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17日,發改委召開5月份新聞發佈會,回應社會關心的經濟形勢問題。

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受新一輪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的超預期影響,經濟新的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此前一天,4月多項重要經濟數據發佈。工業增加值、出口、消費、固投同比增速均較前值明顯放緩,調查失業率創下自2020年3月以來最高。由此可見,疫情對經濟發展的拖累加劇,而國家統計局也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來概括經濟運行情況。

具體來看,工業生產受到影響主要來自於多個方面,市場需求不足、產銷銜接不暢、產業鏈供應鏈堵點等因素位列其中。而服務業則主要受疫情防控措施衝擊,出現了短期的、階段性的經營困境。

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怎麼統籌?當前一些地方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喫勁的關鍵階段,尤其考驗精準施策的智慧和能力。即“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比如,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嚴抓細管落實好“動態清零”政策。各地按照自身情況“對號入座”,科學施策就是精準。

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求解近憂,在於信心重拾,政策發力。首先仍是穩住市場主體的各種紓困措施,從稅費減免到各種紓困措施,從打通供應鏈到物流堵點,推動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條件下復工達產,保障改善民生,便能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當國內疫情反彈得到有力處置,各項政策靠前發力、效應逐步釋放,正常的經濟秩序勢必快速恢復,經濟運行會很快回歸正常軌道。

從疫情防控的單一主題,到提及復工復產問題,再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讓“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求解遠慮,依然要深化改革,堅持擴大開放。

隨着本土疫情逐步受控、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逐漸恢復,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在於通過一系列改革讓市場主體活下來,並且活得更好,通過改革把它們激活起來,通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打掉不合理的條條框框,使它們公平競爭,讓新的市場主體更多地長出來。

中國還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回應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訴求,通過制度型開放,深度融入國際市場,更緊密地參與全球經貿體系。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打消外資企業和國際市場的疑慮,中國的門只會越開越大。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