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防疫情不鬆勁 穩經濟正發力——上海近半規上工業企業復工(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5月4日,滿載貨物的南航CZ451航班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往荷蘭阿姆斯特丹,這是南航在上海恢復貨機運行的第一個航班。

5月6日,上汽集團發佈消息,4月復工復產後,當月銷售整車16.7萬輛。

5月11日,“格羅壯麗”號滾裝船載着4700輛特斯拉汽車駛往斯洛文尼亞科佩爾港……

疫情形勢趨穩向好的上海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目前,全市9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4400多家,佔比接近50%,重點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70%。上海已發佈兩批覆工復產重點外貿企業“白名單”,包括貨物貿易類、服務貿易類、外資總部類和口岸服務類企業704家,第三批名單820餘家也將於近日發佈。5月16日起,上海分階段推進復商復市。

重點企業復工,帶動更多廠商加快復產

浦東張江,中芯國際生產車間,機器不停運轉,5089名員工一直堅守崗位。爲幫助企業克服廠區和生活區分離帶來的困難,浦東新區提供有力支持,織密企業安全生產閉環。

保障重點企業生產,是上海穩經濟的重要任務之一。疫情發生以來,上海集成電路行業頂住壓力,努力解決供應鏈、物流、員工返崗等諸多困難。以華虹集團、中芯國際、積塔半導體等爲代表的重點企業,超過1.5萬名員工堅持閉環生產,全行業產能利用率維持在90%以上。

自4月啓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以來,上汽集團在滬所屬企業中,已有4萬人參與閉環生產和運營。

位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寧德時代上海工廠,90%的工人已經上崗,產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這家生產動力電池的工廠,不僅支持了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的復工復產,也帶動了不少供應商陸續恢復生產。

“進展一天比一天好!”在G60科創走廊松江出口加工區達豐製造城,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管理部協理李國穗說,“現在每天都有解除隔離的員工上崗。”

G60科創走廊是我國重要的產業鏈供應鏈基地之一,達豐則是國際筆記本電腦、新能源汽車電子模塊的重要生產基地,平時在崗員工有4萬多人。松江區專門建立指揮部,現場協調推進達豐復工復產,到5月15日,上崗員工超過8000人。目前,松江G60科創走廊沿線有2239家企業復工,復工率達86.9%。松江區區長李謙說:“我們實行‘一企一策’,推動‘能復盡復’。”

上海是集成電路、大飛機、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端製造業的集聚區,也是國際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節點。爲了確保重點產業不停頓,上海從4月16日起陸續發佈重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並同步出臺疫情防控指引。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持續恢復、提高產能,龍頭企業繼續保持穩定生產。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宏韜說:“總體來看,全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穩中向好。”

運輸貿易提升,重點工程項目陸續復工

保障貨運暢通是重點。上海港是國際樞紐港,受各地疫情影響,陸路運輸受到一定阻礙,爲此,上港集團充分利用整體優勢,優化進港提箱方式,保障集裝箱及時到港出運,及時推出集裝箱“陸改水”服務,加快水路業務通道開拓,服務範圍涵蓋上海港洋山、外高橋碼頭,以及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相關港口。

洋山港特殊綜合保稅區5月9日的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洋山港碼頭整體運營相對平穩,3月、4月的日均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爲6.6萬和5.9萬標準箱,分別爲一季度平均值的90%和85%。

隨着國際國內貿易交易的不斷提升,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庫區開始變得繁忙起來,193家實體園區運營企業已復工,佔總數的85%。梅特勒託利多亞太區分撥中心運營總監丁運偉說:“分撥中心實行閉環管理,4月份實現去年同期80%的銷售量。”

重大工程陸續恢復施工。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生態產業園總投資超過450億元。“主體樓的深坑地基工程停工多天,我們擔心會造成不可逆影響,於是緊急提交了復工申請。”項目方上海瓏睿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顧炯說,松江區接到申請後,迅速安排有關部門到實地進行風險評估,當天就同意了復工申請。

在臨港新片區,580多個在建工程已復工約1/4。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處長張彤說:“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指導和服務,幫助企業申辦員工電子通行證、車輛通行證,提供返崗交通工具和核酸採樣預約服務,推動企業更好復工復產。”

5月5日,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西延伸紀翟路站和18號線二期長江西路站工地,再次響起大型挖機設備的轟鳴聲,恢復了往日的作業場景。

金融市場穩定,助企紓困措施急用先行

金融要素市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心,疫情發生以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等各大要素市場組織力量堅守崗位,確保市場正常運轉。各證券、期貨、基金等經營機構堅持駐司值守和居家辦公,保證投資、交易、風控、運營等業務不斷線。

金融市場與機構利用金融工具和產品,積極助力上海抗疫和經濟發展。4月18日,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出臺23條金融支持政策。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專門出臺20條配套舉措,推動政策紅利更快速、更充分釋放,特別注重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3月至5月8日,上海金融機構向731家保供、物流企業發放貸款335億元,其中80%爲信用貸款;向餐飲零售、旅遊運輸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1萬多家企業發放貸款723億元。

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滿足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資金需求。截至一季度末,上海主要中資銀行普惠貸款餘額超過6400億元,同比增長30%,爲中小企業累計投放無縫續貸1992億元。截至4月末,主要中資商業銀行對貨運司機和貨運物流小微企業信貸餘額280億元,較年初增長12.4%。

針對部分企業和市民“保障少”“賠付難”的顧慮,上海保險機構設計了責任更廣、價格更低、覆蓋更全的普惠保險產品,通過減費讓利、延後保費繳納等方式,加強減負惠企,加大賠付力度。目前,在滬保險公司涉疫保險賠付金額超過3400萬元。

國際資本拓展在華業務的信心不減。5月3日,大華銀行宣佈作爲首家外資銀行落地臨港新片區,今年第三季度將正式開業。5月8日,歐萊雅宣佈在奉賢區設立該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首家投資公司,這也是上海復工復產期間首家世界500強跨國企業簽署的投資項目。

(人民日報記者 謝衛羣 邱超奕 沈文敏)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