士及多家上市銀行2021年業績發佈會來看,2022年,銀行業最爲關心的三個影響資產質量的因素包括:疫情較爲嚴重的地區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如餐飲、旅遊、服務業等;仍在持續釋放風險的房地產領域;小微企業貸潛在的劣化風險。

1

部分區域、行業挑戰加大

整體形勢之下,部分區域銀行也承壓,例如南京銀行高管層在業績發佈會上提到,進入今年二季度,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地區由於疫情管控的原因,整體形勢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除了面對國際國內的一些宏觀經濟等存在的一系列挑戰,廣大投資者近來關注的也是上海疫情,可能對長三角地區以及有可能對我們銀行所帶來的一些挑戰。”南京銀行高管層坦言,除了北京分行以外,該行其他的分行都在長三角地區,也在積極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來投身防疫與抗疫支持。

受疫情封控措施升級的影響,無論是企業還是銀行,許多業務的正常運營與拓展受到影響。華東區某區域銀行從業者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此情形下,企業的的盈利規模與經營狀況都會受到打擊,相應地償債能力也會降低,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惡化容易出現傳導之勢。

“不同地區的銀行肯定有明顯差異,如果貸款方向以服務業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爲主,或者一些政府當時看好的項目中途如果改變的話,後續肯定要受影響的。”前述大行從業人士表示。

他認爲,與疫情最初爆發以來的情況一致,今年的風險質量可能會主要是來自於新興產業和服務行業領域,比如旅遊、外貿等產品項目比較單一的領域與行業。

2

房地產仍爲主陣地

受個別房企出險波及,國、股銀行對公房地產業貸款不良明顯抬頭。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上市銀行2021年年報發現,國有銀行中,2021年末,工、農、中、建四大行對公房貸不良率出現37-247BP不等的上行;股份制行對公房貸不良率更是全部增長。

其中,2021年末,工商銀行對公房貸不良抬頭程度位居國有行首位,不良率從2020年末的2.32%增至去年末的4.79%;股份制行中,中信銀行對公房貸不良率最高,爲3.63%,較上年末增加28個BP,民生銀行不良率抬頭最爲顯著,較上年末增加197BP至2.66%。

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個別風險大戶貸款劣變”。民生銀行行副行長石傑在該行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21年下半年來,該行房地產行業前期累積的風險開始顯現,“部分高槓杆的房企出現了資金鍊問題,我行房地產業務資產質量承壓”。

多位銀行人士均認同,目前房地產行業仍處於風險上升和風險釋放階段,銀行業的房地產業務資產質量還會繼續承壓,“至於該行業何時見頂,要密切關注一手、二手市場端的銷售數據變化”。

“因爲對公房地產項目其實是閉環模式,也就是貸款投向和還款來源都是一個項目,這樣項目的資金流動起來就靠銷售端回款。”一位銀行人士表示。

當前多地呈現對房地產政策鬆綁之勢,但房地產行業區域性的“冷暖”差異較大。“在現在房市整體比較蕭條的環境下,不同房企差異還是比較明顯,一線城市和一些地理位置佔優的項目回暖肯定比較快,可是很多中西部城市本身去化能力就比較弱,現在大家避險心理也比較重,還是有很多房企回款困難。”前述銀行人士表示。

當談到今年風控壓力最大、資產惡化趨勢最爲明顯的領域時,前述銀行風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指出,房地產行業仍然是主陣地。“有關於頭部房地產企業實際違約狀態的事情一直在被曝出,房地產行業也比較受到關注。”該人士進一步表示,“不僅是頭部房企,連中小投資商可能在一線城市的一些項目超紅火的,但也會因爲自身的現金流問題,導致逾期、進而發展成不良。”

3

小微業務受衝擊

“現在資產劣化壓力比較大的,還有很多來自於近幾年推行的小微企業貸款。”華東地區某銀行一線人員向券商中國記者坦言,小微企業服務方向比較單一,有抗風險能力弱的隱患,“所以就很容易出現不良,這種情況再加上疫情和封閉呀,產品再賣不出去,這都這是一種毀滅性打擊”。

“一些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與社會面情況緊密相連,受到外部經濟環境和疫情影響也較大。”前述銀行風控人士也表示,“而且這部分企業貸款和零售貸款是聯動的,比如一些小企業主還有個人經營貸,他生意不好的話,兩頭都換不上”。

但前述華東銀行人士認爲,扶持小微企業不僅符合政府倡導,銀行也要積極承擔支持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事實上,中小微企業作爲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受到疫情反覆的影響難以完全投入復產復工,爲這類企業紓困已成爲當務之急。

近期,監管層也在不斷出臺相關引導政策。5月13日,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繼續保持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引導大型銀行努力提升小微企業首貸戶比重,合理調整小微企業貸款結構,“大型銀行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要達到1.6萬億元,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業法人首貸戶數量要高於上年”。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6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8504億元,增幅13.1%。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1%,較2021年平均利率下降0.1個百分點。一季度累計新增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9.1萬戶,較去年同期多增2萬戶。

此外,監管繼續鼓勵銀行做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接續,助力穩就業。有關部門負責人明確表示,要進一步推廣“隨借隨還”模式,主動跟進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統籌考慮展期、重組等手段,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協商貸款還本付息方式。

就在今年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佈“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進一步延至今年底”。

長三角地區某區域性銀行人士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倡導爲企業紓困將是業內普惠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也希望企業能夠藉助銀行提供的資金實現自身良性發展與運營,加快復甦。

數字化投入必要性凸顯

原本隨着科技、非現金交易加速發展以及零售轉型的結構性變化,銀行業近幾年都在卯勁推動數字化轉型,而受疫情影響,非接觸式的金融服務更進一步催化了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在此情形下數字化風控的重要性也越發顯得重要起來。

在以往傳統的風險管理流程中,常常佔用大量的資源且效果也無法得到很大的保障。不論是從全球性銀行還是地區性銀行來看,在覈心風險領域的損失與罰款也會令銀行深陷輿論以及處罰的“漩渦”。

從剛剛落幕的“年報季”中不難看到,各家銀行也在年報中積極進行數字化風控賦能情況的彙報,比如在資產質量的把控中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化手段,提高風控效率。在金融科技賦能下,流程、決策、監控以及預警都可以趨向於自動化,由此銀行的抗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風險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確實得以強化着銀行資深風控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相較於人工開展的數據收集、授信以及歸檔,數字化風控大幅減少流程出現問題的可能性。

“數字化轉型主要體現在風控體系建設上,特別是量化風控的手段方面,這幾年提升比較明顯,比如說我們的智能評級、智能預警和智能貸後。”招行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不少銀行開始強調要全面深化數字化技術在風控領域的應用,例如南京銀行在年報中立下的目標是:將繼續在各個領域深化科技應用數字化的轉型,來進一步提升風險全過程的管理能力,以此來保障戰略轉型;光大銀行高管也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大力推動風險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同時推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全面強化“新三大風險”管理。

“在未來,銀行需要加大數字化投入。”華東區某股份行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一旦數字化技術引進或者運用的方法得到,那麼就會極大提高效率,“風控的數字化轉型在降本方面會成效顯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