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經過幾年的發展陣痛期,目前東莞新能源充電站運營已趨於平穩,特別是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增加了近2萬輛,對於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帶來利好,未來很看好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東莞安暢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刁智坤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近年來,伴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東莞市民對“樁”進小區需求日益高漲,許多鎮街出現“一樁難求”的現象。數據顯示,2020年東莞有新能源汽車3.2 萬輛,建有充電樁1.29 萬臺,目前仍存在“有車無樁、有樁無車、車少樁多、服務過剩”等車、樁發展不協調問題。如何進一步優化充電基礎設施配置,成爲東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近日,《東莞市汽車能源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發佈,其子項規劃《東莞市汽車充電設施“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1-2025 年) 》(以下簡稱《規劃》)也於同日發佈。根據《規劃》,到2025年底,東莞將建設12萬臺各類型充電樁,有效保障總量約爲22萬輛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需求。可以想見,未來幾年,東莞充電樁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發展不協調問題凸顯

截至2020 年底,東莞累計建成充電站約 500 座,換電站 3 座,已有充電設施運營企業 80多家、運營平臺超過 25 個,建成充電樁約 1.29 萬個,充電網絡覆蓋全市各鎮街(園區)。

東莞安暢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於2019年進入新能源充電樁運營行業,目前在東莞建有6座充電站,運營充電樁超100個、近200個車位。

“現有充電樁空置率高,充電樁建設面臨基建成本高、前期投入大等問題,充電基礎設施商業經營模式有待創新。”刁智坤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當前東莞面臨充電基礎設施與電動汽車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和挑戰,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出現“有車無樁、有樁無車、車少樁多、服務過剩” 現象,且充電基礎設施專業運營維護力量不足,影響電動汽車全面推廣和出行。

《規劃》也指出,在居民住宅領域,東莞平均每 4 輛私人電動汽車安裝1臺7千瓦交流慢充樁,車樁比 4:1,車多樁少現象突出,個人充電樁建設進度滯後;在公共交通服務領域,當前東莞集中式充電站的建設選址分佈不均,部分地區充電設備數量和裝機功率超出市場需求,投建不合理,電力能源利用率低。

與此同時,在東莞現有充電設施投資建設及運營主體當中,真正具有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運營主體少,不少建設運營企業存在充電設備自主管理的技術力量團隊薄弱、充電運營平臺自主管理維護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 

“目前我們充電服務主要盈利點來源於服務費,受現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影響,現有充電站的充電樁空置率比較高, 絕大多數投資及運營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刁智坤坦言,目前市場上的商業充電樁客戶主要以生產運輸車輛(網約、出租、物流等)爲主,一個充電樁每天需要覆蓋8臺新能源車輛才能實現收支持平,其中電損成本佔服務費的1/4左右。在市場不飽和的情況下,各運營商之間的市場競爭很激烈,現有的充電價格也一直上不來。

充電樁市場迎來重大利好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東莞計劃新增推廣18.8 萬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佔全市汽車銷量的 22%, 到 2025 年東莞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將達 22 萬輛。

中汽宏遠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洪安陽表示,《東莞市汽車能源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的出臺,將利好東莞新能源產業發展,隨着新能源技術愈發成熟,新能源汽車向私家車領域持續滲透,充電網絡更加普及,未來市民出行將更加方便。

充電基礎設施是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重要保障,爲此,東莞提出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建成適度超前、佈局合理、高效開放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這爲東莞充電樁市場和行業帶來重大利好。

根據《規劃》,東莞將推進私人乘用與公務領域的居民小區、單位停車場配建充電樁,社會出行領域的公共和商業停車場合建公共充電設施,交通運輸和專用車輛領域的專用或公共停車場配建充電樁,“十四五”期間,將新增建設充換電設施 10.8 萬臺,到 2025 年充電設施累計建設總量達12萬臺。

其中,東莞將推進居民住宅小區按照樁隨車走的原則建設自用充電設施,新增私人車自用樁 6.67 萬個,力爭到 2025 年,實現車樁比達 1.2:1 水平;新增公共機構充電樁 0.59 萬個,社會公共充電樁 2.84 萬個,專用充電樁 0.71 萬個。 

到2025年,東莞將形成“家庭住宅小區交流慢充樁、公共機構/商務樓宇/核心商圈綜合體交直流快慢充相結合、社會公共和城際服務區直流快充樁、公交大功率直流快充樁”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網絡,構建高效智能、佈局合理、安全便捷的城市智慧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刁智坤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應扶持政策,進一步引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並在充電樁建設、新能源充電車位專項管理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推動東莞新能源產業更好發展。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程浩 編輯:於長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