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媛媛 上海報道

日前,上海經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了一起涉及金額700多億元的特大非法經營境外期貨案。

該案是全國首起以交易軟件爲突破口,對全部非法經營團伙進行全面打擊的案例。

據上海經偵介紹,在公安部的部署指揮下,上海警方層層深挖經過長達數月的縝密偵查,成功偵破一起特大非法經營境外期貨案,在本市抓獲軟件開發、非法經營團伙8個,共計90餘名犯罪嫌疑人。

上海經偵提請公安部對全國49個非法經營團伙發起“雲端行動”開展跨省打擊,涉及全國非法入金總額700餘億元。

違法犯罪分子的命運註定“定格”。

拔出蘿蔔帶出泥

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稱,其在工作中發現,有不法分子大肆招攬境內投資人非法從事境外期貨交易。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之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期貨業務的,涉嫌非法經營犯罪。對此,上海公安經偵部門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並迅速搗毀了一個以吳某爲首的非法經營團伙。

經查,犯罪嫌疑人吳某在網上發現上海市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研發了一款具備境外期貨交易、分倉管理賬戶、清算提成等功能的交易軟件。吳某可以招攬客戶通過該軟件從事境外期貨投資,進而賺取交易手續費。

吳某便通過該公司客服獲取了交易軟件的下載鏈接、登錄賬號和密碼,並在不具備經營資質的情況下,夥同他人不斷發展下游代理和客戶。

客戶通過該軟件每完成一筆交易,吳某團伙便可從中賺取每筆50元左右的交易手續費。

截至案發,吳某團伙共發展1000餘名客戶使用該軟件開展境外期貨交易,總入金金額達1.29億元。

上海經偵認爲,吳某團伙所利用的這款軟件爲跨境期貨交易搭建了一條非法通道,使得投資人得以在境內開立境外期貨交易賬戶進行投資交易。

那麼,這款軟件的背後是否存在着更多逃避行政部門監管、非法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犯罪團伙?

爲徹底斬斷這一非法跨境期貨交易通道,專案組決定從該交易軟件入手,深挖背後隱藏的犯罪黑手。

通過對該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方某展開調查,專案組發現,2017年,犯罪嫌疑人方某因發現經營境外期貨交易業務有利可圖,便動起了自行開發境外期貨交易軟件牟利的念頭,並開發出了一款專門針對香港期貨市場的境外期貨交易軟件。

方某通過在境外開立個人期貨交易賬戶,獲取了境外期貨經紀商的接口和授權碼,進而利用該軟件搭建起了非法跨境期貨交易通道,並在互聯網上大肆宣傳。

很快,不少客戶找上門來,犯罪嫌疑人吳某就是其中之一,兩方約定,只要客戶每完成一筆交易,方某便可從吳某處抽取每筆1.5元左右的費用。

700餘億元團伙覆滅

此類行爲對市場造成了一系列惡劣影響。

譬如,該類違法行爲妨害期貨市場管理秩序。不法分子利用私自開發的交易軟件逃避我國行政部門監管,未經批准擅自經營期貨交易業務,嚴重破壞境內期貨市場管理秩序。

同時,這類行爲也擾亂國家外匯管理秩序。不法分子將投資人通過非法跨境期貨交易軟件入金的人民幣匯兌成美元,造成資金非法跨境流動,嚴重破壞我國外匯管理秩序。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在以往的許多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案例中,不少將自己包裝成爲“技術公司”,甚至有的還依託海外融資編制“獨角獸”故事。

但該類行爲易衍生詐騙犯罪。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投資人境外市場信息缺失的盲點,誘騙投資人從事虛假股指期貨交易,非法經營或向網絡詐騙犯罪變異升級。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通過對上述交易軟件後臺數據和涉案資金流向進行全面研判,警方分析梳理出全國各地其餘56個像吳某團伙一樣利用該交易軟件非法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非法經營團伙。

據統計,上述團伙累計非法招攬客戶入金開展境外期貨交易700餘億元。

上海經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此類非法經營境外期貨犯罪嚴重侵害境內投資人財產安全,擾亂國家外匯、期貨管理秩序,易產生疊加危害。

普通投資人則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投資風險意識,自覺遠離非法境外期貨投資活動。

根據記者瞭解,上海經偵在充分總結相關案例的情況下,爲普通羣衆提煉出一套“三辨”的方法:一辨業務資質。期貨行業都是特許經營,開展業務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批准或備案,取得相應業務資格。廣大市民在進行任何投資前,牢記通過相關金融管理部門瞭解是否是經批准或經備案的合法機構,辨明業務資質情況;二辨營銷方式。開展期貨業務,要遵守法律法規有關適當性管理的要求,合法的經營機構在進行業務宣傳推介時會按要求揭示業務風險,不會承諾最低收益;三辨匯款賬戶。投資客戶應前往合法期貨投資機構開立期貨賬戶,進而開展期貨交易。

(作者:王媛媛 編輯:姜詩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