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隧”迎来重大进展。

5月18日上午,海太过江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建设动员会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隆重召开,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转入施工筹备阶段。

海太过江通道连接南通市海门区和苏州太仓市,全长约39.2km,公路部分全线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总投资估算约343.01亿元,将江苏两座GDP万亿之城苏州、南通连为一体,对促进沪苏通三市融合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该项目的过江隧道长约11.2公里,隧道外径达16米,是国内盾构直径最大、断面最大、长度最长的水下盾构法高速公路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在建设动员会上,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与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晖共同启动项目建设。

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在致辞中表示,南通将进一步加强与苏州方面的对接合作,携手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万里长江第一隧”国内最长最大

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于2021年6月2日发布的《海太过江通道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通过评审》,海太过江通道位于苏通大桥下游约8公里,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2025年前重点建设的公铁复合过江通道。

其中,海太通道的公路部分为《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南通至常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部分为《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过江设施。

据南通广播电视台报道,海太通道公路项目起自南通市海门区沪陕高速公路,终于苏州太仓市沪武高速,全长约39.2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公里,北接线(南通段)长约15.8公里,南接线(苏州段)长约12.2公里,项目总投资估算约343.01亿元。

该隧道的盾构部分长约9.3公里,隧道外径16米。这也让海太过江通道成为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盾构直径最大的水下法高速公路隧道,具有“长、大、高、深”的特点,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

海太过江通道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置天补(枢纽)、海门西、海门南、碧溪、支塘(枢纽)互通式立交5处,服务区1处。 海太过江通道隧道示意图

据南通广播电视台报道,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隧道院副总工、海太过江通道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张迪表示,海太过江通道选择隧道方案,是考虑到如果采用桥梁方案,受航道条件的限制,使桥梁的跨度将达到三千米,超过了目前桥梁跨度设计的能力,而隧道方案却可以较好的避免对航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的影响,实现对长江最大可能的保护。所以,经过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领衔的专家组的评估,一致认为在海太通道位置采用隧道方案是最合理的。

本次实施的海太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南通侧)主要包括:敞开和暗埋段环形便道临时用地圈围,专用变电站用地四至范围勘定及圈围,公路隧道工程拟用拌合楼场地拆迁及清表,110千伏海螺线、10千伏江心沙线和通讯铁塔迁改以及立新河通海大桥的拆除等,将为盾构机掘进施工、现场拌合站设置、施工器械进场等提供保障,也为后期项目主体施工创造条件。

南通广播电视台报道称,目前,江苏省市县三级正在并联推进海太过江通道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3月取得江苏省发改委批复,正在全速推进初步设计报审工作。与此同时,围绕主体工程尽快开工的目标,加快推进用地、用电等手续办理。

促进沪苏通一体化融合发展

海太通道建成后,将苏南经济第一强市苏州、苏北经济第一强市南通连为一体,并成为南通连接上海的又一快速通道。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上述《海太过江通道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通过评审》一文称,海太通道将有效分流苏通大桥交通流量,对进一步提升区域跨江支撑能力,促进沪苏通融合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扬子晚报》2021年10月报道,有别于南通与苏州间已建成的苏通大桥、沪苏通大桥,海太过江通道将以三管隧道的形式穿越长江,连接南通的海门与苏州的太仓、常熟,是江苏“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过江通道,是S13通常高速(南通-常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补齐过江出行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在5月18日上午举行的建设动员会上,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在致辞中表示,要确保这一地方配套工程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和廉洁工程,为后续主体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南通将进一步加强与苏州方面的对接合作,携手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为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德军,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蒋振雄,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分别在动员会上讲话。

南通市领导黄巍东、庄中秋、陆卫东、王洪涛、童剑,市政府秘书长凌屹参加会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