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稱印度執法機構搞極端脅迫 外交部回應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秦海清

來源/豹變(ID:baobiannews)

2021年12月21日中午,連個招呼也沒有,印度稅務部門“突襲”OPPO印度的辦公室,連續三四天,OPPO印度的員工被要求待在辦公室協助查賬,他們的通訊工具被監控。一位經歷此事的Realme印度(同屬OPPO體系)員工告訴《豹變》,“此後陸陸續續小規模的檢查還有過幾次。”

同一天被查的還有小米,而且力度頗大,印度方面還搜查了小米的工廠、倉庫,甚至高管住所等地。不久後,印度財政部指控小米印度逃稅,並追繳65.3億盧比稅款。

進入2022年,印度有關部門持續對小米進行調查,就在4月末,印度執法局又以涉嫌非法回款爲由,凍結小米印度555.1億盧比資金,後因小米起訴而暫緩凍結。目前小米印度可以向離岸實體付款,但不包括特許權使用費。

這些只是中國手機廠商近年來在印度遭遇複雜局面的一些局部切片

2020年6月15日,中印加勒萬河谷地區衝突後,印度多次封禁中國互聯網公司。中資企業在印度的未來不禁令人擔憂。過去中國手機廠商們在印度“攻城略地”,收穫頗豐,複雜局面下會如何演變?

中國廠商“機戰”印度八年

2017年3月,雷軍在微博上發了一段文字:紅米Note4X成了印度最熱銷的手機,配圖是自己和印度總理莫迪的合影。

那是小米在印度的高光時刻。

2017年,也是整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高光時刻。從2014年國內手機市場一片紅海後,不少中國廠商們把視線放到了印度,先行者金立、酷派、聯想、中興,後發者小米、OPPO、VIVO以及華爲、魅族、樂視等,不約而同西進,那裏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之一,有着超過10億的人口規模,正處於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歷史機遇期,市場巨大。

“雖然市場還處在早期,但局面已經比較混亂”,當時負責OPPO印度品牌冷啓動工作的Johnson對《豹變》說,中國廠商、印度本土品牌以及三星、蘋果等全球品牌,無不將印度定位爲核心關鍵市場。

雷軍甚至在2015年親自管理印度市場,確定了“印度優先”的海外市場戰略,終於在2017年Q4超越三星、登頂印度。乘着印度手機出貨量增速冠絕全球的東風,中國手機廠商們在印度迅速收穫。

國際數據中心(IDC)的報告顯示,自從2016年Q3以來,中國品牌始終佔據印度手機市場top5中的四席

此時的印度手機市場Top5廠商中,已經沒有印度本土廠商,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強勢格局就此形成。

印度本土品牌爲何落寞?Johnson對《豹變》分析稱,印度本土廠商多是依仗對本土市場的理解和資源,這兩點對外來品牌來說,只要下功夫,可以很快補齊。過去印度本土手機品牌的生產大部分是在中國代工,自身研發能力一般,響應天然比較慢。國外品牌,尤其是中國品牌進場後,對它就形成了巨大的戰略擠壓。

這也是三星在印度長盛不衰的原因,無論是研發、供應鏈還是產品戰略、品牌影響力,積累深厚的三星一直都是中國手機廠商們在印度最重要的對手。

然而,新冠疫情襲來,印度手機市場高增長的勢頭在2020年戛然而止。總體上看,中國品牌制霸印度的市場格局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在疫情、不確定的政策、芯片等供應鏈困境、越來越卷的“機戰”中,競爭局面變得更加複雜。

2020年,印度爆發第一波新冠疫情後,印度施行一系列封禁措施,直接導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異常慘淡。

時任小米印度負責人馬努,在社交媒體直言“(2020年)4月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個月”,在過去20多年間,第一次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成爲印度第一,因爲所有廠商的收入都是0。馬努言下之意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當月銷量零封。

IDC的報告顯示,2020年Q2,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暴跌50%,歷史前所未有,全年出貨量同比下降1.8%至1.5億部,這也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迄今唯一一次下滑。

不過,對比中國以及全球市場2020年出貨量分別下滑11.2%和5.75%的數據,印度市場的可能性仍有巨大吸引力。

從2021年開始,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迎來震盪反彈。到2022年一季度,Canalys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仍佔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名中的四席位置,其中小米排名仍是第一。

多位在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向《豹變》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當前影響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的核心因素依然是新冠疫情、供應鏈等,而非其他因素,雖然中國品牌在印度手機市場的強勢格局短期內並不會發生改變,至於未來如何演變無法判斷。

然而,海面之下的洋流動向有所變化。一季度,印度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增速未達預期,第二名三星與第一名小米在出貨量上的差距越來越小。

在充分競爭的印度手機市場裏,中國廠商們不進則退。

“外”有隱憂,查稅事件的背後

疫情制約之外,印度營商環境也在不斷收緊,大量中國互聯網公司自2020年6月後撤出印度市場,留下中國手機品牌還能制霸印度手機市場到幾時的疑問?

不過,目前中國手機廠商並沒有感覺到在當地的營商環境急轉而下。

2021年12月,印度稅務部門突擊檢查小米和OPPO,OPPO印度的區域銷售員工江興則向《豹變》表示“沒什麼影響”,“只是常規檢查,每年都會有外國企業被抽查,也不只是針對中國企業。”

此前邊境衝突引發部分印度民衆抵制中國產品,身在印度的Realme員工王洋表示,實際中,沒有感受到明顯的抵制情緒。

時任小米印度負責人馬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直言,小米在社交媒體上受到了一些抵制,但這並沒有影響銷售或需求。 

目前在中國工作的印度人傑楊對《豹變》表示,他現在使用的手機就是中國的手機品牌一加,他認爲兩國關係不是影響印度消費者的重要因素,關鍵還是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而印度本土產品現在根本無法替代中國品牌。簡而言之,印度人目前離不開中國手機。

曾經三星在中國很有市場,但2016年“電池爆炸門”後,三星手機從此在中國市場一蹶不振,但中國市場可替代三星的產品太多了。

雖然查稅事件以及印度民間情緒,並未對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售產生影響,但“印度製造”的戰略以及印度對外經貿政策的嬗變,或許將成爲中國品牌在印度市場的隱憂。

2014年,也就是在小米、OPPO、VIVO大舉進軍印度這一年,莫迪出任印度總理,隨即提出“印度製造”戰略,就像全世界流行“中國製造”一樣,印度也想成爲“全球工廠”。

爲了推進“印度製造”,2015年,印度一方面將智能手機進口關稅增加一倍,另一方面要求所有進入印度市場的手機產品,必須取得印度BIS(印度標準局)認證纔可以清關。

2017年7月,印度又施行GST新稅制,一臺售價10000盧比的手機,要繳納12%的消費稅。三年後,這一稅率又提升至18%,這意味着手機廠商的利潤會被壓縮,小米OV等隨即宣佈手機漲價。由於印度手機市場大部分都是中低端手機,消費者對價格十分敏感。

這還沒完。

2020年4月,印度修訂FDI(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要求與其接壤的國家在投資印度前,必須經過印度方面審查。針對莫迪的“印度製造”,中國手機廠商自2015年起紛紛在印度本土投資建廠,小米至今在印度建有7座工廠。

來自OPPO印度的產品戰略經理李爽告訴《豹變》,對於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本土生產,印度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但也不是強制,“就是稅高而已”。

2021年10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通知中國手機廠商,要求獲取這些手機及其組件的有關數據和細節。一位中國品牌的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印度方面摸底中國手機零部件的目的,是在爲下一步做準備。

接着就到了前面提到的印度突擊查稅事件。凡此種種不免引發擔憂,印度方面未來還將採取何種措施制約中國手機廠商。

此外,印度本土手機廠商也開始伺機行動。

印度中資手機企業協會祕書長楊述成告訴《豹變》,考慮到印度更加大力地推進“印度製造”戰略,印度本土品牌也沒有完全放棄戰場,LAVA、JIO等印度本土品牌還有一定的分量。

2020年7月,谷歌與印度信實工業集團將聯手開發新型廉價智能手機Jio的行動,可能重塑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並對中國品牌造成威脅,但根據彭博社報道,該計劃目前進展並不順利,主要是因爲疫情打斷了供應鏈,以零部件價格上漲。

楊述成向《豹變》分析,“印度製造”的整體發展戰略不會改變,中資企業在印度預計有15-20年(從2020年算起)左右的生存空間。

格局變化不在一夜之間,而是緩慢滲透”,印度中資手機企業祕書長楊述成指出,等到印度本土企業“學成歸來”,類似日韓臺資企業逐漸退出中國市場,中國手機廠商也可能失守印度。

“內戰”仍在,會有“新王”誕生嗎?

印度營商環境的多變,以及印度本土手機廠商的反制,短期內尚不能觸動中國手機制霸印度的根基,但中國品牌之間,“內戰”也沒停過。

小米至今已18個季度蟬聯印度第一,如果說誰能將小米從印度的“鐵王座”拉下來,除了三星,國內品牌們也虎視眈眈,國內新生玩家Realme也在向小米靠近。

自2018年Q2進入印度後,Realme迅速躋身Top5。特別是2021年,在小米、三星、VIVO和OPPO市場份額下行時,Realme節節攀升。

2021年第四季度,Realme也實現對三星的超越,成爲印度市場第二,與小米的市場份額只有3.2%的差距。

Realme、一加和OPPO三個品牌同屬於“歐加體系”,三個品牌各有使命。據江興介紹,OPPO當時在印度市場的策略是,一加主打高端市場,對標的是蘋果和三星;線下市場用OPPO打VIVO,而在線上則用Realme打小米。

Realme剛進入印度時,小米之外的其他品牌主要在線下競爭,而小米獨霸線上渠道。

Realme就是全面模仿小米,從ID設計到配置,你搞什麼手機我也搞,產品的策略是一致的”,江興表示,“用模仿這個詞可能不太準確,總之就是小米在印度的成功證明了它的路徑是正確的,跟隨小米的話不用擔心走錯。”

歐加體系中有一句“名言”:敢爲天下後,後中爭先。僅僅三年,Realme的確躋身印度第一梯隊。

榮耀最近的表現也不容忽視。

2022年Q1,Canalys的報告稱榮耀首次登頂中國市場第一,IDC的數據則顯示榮耀位居第二,但與排名第一的OPPO差距甚微。

自2020年11月脫離華爲至今僅僅一年多,榮耀便成爲中國市場數一數二的廠商,速度極快。現在,榮耀開始向海外進攻。早在2020年11月華爲出售榮耀手機業務時,印度媒體就報道稱這對在印度的榮耀來說是個好消息。

5月5日,榮耀CEO趙明稱,2022年榮耀將全面啓動海外市場銷售。榮耀方面向《豹變》表示,會聚焦20個左右的核心國家,覆蓋歐洲、中東、亞太和拉美等地區,至於印度市場是否包括在內,榮耀方面沒有明確透露。

對於如何穩住以及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小米方面回覆《豹變》稱,“市場排名和份額都不是唯一指標,重要的是你能給用戶提供什麼價值,給合作伙伴提供什麼價值。”

小米方面同時表示未來需要不斷提升商業效率,針對每一個海外市場做更多個性化的研發與設計,並與本地合作伙伴深入合作,拓展小米的本地網絡。

印度作爲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跟中國相比,印度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等待填補。屆時,是小米繼續捍衛印度霸主地位,還是會有“新王”誕生,亦或新的“鯰魚”攪動印度市場。

Johnson對《豹變》表示,“在印度市場走過這麼多年的中國品牌,都很了不起,也都具備應有的細緻和定力,印度智能機市場本身當前還有着冠絕全球的發展速度,市場地位的對決值得繼續觀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