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國天文學家報告了一次小行星撞擊木星事件,據稱是一顆直徑至少爲100米的小行星撞擊在木星赤道附近,產生的閃光持續了約2秒鐘。網友戲言,木星又爲地球擋了一刀。

如果類似的小行星直奔地球而來,後果確實很嚴重。據科普,直徑30米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就可以對人類造成危害;直徑超過100米就可以形成災難性後果;直徑超過1000米就會形成毀滅性的後果。木星近30年來遭到了大大小小9次小天體撞擊,咱們人類還真要謝謝木星。不過,即便木星擋不住了,人類面對小行星的威脅也不是束手無策,核武器是誰都想得到的人類自衛武器。

有一個說法,直徑500米內小行星,可以被核彈完全摧毀。這個結論肯定有嚴謹的計算做支持,而且,也可以認爲有實際的實彈試驗。人類進行過很多次地下核試驗,據網文介紹,一次30萬噸TNT當量的地下核試驗,可以使100米內的岩石汽化、液化,300米內的岩石被震碎。如果把一顆核彈打進一顆直徑500米的小行星內部,這顆小行星的絕大部分會變成熔岩、碎石拋向太空。

這裏就涉及到一個逃逸速度問題。逃逸速度是擺脫天體引力的速度,地球的逃逸速度是7.9公里/秒,木星的逃逸速度是60公里/秒。因爲小行星的質量小,因此逃逸速度很低,有公式可以算出來。據網友計算,直徑兩、三千米的小行星,僅憑人力的縱身一躍,就可以擺脫其引力。由於小行星的逃逸速度極低,被核爆炸向空中的碎片,絕大部分將不會落回小行星。因此,直徑500米的小行星經過一、兩次核爆,就會變成無數碎片,即便撞向地球,大部分也會在大氣層內燒燬。

這裏又產生一個問題,空爆對小行星的毀傷微乎其微,怎樣把核彈打進小行星內部?在一九九幾年的美國災難片《絕世天劫》裏,設想的劇情是派宇航員着陸小行星,利用鑽機打孔800英尺,放置核彈,他們顯然沒有想到有鑽地彈這種武器。

爲了核大戰,核大國都有自己的鑽地彈,但都沒有公開過。目前網上唯一可見的鑽地彈道導彈是DF-15C,估計末段速度3~5馬赫,根據目標質地硬度差異,鑽地深度25~120米。其實,以這個穿深打擊幾百米直徑的小彗星就夠用了。慧核的成分雖然複雜,但普遍密度較低,推測其內部並非緻密結構,鑽地彈穿進慧核內部估計問題不大。對於質地堅硬的小行星,可以採用多彈先後攻擊同一點的方法以增大穿深。也是一九九幾年的美國災難片《天地大沖撞》裏,就是採用這一方法,兩批覈彈先後打擊小行星的同一點。

對於直徑更大的小行星,大當量核彈鑽進小行星內引爆,可以有兩個效果,一是拋射向太空的碎片可以使得小行星失去一部分質量,二是拋射過程中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小行星的軌道、速度發生微小的變化。軌道變化,可以偏離原來的撞擊點;增速,可以使小行星擺脫地球引力,這就像是《流浪地球》裏的行星發動機,具體的效果就需要專業人士計算了。

可以直觀的設想一下,鑽地核彈應該從側後方攻擊小行星。可以想到的理由,一是鑽地核彈從來襲小行星後半球攻擊,速度比較容易控制;如果從前半球攻擊,兩者的相對速度太快了,很可能鑽地核彈的引爆部件來不及動作就汽化了。二是從後半球攻擊,比較容易藉助小行星的巨大慣性,更易產生增速、軌道偏移的效果。

以鑽地核彈攻擊小行星,人類也是做過近似的試驗。2005年1月13日,美國成功發射彗星探測飛船 “深度撞擊號”;7月4日,“深度撞擊號”釋放出一顆372公斤的銅彈,以25度的傾角、10公里/秒的速度撞擊了坦普爾1號彗星的慧核,撞擊的能量相當於4.5噸TNT。據觀測和推算,撞擊後,撞擊坑直徑大概有50至250米,深度30至50米;激起的細粉狀物質可能有數十萬噸之多,以每5公里/秒的速度噴射向太空,在彗星上空形成一片雲霧,其後在太空中綿延數千公里。同時,坦普爾1號的軌道和速度還有非常微小的變化。

坦普爾1號彗星的大小約14×4千米,和造成恐龍毀滅的小行星個頭差不多,4.5噸TNT當量對其影響當然是微乎其微。如果換成鑽地彈+“大伊萬”,效果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了,想抗擊直徑十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來襲,就需要更多的核彈、更大的當量、更深的穿深。未來,殲星艦很可能會從科幻走進現實,五常聯手,捍衛地球,拯救全人類。這一幕想起來就令人感動,真想再活一億年,等到那一天!

至於能否抗擊更大的小行星,就看人類控制能量的大小了。氫彈的當量可以做到一億噸TNT,可以打幾百顆,這就是目前人類可以釋放的能量了,但估計對付直徑幾百公里的小行星還不夠。可以設想,未來的人類控制的能量足夠大,可以扭轉時空,隨意的把充滿敵意的天體放到另外的維度上;或者,發射一個人造黑洞,看誰不順眼就把他給收了,這樣,地球上的生命就可以擺脫6500萬年一輪迴的宿命了。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