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這三個字,落在任何一個家庭裏,都是難以言喻的生命之慟。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怪異的重複性的刻板行爲,是孤獨症兒童在普通人眼中的“標貼”。至今爲止,孤獨症仍無法實現徹底根治,但全世界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康復訓練。然而,目前國內專業的孤獨症特殊教育老師嚴重缺乏,汕頭也不例外。

近年來,在市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廣東汕頭市殘聯組織開展“孤獨症兒童康復從業人員上崗資格培訓班”,通過“理論考試+實際操作”的方式,培訓了汕頭市43家定點康復機構556名孤獨症康復從業人員,進一步提升汕頭市康復師資專業水平,提升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更好地服務殘障兒童,打造汕頭市殘障兒童教育康復升級版。

專業康復助“星兒”成長

有人說孤獨症兒童是“星星的孩子”,每個“星兒”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孤獨地在天上閃着冰冷的光芒。

6歲的聰聰站在教室裏,對着康復老師說“噓噓”,老師“心領神會”地帶着聰聰來到洗手間如廁。“看到孩子的變化,確實讓我們感到欣慰。”汕頭市龍湖區瑞心兒童醫院的康復老師楊豐瑜說起聰聰的成長,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在接觸康復訓練之前,聰聰不會表達,經常尿褲子,家裏人對此非常苦惱。隨後,聰聰來到龍湖區瑞心兒童醫院,康復教師對其進行評估之後,根據其個體狀況制定系統專業的康復訓練計劃。

在整個康復訓練過程中,楊豐瑜對聰聰進行感知覺的訓練,根據“一日流程”,讓聰聰按時喝水、定時如廁,培養其對如廁的認知。經過近3個月的訓練,聰聰對如廁有所認識,也開始會用“噓噓”來表達其要如廁的意願。

專業康復師資力量薄弱

《中國孤獨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Ⅲ》顯示,我國有孤獨症譜系障礙人羣1000萬,總體患病率在1%左右。其中,0-14歲兒童超過200萬。近年來,孤獨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孤獨症治療尚無特效藥,康復訓練是目前唯一證明有效的矯治途徑。瑞心兒童醫院院長蔡雪瑩表示,3歲前稱爲“黃金干預期”,6歲前稱爲“搶救康復期”,學齡前的康復訓練被稱爲“搶救性康復”。如果在學齡前(0-6歲)開始訓練,未來有機會走進學校、融入社會。

孤獨症羣體的康復教育是一項專業程度要求高的工作,機構的服務能力和質量在於其專業化和規範化水平。由於孤獨症兒童越來越多,催生不少魚龍混雜的孤獨症康復訓練工作室或小型家庭式機構,他們找幾名有過教育經歷的教師,然後堂而皇之地爲孤獨症兒童上課。

蔡雪瑩表示,國內孤獨症教育康復的學科建設不足,從絕對數量看,全世界最多的孤獨症人羣在中國。目前,國內有高等院校開設康復訓練師的專業,但孤獨症專業的康復訓練教師很少。絕大多數的行業教師的培養主要依靠各機構,培訓週期過長,遠遠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孤獨症專業康復訓練教師缺口仍較大。

公益金支持康復師培訓

爲了讓孤獨症兒童更好地獲得專業的康復訓練,近兩年來,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汕頭市殘聯在瑞心兒童醫院開展市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崗位專業技能培訓班,邀請省內康復專家及省級康復中心業務骨幹爲參訓學員授課。許多參訓教師都表示,通過專業的課程培訓之後,他們對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能更科學地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的教學當中。

“這羣可愛的孩子可能存在某些能力不足的問題,但通過專業的康復教學訓練,能夠讓‘星兒’學會獨立生活,減輕父母的負擔,我覺得這樣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參訓學員紀細燕表示,要將所學的康復訓練技能帶給孤獨症兒童,爲他們能夠積極融入社會,實現與普通孩子一樣正常學習、工作而努力。

據悉,培訓課程除了涉及殘障兒童康復教育的政策解讀以及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相關內容外,還包含針對機構管理層的培訓課程。蔡雪瑩表示,設置相關的課程是希望讓康復機構管理層瞭解有關孤獨症兒童最新的康復訓練模式和體系,瞭解目前科學的訓練方法,以此來構建科學的教育康復體系,真正爲孤獨症兒童撐起一把更強有力的“康復傘”。(通訊員 李德鵬)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