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在國內疫情持續發酵、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4月中國經濟延續下行態勢。週三,在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與會分析師表示,穩增長政策最好在上半年應出盡出,財政政策應扮演更爲重要的角色。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遭遇四大“攔路虎”:一是,疫情加劇了“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嚴重威脅到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二是,房地產持續低迷,後續基建增長也可能面臨疲態;三是,俄烏衝突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加大;四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產生的外溢效應。

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表示,現在尤其需要關注來自需求端的壓力。他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分析稱,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增速在持續下降;消費的降幅更大,這既有疫情對消費能力的削弱,也有預期的因素;去年經濟增長的高光點——出口的動能也在減弱,外需面臨嚴峻挑戰。

羅志恆認爲,從當前情況來看,財政發力更爲關鍵,他呼籲加大財政支出,儘快發行特別國債,以應對多重因素對經濟造成的衝擊。

他指出,減稅確實能緩解企業負擔,但減稅的前提是要有經濟流量。但是,現在經濟流量非常差,這時候減稅的話,實體經濟的感受其實並不強。“相比之下,應該採取支出政策,給市場主體提供補貼,比如免除房租,給一些工資補貼,效果就會更好。”

羅志恆還表示,疫情對經濟和財政造成的衝擊都是超預期的,這是3月份全國兩會召開時沒有料想到的。因此,“非常時刻要用非常之舉”,可以發行2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三大任務。

他進一步表示,一個去向是基建,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提振總需求;二是給特定人羣發放現金,而不是現在很多地方選擇的發放消費券,發現金的目標不是刺激消費,而是降低特定人羣的焦慮感,穩定人心;三是給地方政府,面對常態化核酸檢測,基層的壓力很大,中央要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保基層運轉。

花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餘向榮表示,目前中國政府的穩增長意願非常強,政策空間也很充足,需要關注的是政策的執行層面,要與時間賽跑。

“現在一直在強調要刺激消費,但一天就也就是三餐。生產層面,一天只有24小時,工人只能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疫情後當然可以趕工,但產能利用率也只有100% ”餘向榮說。

他表示,政策要加快落地執行,增量政策要儘快出臺,無論是針對房地產的政策,還是至少萬億級的特別國債,最好上半年都能出來。此外,要儘快矯正市場預期。

“現在信心恢復很慢,因爲大家看到政府有多重目標,一方面提出要防疫,同時還要穩增長,但又擔心槓桿率上升,這就讓外界對政府穩增長的決心產生懷疑。”

餘向榮表示,面對疫情反覆,美聯儲加息,地緣風險抬升,目前的邊際放鬆不足以抵消普遍的預期下滑,政策上不能計較短期負面影響,政策要應出盡出,以堅決行動穩定市場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