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閆曉寒 盧曉 北京報道

“AI四小龍”中成立最晚的雲從科技即將成爲繼商湯科技後,第二個登陸資本市場的玩家。

5月18日,雲從科技正式開啓A股申購,發行定價爲每股15.37元。以此次發行價總股本計算,雲從科技此次發行市值約爲113.8億元,作爲對比,當前商湯科技市值已超1500億港元。此外,雲從科技預計募資總額也較它此前遞交招股書時計劃的募資總額縮水20億元。

在人工智能賽道退潮以及外部資本環境冷淡的情況下,雲從科技未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充滿未知。但它也是爲數不多明確給出盈利時間點的玩家,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投資者的擔憂。

募資額縮水超五成

在今年4月雲從科技發佈的招股書中,它本計劃的募資金額是37.5億元。不過在5月16日確定發行價和股本後,雲從的募資額變更爲約17.28億元,這比此前募資需求金額縮水超過五成。

橫向對比來看,“AI四小龍”中最先登陸資本市場的商湯科技在去年12月公佈發行結果時,它的募資總額約爲57.75億港元,並且它在香港公開發售和國際發售的股份均獲得了超額認購。

在5月18日的網上路演中,《華夏時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就募資金額等問題向雲從科技董事長周曦提問,他表示,本次發行定價是綜合考慮網下路演詢價情況、歷史估值情況、整體資本市場環境等情況後,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的。他還表示,目前整體二級市場投資環境出現一些波動,可能會對公司上市後的市值帶來一定的影響。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的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對於募資額縮水是否會對投資項目產生影響,周曦對記者表示,公司將綜合考慮募集資金情況、自有資金情況、其他融資渠道以及公司未來發展規劃來確定募投項目的投資進度。

資深產業觀察家葛甲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認爲,雲從科技減少募資額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前資本市場處於冷淡期,公司募集不到此前計劃的數額。“在疫情、經濟下行、科技戰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如今的資本市場不再那麼火熱,不太會出現此前超額認購、供不應求的情況。另外隨着人工智能的退潮,這個賽道在資本市場已從炙手可熱變得相對冷清。現在投資者投資意願不強,並且雲從科技跟別人相比差異化不明顯,上市後預計股價表現不太樂觀。”

不過,他認爲雲從科技募資額縮水對他們的項目規劃影響並不大。“因爲這些項目都是計劃投入的,產生的影響無非是項目延後。重要的是,雲從科技上市以後能夠獲得融資地位。”

何時盈利

不僅僅是外部環境,從雲從科技所處的AI行業來看,投入高、回報週期長等特點也導致人工智能公司盈利不易。

不過,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結合目前的經營情況、在手訂單情況等,給出了公司扭虧爲盈的時間點,它們預計2025年公司能夠實現盈利。周曦在上述路演中回覆《華夏時報》記者稱,公司目前的業績預測並未發生改變。

此外,雲從科技財務總監兼董祕李勝剛也在路演中透露了公司的最新業績情況。2022年一季度,雲從科技營收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8%。他表示,預計今年全年公司實現收入16.82億元。這一數據相較去年增長近六成,但它們也預計今年虧損金額爲6億元左右。

從雲從科技的整體業務來看,它的主營業務包括“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其中,毛利率更高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是雲從科技未來發力的重點,過去幾年,這項業務收入佔比不斷提升。但去年它的收入佔比下降至不到13%;2020年這一數字爲31.5%。另外,這項業務的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89.3%下降至2021年的73.99%。

周曦表示,2021年,由於當期公司客戶爲提高軟硬件產品的適配性並解決實際痛點,以採購整體解決方案爲主,導致公司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收入有所減少。

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聚焦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相關技術的研發,該業務毛利率較高,未來隨着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業務的收入佔比提高,毛利率將有所提升。

葛甲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AI企業做軟件有伸縮性,成本低收益高,例如商湯科技將自己的軟件能力打包,使用者需要有硬件接入。但他也認爲,過於專注軟件並不是好事,人工智能產品需要軟硬件結合,如果長期不接觸硬件產品,軟件的開發也難以跟上市場需求。而云從科技軟件之外的收入佔比較高,這也是它虧損的原因之一。他認爲,雲從科技需要平衡軟硬件產品的收入佔比,改變自身的業務結構,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