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輪上海疫情以來,上海海關克服“外防輸入”和“本土疫情”雙重壓力,圍繞確保口岸安全暢通和守住內部防護底線兩大中心任務,全力推進保通關、保民生、保產業鏈供應鏈等各項工作。

5月1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海關獲悉,上海海關先後於3月底和4月初,出臺了抗疫情保民生助企業促發展10方面措施及加速貨物報關和提離的通告,確保通關平穩有序。

隨着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復工復產加速,上海海關根據海關總署促進外貿保穩提質10條措施,結合上海實際,從暢通口岸、助企紓困、產業穩鏈、區域協同四個維度持續優化制度供給,於5月18日出臺新一輪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12條措施。

由於上海市前期全域靜態管理,受企業還未完全復工復產和市內交通管制的雙重影響,部分正本貿易單證和貨物存在一定程度的積壓。

爲此,上海海關再推政策“組合拳”:首創“在線業務受理窗口”保障貨物通關,持續優化和充實一線人力資源,進一步通過遠程辦公,實現企業在線申請、關員在線同步受理的雲端聯動模式,打造線上報關大廳,確保業務辦理需求得到及時響應。擴大入境檢驗檢疫電子證書適用範圍助力貨物加速提離,通過與地方部門協同,企業可憑電子證書進入港區外的中轉消殺庫,有效加快冷藏集裝箱的提離速度,緩解口岸冷藏集裝箱插電箱位緊張壓力。全面推行通關全程可視化促進信息公開透明,企業可通過“滬關E服務”公衆號查詢理貨、申報、查驗、放行等信息,助力企業合理安排通關計劃,推動口岸整體運行平穩有序。

4月以來,上海海關已受理空運貨物緊急通關申請928批次,通過“一企一策+全天預約+隨到隨查”服務,保障通關各環節無縫銜接。

在復工復產過程中,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碰到了一系列難題:因疫情原因導致信息溝通不及時產生申報差錯怎麼辦?企業急需的設備、原材料等貨物能否開展便利化屬地查檢作業?例如,上海市報關協會反映,大量進出口企業由於疫情管控原因無法在規定期限內申報進口貨物或按期繳納稅款,產生了滯報金或滯納金,每多一天就是一筆額外的開支。銷售訂單急劇萎縮已讓外貿企業經營壓力劇增,額外的成本負擔將會使他們更加難以爲繼。

上海海關此次出臺的措施中,特別針對進出口企業反映最爲強烈的問題給出了“參考答案”。爲了解決最受關注的因疫情管控產生的滯報金與滯納金問題,上海海關將分類分批受理企業減免申請,對符合條件的予以免徵或減徵。

爲最大限度減少屬地查檢作業對企業復工復產過程的影響,上海海關又推出了“定製化”的新模式,將查檢作業嵌入生產過程,實現順勢監管,關員查檢與產品生產同步作業,協助企業節省倉儲和運輸成本。

目前,上海把復工復產的重點優先放在了集成電路、汽車製造、生物醫藥等供應鏈上下游聯繫緊密的重點產業以及與保供息息相關的民生產業。前期,上海海關以問卷調查、視頻會議等形式,面向重點產業的400多家企業開展廣泛調研,梳理形成4大類共37項問題和建議,並與重點企業逐一對接,逐條拿出可操作性的解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做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全產業鏈“綠色通道”,將通關便利化措施的惠及範圍從重點企業擴大至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將商品覆蓋面從製成品擴大至原材料、中間品及相關製造設備;對重點集成電路企業進口的光刻膠臨時性取消抽樣送檢要求,口岸查驗合格後快速放行;全面實施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口岸和屬地查驗協同,確保不影響貨物性能與品質;對冰鮮水產品、水果、肉類、巴氏殺菌乳、嬰幼兒配方乳粉等民生物資採取臨時性措施,對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實施優先查檢,加快整體進口速度。

近期,上海海關已通過“綠色通道”,快速放行多批包括心臟除顫設備、用於心臟瓣膜疾病治療的鎳鈦加強管以及心血管患者和白血病重症患者的急需藥,切實保障疫情期間民生醫療用品和藥物的供應,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口岸不僅是上海的口岸,也是長三角的口岸、全國的口岸。爲提升長三角跨關區物流運轉效率,持續鞏固區域產業集羣優勢,上海海關攜手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統籌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名單,實現“白名單”企業五關互認,建立統一綠色通道;支持“陸改水”“陸改鐵”,鼓勵長三角進出口企業運用“聯動接卸”模式,將外地港口作爲洋山港貨物的接卸地和延伸地,進出口貨物通過駁船在兩港之間水路運輸,手續辦結後可在洋山口岸直接提離或出境,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爲企業進出口物流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日前,長三角五關已聯合發佈通告,共同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

在長三角海關保通保暢協調工作機制運作下,近日江蘇兩家企業分別進口的光刻機和生產硅料,通過上海口岸綠色通道從浦東國際機場和洋山港順利入境,兩地海關全程保障貨物從快從簡辦理海關通關手續,第一時間完成海關放行並運抵工廠。

相關文章