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毛澤東同志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根據毛澤東身邊的衛士回憶說,毛澤東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很難受,快叫醫生來!”

圖:毛澤東去世

除此之外,毛澤東沒有留下任何遺書,也沒有向任何人交代遺言。對於身後事,毛澤東是不是沒有一點交代呢?並不是的,毛澤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吳旭君說過:

等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裏餵魚。至於爲什麼要這麼做,毛澤東解釋說自己一生愛喫魚,現在就讓魚兒也把他喫了。後來爲什麼沒火化呢?

1976年9月9日——9月10日,防腐、理髮和化妝

9月8日晚上,華國鋒正在人民大會堂宴請外國元首。突然,他接到了毛澤東病危的消息。等他趕到中南海時,毛澤東已經停止了呼吸。

1976年7月28日,因爲唐山大地震,毛澤東被轉移到了中南海的202號房間,毛澤東後來也是在202號房間去世的。這棟房間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用來休息,一部分用來辦公。

毛澤東去世後,華國鋒在202號房間召開會議,商討治喪事宜。開會時,主要討論三件事:

第一,如何處理毛澤東的身後事?第二,如何處理毛澤東的遺體?第三,是否應該邀請外國代表團來京弔唁。

會議上,因各方立場不同,遲遲未能解決上述三個問題。儘管如此,會議結束時還是達成了一個共識——先保護好毛澤東的遺體。

爲了更好的保護毛澤東的遺體,中央成立了一個由16人組成的小組,名爲“國務院第九辦公室”。當時,既沒有第七辦公室,也沒有第八辦公室,之所以叫第九,大概是因爲毛澤東去世於9月9號。

圖:毛澤東去世時,前來弔唁的羣衆

經過“第九辦公室”的決定,要求時任衛生部部長的劉湘屏擔負毛澤東遺體的保護工作。接到任務後,劉湘屏馬不停蹄地趕到百萬莊一帶的抗震棚中,找到了在這裏抗震救災的徐靜。

防腐:徐靜是中國醫科院中形態學的專家,曾留學蘇聯,獲得博士學位。蘇聯留學期間,徐靜便了解過列寧遺體保存的工作。

接到徐靜,劉湘屏又趕緊回到中南海,見到了在這裏等候多時的汪東興。汪東興對兩人說:“爲了讓全國各族人民瞻仰到毛主席的遺容,需要對主席的遺體進行保護,大約15天左右。”

在毛澤東的臥室中,徐靜見到了躺在牀上的毛澤東。此時,他被一條白色的毛巾被從頭蓋到腳。走進牀邊,徐靜拉開一個被角,仔細地觀察毛澤東。

她發現,毛澤東皮膚並無損傷,既無磕碰,也無褥瘡。摸了一下皮膚,活動了一下關節後,徐靜又重新將毛巾被蓋了起來。

當晚註定是個無眠夜,劉湘屏和徐靜從中南海回到中國醫科院中,又與醫院中的多位專家協商,連夜趕製出了一項遺體保存計劃,並在第二天上午九點鐘向華國鋒做了彙報。彙報時,徐靜說出了他們的擔憂:

“以前的遺體保存,只是要求不腐爛,對皮膚顏色、面容和體態都沒要求。但是這次不一樣,爲了讓羣衆瞻仰,必須要做到栩栩如生……”

雖然有擔憂,但是徐靜還是保證,一定盡最大的努力。

徐靜發現,中南海202號房間的衛生間空間大,還有上下水的地方,經過消毒處理後,便將202號房間的衛生間,作爲遺體處理的第一站。

圖:毛澤東去世

剛開始,他們就遇到了一個問題,應該讓毛澤東的手以什麼的姿勢擺放?

在蘇聯,列寧的手被交叉放在胸前。經過請示,最後決定還是按中國人的傳統,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隨後,防腐工作一直持續到9月10號晚上。

當天下午,紅都服裝廠的師傅還送來了兩件制服。一套深灰色,一套淺灰色,最後選擇了毛澤東生前最愛的淺灰色。

理髮:理髮師周福明再三懇求,希望能夠爲毛澤東理一次頭髮。毛澤東去世前,已經兩三個月沒有理過發。生病期間,是醫用人員用手推子隨便推推。

周福明跟隨毛澤東17年,爲毛澤東理髮17年。他後來回憶說,這一次理髮,是17年來中最累的一次,也是最難過的一次。整個過程中,周福明跪在毛澤東身前,爲他理完了發。

化妝:理完髮後,組織上又叫來北京醫院病理科的馬燕龍技師,爲毛澤東做了細緻的化妝。進去前,有位同給了他一張毛澤東生前會見尼克松時的照片,並要求按照照片爲毛澤東化妝。

強壓着心中的悲痛,馬燕龍用一個多小時才整理完毛澤東的遺容。

1976年9月11日凌晨3時,第1次轉移毛澤東的遺體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的消息傳到北京南二環的汽車修理四廠後。工廠裏面的工人悲痛萬分,正當他們忙着悼念毛澤東時,上級突然下達命令:

將唐山大地震期間,爲毛澤東提供辦公和醫療用的醫療車,在追悼會之前,改成一輛具有遺體保護功能的靈車。

接到任務後,汽車修理四廠的2000多名員工含着熱淚,向組織請願,要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經過嚴格選拔,從2000多名工人當中,挑選了幾十名經驗豐富的技師,投入到改造工作中。

圖: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根據當時的決定,毛澤東的遺體將會在9月11日到9月17日時,於人民大會堂接受羣衆弔唁瞻仰。接到任務時,距離9月11號只剩下兩天時間。

9月份的北京,天氣非常熱。醫療車的空間有限,裏面又悶又熱。爲了加快工作進程,幾十個人輪流上車。

當時不僅天氣熱,距離唐山大地震剛剛一個月。爲了保險起見,四廠的工人在車間的空地上放了一個倒立的啤酒瓶。不知怎麼的,酒瓶突然倒了。

瓶子倒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往外衝,大家全都護在靈車旁邊,生怕有東西砸到靈車。後來爲了保險起見,又在空地上搭了一個棚子,把靈車推到棚子中工作。

靈車改造完成後,試車的時候發現汽車空調口有輕微的雜音。工人們都說:“不行,一定要讓他老人家安靜的離開。”又將整輛車的風道全部拆掉,重新安裝。

9月10號晚上,靈車終於被趕製出來了。

9月11號凌晨,靈車開到了中南海。此時,202號房間燈火通明,這裏站着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和汪東興等人……

9月11號凌晨3點,毛澤東生前的衛士陳長江組織了8個人,用一副擔架,將毛澤東的遺體從202號的衛生間內擡出,放在了一輛平板推車上,推着小車,將毛澤東的遺體送到了靈車上。

爲了防止行車中出現意外,陳長江和衛生部的專家坐在毛澤東遺體的兩側,小心地呵護着毛澤東的遺體。

當時,護送毛澤東遺體的車隊和毛澤東生前外出是一樣。前衛車中坐了6個人,後衛車中坐着6個人,中間就是靈車。黑綢子製成的黑花墜在車前,整個後車門是打開的。

靈車從中南海西門出發,經府右街、長安街緩緩地向人民大會堂移動。道路兩邊,5步一崗、十步一哨,異常嚴肅。

就這樣,毛澤東的遺體從202號房間被轉移到了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過去幾天,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忙碌異常,他們忙着解決另外一件事——如何確保毛澤東的遺體在人民大會堂內的安全?

根據遺體保存經驗,氣溫越低,保持得越好。因此,工作人員打開了人民大會堂所有的風冷設備。炎熱的9月,人民大會堂內的溫度卻低到穿大衣還覺得冷。

圖:毛澤東去世

後來有人說,這麼冷,那些弔唁的老同志能受得了嗎?另外,如果人多的話,屋內溫度肯定會升高,不利於保護。這纔想到用玻璃罩罩住毛澤東的遺體。

最後,這個任務落在了韓伯平的身上。短短三天時間,讓他去哪找玻璃罩呢?有人說:“1925年時,蘇聯曾給孫中山先生送過一個水晶棺,看看還在不在!”

得知消息後,韓伯平帶人趕到碧雲寺,找到了蘇聯當年送來的水晶棺,發現不能用,只好再想其他辦法。

經過多方努力,決定讓北京的一個生產有機玻璃板的廠子,臨時趕製有機玻璃罩。

這是一個小廠子,生產出來的玻璃最長不過1.6米。而毛澤東1米8多,想要放置毛澤東的遺體,玻璃罩最起碼得2.2米長。

北京這家玻璃廠的工人含着熱淚,將短板粘成長板。又畫了十幾個小時,趕製出了有機玻璃罩。

考慮到遺體的保護,還要求玻璃罩內沒有氧氣。接到這個任務的是北京氧氣廠和化工系統,他們在有機玻璃棺內充入了惰性氣體——氮氣,達到了無氧的要求。

但是,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降溫。爲了實現這一目的,組織上請來了多名專家和北京各大製冷機械廠的工人。先是討論出了一種液體介質、氣體介質混合的降溫方式。

經實驗發現,這種方式確實有顯著的降溫效果,但是極不穩定。後來又和半導體專家一起研討,製造出了一套用半導體制冷降溫的設備,這才讓有機玻璃罩內的溫度保持在穩定的7~8度之間。

弔唁活動一直持續到9月17號,前後有30萬人趕到人民大會堂。弔唁活動結束後,又該如何保存毛澤東的遺體呢?

1976年9月20日凌晨4時,第2次轉移毛澤東的遺體

9月17日,弔唁活動結束後。汪東興和張耀祠找到毛澤東生前的衛士陳長江等人說:

“中央決定要建毛主席紀念堂,之後將毛主席的遺體放在那裏。但是,紀念堂要一年才能建成。在這期間,毛主席的遺體就由你們一中隊負責保護。”

原來在悼念期間,組織上選了一處醫院的地下室,將地下室作爲毛澤東遺體的保護室。後來,這處地下室被稱作是“769”保護室。就這樣,毛澤東的遺體迎來了第2次的祕密轉移。

圖:毛澤東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9月20日凌晨3點50分,在毛澤東生前衛士的護送下,毛澤東的遺體被轉移到了769保護室。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保護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

值班人員由兩批人組成,一批是毛澤東生前的警衛員,一批是負責遺體保護的醫務人員。

從地下室大門到769保護室,足足設立了四道崗哨。醫護組兩人一班,每天對毛澤東的遺體認真觀察,一天一報。

在769保護室外,還有三項工作在同時進行。

第一項工作:如何保護好毛澤東的遺體經過專業人員長時間的討論實驗,最後確定了液態和氣態結合的方法。瞻仰時在氣態中,非瞻仰時在液態中。平時在氣態中,一年一度的保護時在液態中。

第二項工作:建造人民大會堂正如前文所說,爲了供後人紀念和瞻仰毛主席,中央決定修建毛主席紀念堂。

建造初期,本準備建造一座陵墓。考慮到陵墓是封建皇帝住的,而且陰森壓抑。經過權衡決定,應該建一所既莊嚴肅穆又開朗親切的紀念所。

1976年10月8日,中央通過了建立毛主席紀念堂的決定。在這之後,陵墓設計組改名爲紀念堂設計組。

爲了建好紀念堂,中央發動全國建築師一起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前後設計方案多達600多個。經過一週的激烈討論,第一輪總結了三個方案,上報中央審批。

建造方案是有了,紀念堂選址卻成了難題。

有人說拆掉天安門北側的端門,把紀念堂放在這裏。但是這樣一來,故宮的完整性就被破壞了。

有人說在景山半山腰掏個洞,把毛主席紀念堂建在景山半山腰上。但是景山路窄,而且正對筒子河,參觀的人根本站不開。當然也有人說建在香山,結果因爲路遠,放棄了這種選擇。

圖:毛澤東紀念堂羅成之後

經過多方討論,最後把地址選在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南的位置。設計師們說:

毛主席身軀偉大,江河湖泊都容不下他,三山五嶽也載不起他,只有讓他安臥在人民羣衆中,纔是最合適的。

地址選好了,設計方案通過了,隨之也開始動工了。

當時的機械設備少,建造毛主席紀念堂的過程就是靠人海戰術。就連毛澤東的兒子毛岸青、兒媳邵華、孫子毛新宇,甚至溥儀的弟弟溥傑都來幹活。

第三項工作:建造水晶棺1976年9月12號,也就是毛澤東去世後第3天。東海縣突然迎來了一位來自北京的特使,這位特使帶着特殊的任務,要求東海縣迅速調出一批天然水晶,爲毛主席製造水晶棺。

當時,東海縣以盛產優質水晶而著名。但是每次產出後,都被各地搶購一空。爲了完成重要的任務,只能現採、現煉。

採礦難!毛澤東水晶棺的質量要求高,每平方米不能出現兩個氣泡。爲了尋找合適的原材料,清湖公社每天動員1000多人,終於在茫茫石山中找到了一顆400多公斤的水晶。

煉製難!根據研究,需要煉製廠煉製出2米長,1米寬,0.08米厚的水晶大板。天然界中很難找到這麼標準的大板。沒辦法,只能用小水晶板焊接。

爲毛澤東焊造水晶棺的任務,分別交給了北京602工廠、上海新滬玻璃廠以及錦州155廠這三家工廠承擔。

經過統計計算,北京602工廠熔鍊25.2噸水晶,上海新滬玻璃廠熔鍊5噸水晶,錦州155廠熔鍊5噸水晶,累計35.2噸。經過煉製,水晶棺的純度達到了99.9999%。

水晶棺製造出來後,還需要進行光學處理,以達到從外面看毛澤東的臉部不變形、不變色的要求。爲了達到這一要求,還採用了鍍膜手段。

圖:爲毛澤東紀念堂建造雕塑

1977年8月初,經過這一年的努力,終於打造出來了合格的水晶棺。另外一邊,毛主席紀念堂也順利完工。

1977年8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水晶棺運抵北京紀念堂。負責總研製的北京玻璃廠603分廠,挑選了幾十名身高1米8的小夥子來抬棺。

因爲水晶棺非常重,工人們只能用滾木推着水晶棺到達紀念堂的臺階前。然後又召集百十個人工,前後倒手,纔將水晶棺推進紀念堂大廳。

1977年8月20日凌晨1時20分,第三次轉移毛澤東的遺體

1977年8月20日,769地下室迎來了很多領導。守衛在這裏的陳長江等人接到命令,今天將毛主席的遺體轉移到紀念堂。過去一年,陳長江等人與世隔絕,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接到命令後,警衛員穿上防毒面具走進769內,將毛澤東的遺體抬上靈車。陳長江後來回憶說:“自1950年來到中央警衛團,跟隨毛澤東長達27年。離開他時,真想放聲大哭一場。”

現如今,當我們在瞻仰毛澤東的遺容時。有人認爲毛澤東的遺容是化過妝的,其實並非如此。因爲不管是什麼樣的化妝品,時間長了都會造成腐蝕。

很多人之所以感覺毛澤東的遺容比較光滑,是因爲有特殊的光,照在毛澤東的面部,從而達到了一種顯得很真實的視覺效果。

截止到目前,毛澤東的遺體仍然保存的非常好。經測量,毛澤東去世一週年時,身高爲1.78米,僅比生前縮短了幾釐米。

圖:晚年時的毛澤東

專家也說,根據現在的技術,再保存個一兩百年都沒有問題。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