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上圖 安徽省各地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力度,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打出“組合拳”,助力企業有序生產。圖爲5月12日合肥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的冰箱生產線正有序生產。解 琛攝(新華社發)

當前,金融助企紓困力度持續加大。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爲中小微企業出臺一系列紓困舉措。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加大政策扶持特別是金融扶持。相關部門推出了哪些政策措施?金融機構在助力企業紓困過程中,有哪些創新辦法?

銀行支持力度不減

國有大型銀行在紓困中小微企業中發揮着主力軍作用。5月5日的國常會要求,今年國有大型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1.6萬億元,引導銀行加強主動服務。5月9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更爲具體,提出開展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等十項措施。

短期紓困措施密集落地,大大增強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分析認爲,紓困措施的重點之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供給。要求政府和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例如,商業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合理調整還款安排、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拓寬服務範圍等。

據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大型銀行繼續保持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六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8504億元,增幅13.1%。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1%,較2021年平均利率下降0.1個百分點。另外,積極引導大型銀行提升小微企業首貸戶比重,一季度,累計新增小型微型企業首貸戶9.1萬戶,較去年同期多增2萬戶。

據介紹,大型銀行還積極做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接續,助力穩就業。具體舉措包括:進一步推廣“隨借隨還”模式,主動跟進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統籌考慮展期、重組等手段,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協商貸款還本付息方式。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生產自救、紓困發展,建立靈活調配投放金融資源、協調服務的快速反應機制,在信貸融資、在線服務、技術保障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等。

除了大型銀行發揮紓困企業主力軍作用之外,各家銀行也紛紛推出相關舉措,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

餐飲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近期疫情出現反覆,餐飲行業遭遇“倒春寒”。雲南某餐飲公司是全國知名的餐飲連鎖經營企業,近日該企業獲得了光大銀行昆明分行續作的700萬元“e餐貸”信用貸款。據光大銀行昆明分行負責人介紹,“e餐貸”產品是爲幫助餐飲企業在抗疫時期克服現金流不足、經營壓力大等困難專門設計的。

2020年,光大銀行昆明分行通過該產品向該餐飲企業投放信用貸款500萬元,及時緩解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現金流壓力。2021年企業授信到期後,又對企業新增了200萬元的授信額度。近期疫情出現反覆,該企業在上海地區的門店再次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銀行了解情況後,提前開展了授信續作工作,順利爲企業續作了700萬元的信用貸款。

打出紓困“組合拳”

除了爲中小微企業提供更爲便捷的金融服務和創新產品之外,銀行還紛紛掏出“真金白銀”,切實讓利企業,與企業共渡難關。如廣發銀行上海分行近日發佈15條支持復工復產舉措,全力支持滬上企業復工復產。“5月5日的國常會明確要求,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理續貸、展期、調整還款安排,不影響徵信記錄,並免收罰息。”該分行負責人介紹,截至5月5日,廣發銀行上海分行今年以來已爲保物資供應、醫療抗疫行業客戶發放貸款超7億元;爲63戶普惠小微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1.4億元,爲85名經營貸客戶辦理延期還款2.4億元,減免客戶支付結算手續費86萬元。

近日,上海銀保監局出臺惠民保企八個方面的內容,具體舉措就包括了積極減費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監管機構鼓勵銀行業保險業以量補價、以豐補歉,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建立健全轉貸款合作模式,降低融資成本,重點支持製造業、外向型經濟和“三農”領域復工復產。對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人羣在賬戶管理、支付結算、融資擔保等方面手續費實施減免。探索採取息費優惠減免、保險優惠贈送等方式,加大對防疫重點企業、困難人羣的幫扶力度,使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讓利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5月5日召開的國常會還提出,擴大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業務覆蓋面。

融資擔保“穩定器”和“放大器”作用將得到更好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近日陸續批覆了對各省的授信額度,全國平均增幅達4%。記者從山東擔保集團官網獲悉,今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山東授信額度增幅達到26%,超出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山東擔保集團預計,今年可幫助18.4萬戶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可穩定68.4萬個就業崗位。

目前,各地也紛紛加碼政府性融資擔保。記者瞭解到,隨着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的運行,陝西省今年以來陸續開展短期流動性支持業務,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轉貸中的難點和堵點。目前,陝西省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短期流動性支持業務已落地10筆,轉貸金額3830萬元。

另據江西省財政廳官網披露,截至一季度末,江西省融資擔保餘額達2666.3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江西將持續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推動省融資擔保集團註冊資本規模增至50億元,提升主體信用評級爲AAA級,並助推市場主體走向資本市場。

加大重點領域幫扶力度

在疫情反覆之下,尤其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銀保監會不久前發佈的《關於2022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要求做出進一步細化。《通知》要求,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積極支持傳統產業小微企業在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方面的中長期資金需求。

《通知》提出,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對接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息對接機制。完善科技信貸和科技保險服務,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銀行與外部投資機構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服務小微科創企業的新模式。

劉晨認爲,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支持“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強化企業發展韌性。

“‘專精特新’將成爲中小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劉晨分析認爲,一方面,“專精特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風險防範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據統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1項;2021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收入、利潤、增速高於全部的監測企業,利潤率約爲全部監測企業的2倍多。

“另一方面,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養保障了我國供應鏈安全穩定。當前國家共認定三批47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以電子信息、裝備工業、儀器儀表、醫藥爲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佔比47.1%,第三批‘小巨人’企業中約六成企業生產的產品在關鍵領域發揮着補短板、填空白的關鍵性作用,是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撐。”劉晨表示,銀保監會將服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列入了2022年監管重要工作之一。當前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紓困,尤其要關注這一領域企業的困難。 (經濟日報記者 陸 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