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衝突的加劇,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讓全球的經濟風險進一步加劇。英國《金融時報》調研認爲,由於俄烏戰爭使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減速進一步加劇,經濟增長放緩與通脹上行的孿生風險將會在今年衝擊全球經濟。

當前家電業正在飽受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備受困擾,並不得不將成本壓力轉嫁至下游銷售端,然而,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的影響以及俄烏衝突拉昇原材料價格與全球通脹,全球經濟恐怕會出現“滯漲”,依賴原材料的家電產品不得不漲價的同時,卻缺乏能夠消化企業成本壓力的市場空間,家電業今年或將難上加難。

疫情抑制消費需求

國內專家認爲,全球進入新滯漲時代,但難以波及我國。該專家認爲,當前歐美國家的滯脹風險只要由貨幣政策的濫用有關,在疫情的衝擊下,歐美國家在宏觀調控上啓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流向市場,而導致出現流動性氾濫的情況,並帶動了物價的上漲和通脹壓力。再疊加俄烏衝突對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給出現壓力,大宗商品供需失衡,價格上升的壓力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歐美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隨着邊際遞減效應而導致作用越來越小,即便不斷地“放水”,也難以應對疫情帶來的消費低迷狀況,居民消費能力仍不充分,經濟復甦緩慢。再加上美國國內通脹高企,不得不進入加息和縮表週期,進一步打擊經濟復甦。最終在多種因素下,全球將會進入新滯漲時代。

而我國在疫情期間採取的貨幣政策偏向保守,在採取了諸多刺激政策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相當的定力,並未實行大規模的放水,同時在生產供應上,企業實現較快復產,保證了供應的穩定和充分。物價水平整體上,保持穩定。

不過,國內市場依然存在下行的風險,其中疫情的反撲對消費的影響擴大,一季度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低迷的狀態。奧維雲網《2022Q1中國家電市場覆盤》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家電零售額約1430億元,同比下降11.1%。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線上市場也出現了7.5%的罕見下跌,這意味着疫情已經嚴重地抑制了家電業的消費水平。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主要在於疫情風控限制了商品物流,3月份國內物流業景氣指數一度下探至50%以下。物流速度的放緩,導致消費者線上購物趨於謹慎。

家電漲價不具備市場條件

由於原材料價格不斷飆升,家電業成本承壓,在過去一年多,家電市場爆發漲價潮。2021年多家企業宣佈漲價,其中大多數原因均是因爲成本上,到了2022年家電產品依然在漲價週期。其中,近期部分空調廠商發佈漲價通知,表示空調價格進行上漲,漲幅達到3%-8%左右,平均每臺空調漲價幾十元至上百元。

然而,儘管家電業不得不將成本壓力轉嫁給終端銷售,但經濟的客觀規律恐怕不能讓家電企業如願。疫情反撲不僅導致消費者消費停滯,同時也在各個方面影響銷售的運行,其中物流和服務也在影響範圍內。有業內人士稱,疫情已經導致線下安裝、售後服務等處於停滯狀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在打壓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作爲全國範圍內的一線城市,在連續的風控下,消費恢復艱難,也將導致家電業損失一個大市場。市場的停滯,導致家電業失去了支撐漲價的市場空間,家電市場或將進入有價無市的狀態。

另外不得不關注的是家電業的存貨情況。業內人士表示,家電市場目前處於供過於求的情況,各個企業均存有大量的庫存,在各級經銷商庫存充足的情況下,家電企業產能無法被消化。

家電業今年的復甦情況主要看今年銷售旺季的表現,但從目前的疫情防控情況來看,五一假期依然存在較大的防疫壓力,已經有地方開始倡導就地過節,這可能會進一步抑制消費需求,而導致家電業失去傳統的黃金促銷期。同時,在成本壓力高企的情況下,企業也不敢大幅提高優惠力度,這可能導致家電消費需求進一步收縮。而隨着時間行進至5月份,留給家電業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不過,最終還要看國內的疫情恢復情況,以及被抑制的消費需求能否釋放。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