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早上七点,吴子锋和陈勇两人从上海起帆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宿舍,来到公司集中核酸采样点。不同以往的是,今天的他们首次“持证上岗”,成为一名核酸采样人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金山区获悉,前几天,包括吴、陈两人在内的51位张堰工业园区企业志愿者参加了核酸采样培训,经过实践和理论双重考试,最终获得了“核酸采样资格证”。

“这次张堰镇共有5位社会志愿者、51位企业志愿者、6位教育系统志愿者参与培训,大家都成功取得了资格证。”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穆怀典说道,“吴子锋和陈勇是我镇首批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的志愿者,如果顺利,其他志愿者后续也会投入到企业核酸采样常态化工作中。”

据介绍,此次培训由金山区卫健委组织,各街镇卫生中心落实,主要目的是在企业相继复工复产的情况下,解决医务人员紧缺难题,同时降低员工外出核酸采样的时间成本和风险,实现员工48小时核酸检测常态化。

“当时公司问我,愿不愿意参加这个培训,我愿意,就去了。”陈勇搓着手,等待着采样正式开始,“我和吴哥不同,他是我们的厂医,而我不会。我只有这两个月被采样的经历,一些专业的知识是不懂的。采样是个有风险的事儿,因为不会,我学得更认真,要对自己、对同事负责。”

据金山区介绍,培训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各有考核。理论课主要是金山区疾控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医务人员录制的教学视频及课件,考核方式是金山区卫健委统一提供的题库;实践课是一对三现场教学防护用品穿脱、采样工作防控要求、七步消毒法等内容,考核方法是根据标准评价志愿者的操作。 医务人员现场指导员工穿脱防护服 

“他们后续就是各点位的点位长了,所以他们还需要了解其他环节的知识点,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他们要有能力解决。采样只是他们的主要工作。”穆怀典说。

早上七点半,核酸采样正式开始。现场除了吴、陈两人,还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康黎医学检验所的五位医务人员,协助这两位“新人”完成此次核酸采样。吴、陈两人负责一个点位,轮流为同事进行采样,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步,虽然刚开始不如医务人员流畅高效,但临到结束,已经显出专业的样子。

“我和小陈一共采了150个左右。人数不多,但是比我想象中累,手酸,到后来都快抬不起来了。”吴子锋笑道,“但是满足,有使命感,有成就感。我下次要做得更好。”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起帆员工依次排队登记采样,不到1小时已完成1000余人的采样。

“目前看来,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对职工开展核酸采样,这一方法是可行的,那么其他志愿者也会相继‘上岗’。”张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张堰正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后续会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