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攜手行動”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通知》(下稱“《攜手行動》”),將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鍊、服務鏈、人才鏈“七條鏈”爲重點,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同時,計劃到2025年,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有力支撐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

受訪專家表示,目前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已經進入到深入優化的新階段,正在形成創新鏈、數據鏈、資金鍊等多位一體的新型融通體系。這其中既需要提升市場主體的開放意識,也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法規保障,從而進一步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升級政策平穩出臺

關於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通創新,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有明確表述: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爲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此前印發的《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已在2021年收官結束,融通發展微生態體系初具雛形。但在發揮大企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生態圈、提升融通平臺支撐能力、拓展融通維度、深化融通程度等方面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此,本次《攜手行動》以 “七條鏈”爲重點,提出七大任務,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鍊、服務鏈、人才鏈全面融通,着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本次《攜手行動》不能簡單看作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接續版本,而應該理解爲是其的升級版本和優化版本。”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田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當前《攜手行動》更加註重發揮大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更加強調促進中小企業積極融入大企業生態圈,更加重視融合平臺支撐能力的提升。從文件字面上的“攜手”二字,也充分體現了更加註重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維度、融通深度、融通廣度。

以工業設計爲例,田斌表示,大企業可以進一步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研發共性技術,爲中小企業提供產品、功能、結構等設計服務覆蓋全生命週期的系統性工業設計服務,進而提升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而中小企業也能夠在新的產業形態下實現快速迭代,其創新成果再通過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等迴流大企業,以此構建新型的產業創新生態。

工信部在相應文件解讀中提出,後續將開展大企業攜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一系列對接活動,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深入推進大中小企業對接合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表此前也在“2022年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工作推進會上表示,今年重點推動大中小融通創新發展,將在全國35個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滿天星計劃”,幫助中小企業獲得更多市場信息和數字化轉型服務。

作爲“滿天星計劃”的合作方,京東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截至目前,以“滿天星計劃”爲主的城市專項服務已服務約120萬中小企業。2022年,也將積極從降本增效、補鏈強鏈、數字化轉型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週期性助力,在“輸血”基礎上實現企業的自我“造血”。

田斌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近期也將啓動“綠色設計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製造業集羣數字化轉型服務地方行” 專項活動,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助力賦能。

以金融爲紐帶優化企業資金鍊

融資難融資貴以及賬款被長期拖欠一直是中小企業穩定發展的難題。5月5日的國常會重點強調了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問題,要求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的中小企業賬款。

本次《攜手行動》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以金融爲紐帶、優化大中小企業資金鍊”,引導大企業加強供應鏈金融支持。推動大企業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引導大企業加強合規管理,不得濫用市場優勢地位設立不合理的付款條件、時限,規範中小企業賬款支付。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發展供應鏈金融是拓展產業金融發展空間的有效途徑,也是改善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有效手段,對於提升地區供應鏈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生態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在這方面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孫文凱認爲,可以在強化風險管控的前提下,發展供應鏈票據,從而緩解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應收應付款,避免出現大企業惡意佔用中小企業結算款項等現象,也能彌補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的盲點。

此外,《攜手行動》提出,鼓勵金融機構結合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特點開發信貸、保險等金融產品,加強供應鏈應收賬款、訂單、倉單和存貨融資服務。同時,引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組合式聯動投資,強化對產業鏈整體的融資支持力度。

“投資機構往往傾向於將資金集中在某幾個回報率較高環節,目前強調推動直接融資全鏈條支持,可能會推動金融投資在產業鏈的深度參與,讓投資基金相對均勻地流入到鏈條的各個環節。”孫文凱建議,目前需要讓各類產業的大企業深度參與,爲投資方向進行專業的細化指導,同時還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制度法規和激勵機制建設,才能使這類組合式投資真正落地見效。

以平臺爲支撐優化數字轉型

“中小企業中79%的企業處於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而大型企業中超過半數企業步入到了應用踐行和深度應用階段。”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日前發佈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顯示,大型企業資金、人才、技術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數字化轉型先發優勢,而中小企業囿於各類資源限制,整體來說數字化轉型水平較低。

爲進一步打通大中小企業數據鏈,《攜手行動》要求,鼓勵大企業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推介一批適合中小企業的優質工業APP。同時,推動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深化服務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功能作用,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培育一批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首次突破10000億元,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經在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中得到應用,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期。自2019年工信部首次公佈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清單以來,共有29家雙跨平臺入選“國家隊”。

尤其是今年新增的雙跨平臺清單中,除了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還包括衆多製造業企業的衍生平臺,如天瑞集團旗下的天信工業互聯網平臺、美的集團旗下美雲智數運營的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TCL戰略孵化的東智工業應用智能平臺等。

美雲智數總裁金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雙跨”平臺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契機,平臺可以省去很多企業內部的標準化工作,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中小企業參與後,其使用場景的多樣性反過來也會幫助平臺積累經驗,形成雙贏的正向循環。

“目前我國大量中小企業仍處於轉型升級探索階段。這一方面需要工業互聯網的助推,另一方面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片廣袤市場,如果平臺能夠較早介入併發揮實效,這些都會是未來市場的增量空間。”金江說。

(作者:繳翼飛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