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欒立 馮小芯

[ 5月4日星巴克公佈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星巴克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3%,同店交易量下降了20%,導致中國市場單季實現收入7.4億美元,同比下降14%。 ]

近年來發展順風順水的國內咖啡行業第一次品嚐到“焦慮”的感覺。

2022年4月,新一輪疫情衝擊了中國咖啡市場的重要城市——上海。作爲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不僅是中國咖啡消費的核心市場,也是國內咖啡生豆進口、烘焙加工的樞紐,因此疫情也給國內咖啡行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更重要的是,2020年以來國內咖啡行業迎來了新一輪投資熱,大量資本湧入各類大小咖啡新消費品牌和連鎖咖啡企業,瑞幸咖啡之後國內最大的一輪咖啡“圈地運動”也正在進行之中。持續的疫情影響,讓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與日俱增。

衝擊

上海在咖啡行業之所以重要,與其在中國與世界咖啡貿易中的樞紐地位密切相關。衆多咖啡豆進口商、全球供應鏈倉庫聚集於上海,延伸出咖啡豆烘焙、加工、零售等相關產業。因此在新一輪疫情中,中國咖啡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受到衝擊,但影響程度卻有較大差異。

對於上游的咖啡豆廠商,目前更多是對疫情對整個產業鏈影響的擔憂。

雖然被封控在家,但咖啡生豆貿易平臺易咖吉的拉美商業拓展經理毛利西奧·佩雷斯(Mauricio Pérez)的工作並不輕鬆,他一直忙於協調新的海運和清關路線。因爲上海市內送貨和運輸等服務暫停,同時也無法開展咖啡進口的報關及清關業務,他準備轉道廣州等地港口,並與當地倉庫和物流展開合作。

好在5月初,情況出現了一些轉機。毛利西奧告訴記者,公司一批新到港的生豆可以清關了,目前還在走清關流程。

不過由於物流仍未完全恢復,清關後大部分生豆會先存放在保稅區。對於一些比較急需的豆子,他和同事已經聯繫到市內復工的合作倉庫接收,再找機會運送到客戶手中。

而另一家咖啡豆進口商寶榮咖啡的總經理朴忠雄卻在爲庫存的風險發愁,正常情況下,4月份朴忠雄要進口200萬~300萬美元的咖啡豆,但目前貨物還在合作的保稅區倉庫裏無法運出。

“(公司進口咖啡生豆的)清關速度較慢。雖然部分滯港費會減免,不過無法第一時間確認貨物狀況。萬一解封后發現貨物出現質量問題,如果申述時間已過,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朴忠雄表示。

更讓他擔憂的是,咖啡豆採購前需要測樣,以確定咖啡豆是否符合需求,但目前國際物流航班取消航線、海關及國內物流業務進度也較慢,這也導致產區無法及時向上海寄送樣品。而朴忠雄也在着急尋找對策,比如直接通過國外機構做杯測等。同時,儘量提前船期,並安排從其他港口入境,以避免進口延期。“去年期貨上漲後,大部分貿易商本來就保守訂貨,如今廣州和青島的庫存已經見底了。”

而位於中游的咖啡烘焙廠雖然也受到疫情衝擊,但還可以通過團購度日。

李震是一位資深咖啡烘焙師,2021年,他從北京來到上海,創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Coffee Buff,主要從事咖啡豆烘焙、銷售以及培訓,雖然目前Coffee Buff所有業務暫停,但6位員工的工資還要如數發放,多虧在朋友的幫助下,李震轉而通過小區團購銷售咖啡豆彌補損失。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4月中旬左右,他就已經把3月底烘焙的咖啡豆全都銷售掉了。

在這一輪疫情中,受傷最大的則是下游的咖啡館。

有咖啡從業者表示,4、5月本來是咖啡品牌的春季新品季,如今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還不知道6月能不能恢復正常。

雖然各家受訪連鎖咖啡館品牌對談談疫情影響的話題“諱莫如深”,但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疫情防控不能營業,咖啡館人員、房租等損失實際來得更直接,特別是剛剛在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開啓了新一輪拓店的連鎖品牌。

在2021年上半年融資時,Seesaw在全國經營着33家精品咖啡店;Manner在2021年9月初有198家門店,其中169家位於上海;M stand在2021年年初獲得融資時,只有10家店的規模。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4月11日,上述三者的門店數量均快速增長,分別爲Seesaw75家、Manner391家和M stand113家。其中,三者門店絕大部分都集中在新一線和一線城市,上海作爲咖啡核心消費市場,各家門店的數量並不在少數。同期,外資品牌中Tims咖啡的門店數量也快速增長至381家。

除此之外,門店體系相對完整的瑞幸咖啡、星巴克等在上海的門店數量也並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星巴克和瑞幸在上海的門店分別超過900家和500家。

5月4日星巴克公佈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受疫情影響,目前星巴克中國市場約三分之一門店仍臨時關閉或僅提供外送服務。星巴克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3%,同店交易量下降了20%,導致中國市場單季實現收入7.4億美元,同比下降14%。

變數

近兩年來,國內咖啡賽道正在資本的助推下變得火熱,一個又一個精品速溶咖啡新品牌和連鎖咖啡品牌在近一年裏拿到一輪甚至幾輪融資,歡呼着衝進市場。

但相比之下,連鎖咖啡賽道在此輪更受資本青睞。從2021年上半年,Manner、Seesaw、M stand等新連鎖咖啡品牌都拿到了多筆新融資,並開啓了新一輪拓店。外資品牌中,Tims咖啡,Peets咖啡、藍瓶咖啡等國際知名咖啡品牌也加快了在中國市場開店的進度,搶食咖啡市場。而上一輪連鎖咖啡品牌大規模的“圈地運動”還是在瑞幸咖啡的快速擴張期。

連鎖咖啡熱的背後是資本更看重中國現磨咖啡的市場增長潛力。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2013到2018年保持着高速發展的態勢,年複合增長率達29.5%,預計到2023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806億元,5年的複合增長率仍將達到約26%。

但從整體市場結構上看,中國咖啡市場依然以速溶咖啡爲主,但現磨咖啡的市場佔比已經從2017年的15%上升至2020年的36.5%,但相比於日本和美國市場63%和87%的比例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特別是近兩年新咖啡連鎖品牌崛起,通過咖啡的“新茶飲化”,成功取悅了更多的消費者,而且如此一來,在降低了咖啡消費門檻的同時,也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國內咖啡行業消費增容較慢的問題——因爲“沒人會拒絕一杯咖啡味的小甜水”。

但在這一輪開店計劃中,也許是爲了迴避瑞幸咖啡的優勢,類似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式的門店並不在少數。因此受制於咖啡單店坪效的天花板問題,新咖啡連鎖品牌不得不開更多的店,來進一步做大收入和估值。以Tims咖啡爲例,公開報道中,Tims曾表示計劃到2026年在中國市場開設2750家左右的門店,但其中用於外賣的“小店”TimsGo只約佔其中的兩成。

但隨着新一輪疫情的發展,包括上海在內,國內多個省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當地也採取了較爲嚴厲的防控政策,新咖啡連鎖企業的開店戰略是否會因此而調整,截至記者發稿時,多家受訪的咖啡連鎖企業均未對此做出回應。

有上海中小咖啡連鎖品牌的投資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疫情中他旗下的掛耳咖啡賣得相當不錯,但疫情下門店經營挑戰較大,這也讓他開始考慮收縮線下咖啡館業務,轉而增加家庭或便攜咖啡產品等品類的投入。

疫情之前,作爲從業者,王振東從辦公室拿回了一公斤的咖啡豆作爲“儲備糧”,但一個月過後,這些豆子已經所剩無幾。王振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來看疫情下堂食受到衝擊,復甦也會相對滯後,這對於第三空間模式的咖啡館來說會有一定的壓力,但外賣咖啡和居家消費的咖啡產品可能會迎來新的機會。而未來,如何把咖啡的體驗和增值部分從空間轉移到外賣的環節,也是連鎖咖啡品牌們要面臨的新挑戰。

CIC灼識諮詢總監張辰愷則認爲,第三空間的優勢是能把握商務人士對於咖啡和辦公的需求,具備強復購和高黏性的特點,在新疫情下的風險是抬高前期成本投入和租金、拉低坪效,預計新興咖啡品牌會更注重店型和銷售渠道的多樣化,以實現高坪效、低成本,並保證拓店速度。

但衆多新連鎖咖啡品牌要和已經完成產業鏈和全國門店佈局的咖啡行業的“價格屠夫”——瑞幸咖啡去拼外賣,如何體現自身差異和優勢也是一個新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下消費更加理性也成爲新消費領域的一大特點,在咖啡賽道也同樣有所體現。

近期青山資本剛剛完成對中式新速溶咖啡品牌花田萃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不過記者注意到,花田萃並不屬於前期資本重點關注的連鎖咖啡和精品速溶的領域,而是有茶香的“中式風味”創新速溶咖啡,更重要的是,其單價相比於精品速溶咖啡的單價更低。

青山資本投資人表示投資這一項目的原因之一是其屬於傳統速溶咖啡的升級產品,具有健康、平價、獨特風味等屬性,但又“保持了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都能經常買的價格”。而下一步,國內咖啡行業需要更豐富的產品,更合適各種消費羣體的價格體系和產品體系。

與此同時,青山資本方面也認爲,由於國內一線城市被密切關注的客戶羣和需求逐漸見頂,新精品速溶和連鎖咖啡的熱度已經逐漸變淡,疫情下,咖啡賽道依然有更多長期更值得關注的方向等待挖掘。一個行業的繁榮必然需要全產業鏈的配合,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不同背景的VC、PE以及產業、戰略投資人,逐步關注到咖啡領域更多環節的投資,包括種植、咖啡豆研發、加工生產以及下游更多的咖啡深加工製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