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藝真

疫情之下,多家外資金融機構於近日表示,隨着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繼續投資拓展在華業務,中國是其最爲重要的市場之一。

作爲我國9家外資控股券商之一,接近高盛的人士表示,該投資銀行對中國市場的中長期規劃不受疫情影響。

高盛稱,去年拿到高盛高華100%控股權亦是在中國加大布局的重要契機;高盛相關人士此前表示,股權收購完畢之後,高盛的展業肯定是全方位的。

5月10日,高盛集團宣佈任命E.G.Morse爲中國聯席主管兼中國全球市場部主管,常駐上海。該崗位爲高盛新設崗位,E.G.Morse將負責拓展高盛全球市場部在華客戶業務和產品方案。

高盛於3月31日發佈在華招聘啓事在滬新增近50個職位;此外,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不含海外招聘,高盛已先後向中國內地派駐員工約50人次。

除高盛以外,4月20日,摩根大通在其官方網站發佈招聘啓事,其中有半數以上是上海分部的職位,招聘的重點是科技和金融複合型人才。

談及疫情對業務可能帶來的變化,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及環球企業銀行中國區總裁黃健表示,新冠疫情進一步催化了金融業的業務轉型,變化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科技賦能,二是繼續提升自身業務的韌性。

具體而言,黃健表示,疫情的發展再次強化了摩根大通一直以來的業務戰略——打造全天候的數字化服務、儘可能少的紙質或人工流程。“在最近幾年,摩根大通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120億美元左右,其中有相當部分流向了金融新科技。我們希望摩根大通是一家金融公司,同時也是一家技術公司。”

除了持續的數字化轉型以外,黃健稱,如何繼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包括信用風險、網絡安全等)、持續吸引優秀的人才、重視員工福祉來提高勞動力的韌性都是接下來值得深入思考以及不斷做出相應調整的環節。

“隨着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以及後疫情時代全球經貿的逐漸恢復,中國在外資金融機構發展藍圖中仍然將佔據重要的席位。對摩根大通和我們的許多客戶來說,中國是最爲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不認爲,有任何一家外資金融機構會說自己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業務拓展。相反,隨着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演變,市場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摩根大通來說,需要持續投入,不斷打造無法替代的一流產品、服務及平臺。”黃健說。

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外資控股券商的在華展業情況也備受關注。瑞信表示,目前上海各經營機構運營狀態良好。

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胡知鷙表示:“中國市場對於瑞信在全球和亞太區戰略中至關重要。對瑞信來說,中國市場蘊藏着大量機遇,我們會繼續投資拓展在華業務佈局,把握住中國金融服務市場持續對外開放的契機,並立志爲中國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此外,胡知鷙表示,隨着瑞信在華業務不斷發展,還將持續在中國廣納賢才。

瑞信稱,其長期目標是實現對瑞信證券的全資控股。瑞信證券成立於2008年,由瑞信與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設立,瑞信持股比例爲51%;2020年6月,在完成註冊資本增加和變更後,瑞信成爲公司的控股股東,並於2021年6月正式更名爲瑞信證券。

從在華投資業務來看,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伍澤恩 (John William Huia Woods)於近日表示,中央政治局以非常公開透明的方式公佈國內投資議程,以及與美國監管機構進行進一步溝通表明,市場情緒必然沒有被忽視。“這基本上是我們超配中國股票的投資依據,我們認爲,當下雖有新冠疫情衝擊,但這一策略在目前依然穩如磐石。”

此外,還有知名外資金融機構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公司業務運轉正常,但坐落上海浦東的辦公室因疫情還未開放,未能正常復工。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希望政府予以解決跨區復工、減免社保繳費的政策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